崛起於政大黑人音樂社,山姆 someshiit 起初以首支個人單曲〈那些勸我別抽菸的人都死了〉 廣受關注,近年以饒舌歌手之姿活躍於音樂創作之域的他,目前與幾個來自劇團「僻室」的朋友,住在士林一戶位於頂樓的雙層樓中樓,至今已經快四年。最初兩層樓共住了八個人,其中一個房間還是室友們利用專業搭出來的隔間,然而後來實在過於擁擠,人員縮編為六人,原本新搭的隔間也早已拆除,成為了公共空間。而他位於二樓的寢室則緊鄰一片大陽台,只要跨過落地窗,便可坐在陽台上望著天空想事情。
陪伴他的除了室友,還有一隻不怕生,甚至有些霸道的貓咪 Aki。山姆說當自己看到「房間的心臟」企劃主題時,除了貓以外,真的想不太到身邊有什麼特別重要的事物,「這跟租屋有很大關係吧,有些物件要帶也帶不走,所以我想了很久,真要說的話,應該就是牆壁上的那些東西。」
山姆房間內的牆上,貼滿了許多海報、筆記、拍立得照片,其中比例最高的就是《獵人》的相關周邊。「作品裡角色善惡不明、立場複雜的辯證很吸引我,明年預計發佈的作品中,有一首新歌的名字就叫做〈神的不在場證明〉,就是來自裡頭角色的招式。」那個招式屬於故事中由邪轉正的嵌合蟻梅雷翁,確實很符合他所喜歡的作品特色。
除了海報,牆上還貼有一張咖啡廳「未央」的菜單,那是山姆工作了幾年的地方。「未央每年都換菜單,去年我就問他們舊的那張可不可以給我。」他想了一下說,「我覺得我是一個沒什麼特色的人,所以會把喜歡或認同的東西貼在牆上,就像是它們可以用來代表我。」
山姆原本的生涯規劃,與現在有很大的不同。在轉學考入政大社會系之前,他就讀軍校。雖然適應良好,但心中卻隱隱產生了改變的念頭。
「那時候十八、九歲,難免去想像幾年後的自己,我發現畢業後當兵、領著還行的薪水、過著還行的生活,這麽可預見的未來好像不是我想要的。」— 山姆
軍校制度無法休學只能申請退學,他於是下定決心離開了軍校體系,也為這個決定付出一些代價。軍校提供的學費及生活費在退學後需要繳回,他先是和家裡借了一筆錢,而後去紐西蘭打工度假一年,才存到足夠的錢還給家人。
摸索未來方向時,他讀了社會學的經典著作《見樹又見林》,對此領域產生了興趣,挑了幾間社會學的相關系所嘗試轉學考,最後考上了政大。
在學校裡他認識了黑人音樂社的朋友,某天得知社課邀請國蛋來分享,懷著好奇的心前去參加,才開始嘗試寫歌。「最初我其實沒有意識到那就是創作,只是在摸索怎麼表達。像〈那些勸我別抽煙的人都死了〉那首歌,是我一直到當幹部、卸幹完,才寫出來的,直到那時候才覺得好像窺見創作是什麼。」
山姆很長一段時間沒有發歌,都是在重新認識「創作的自己」到底是什麼。「好比說我在寫這些東西的時候應該要顧慮到誰,我應該顧慮聽眾嗎?如果是顧慮我自己,那又該到什麼程度?我該把多少的自己給出去?我要怎麼不受影響?因為我最在乎『誠實』這件事,不希望因為沒把這些想清楚,導致想法無法誠實地表達。」
他向身邊比較經驗豐富的創作者分享內心的掙扎,發現大部分人其實都曾經歷這些過程,甚至還在經歷當中,他才意識到自己真的走在創作的路上了。「饒舌創作方法上的限制,反而能夠讓我釐清自己到底在想什麼,或是思考的不同面向。像是押韻,它迫使你必須一直聯想,有時可以讓兩件看似無關的事產生連結,讓思想有了新的道路。所以雖說是限制,卻也提供了自由,這件事對我來說很迷人。」
從大學時做出的生涯決定,不難看出山姆個性比較活在當下,並不習慣瞻前顧後。「現在我其實很難去想像太遠的事情,因為賺到的錢大部分都花在音樂上,很少在存錢,等到試得差不多的那天,我自己也會知道。」
但他同時也清楚知道,無論未來是否繼續發表作品,朝著音樂人的道路前進,創作永遠不會離開他。對山姆而言,作品呈現的並不是思考的結果,更像是思考的過程。
「創作其實有一部分是在讓自己好受,生活總是有很多苦悶、想不明白的地方,創作就像是一直挖,最後鑿出一個洞,就豁然開朗了,這是讓我活得更舒服自在的方法。」— 山姆
訪問即將結束時,我們在陽台閒聊,山姆抽著菸隨口補充了一句:「我每天出門前都會把房間整理乾淨,這樣一天結束,才會真正有回家的感覺。」我忍不住將兩件事聯想在一起,如果大腦是一間房間,創作或許就是屬於山姆的整理術,讓自己每次出發,都能擁有更安穩的歸宿。
I Wonder … 山姆 someshiit 的房間異想
Q:想像一下,有個朋友從沒去過你家,會跟這個朋友描述自己的房間長怎樣?
我的房間大概就是一張床,再加一張書桌,這麼大。但是卻莫名是一間「套房」,有一個用陽台改建成的,長條形的廁所。然後房間是藍綠色的牆,貼了一些海報和照片,有時候我會覺得我的房間是不是有太多張臉了。
Q:對於居住空間,有什麼絕對不能妥協的地方?居住空間、國家或城市地域的不同,對於個人創作有什麼影響嗎?
可以的話,會很想要陽台和對外窗,加上足夠的採光,還有能夠走動的公共空間。只有這樣我回來的時候才會覺得,欸,有家的感覺。
從開始創作之後就一直生活在台北,城市對我來說可能影響不是那麼地大,畢竟我通常都是待在室內,頂多是天氣有時會讓人變得更糟,雖然下雨這件事本身是沒有錯的。然後還有就是 7-11 吧,我喜歡台北到處都是超商,那讓我感到安心。我來台北之後其實沒有自己一個人住過,所以我認為會造成生活、心境改變的最大原因是來自於室友,那樣的變化無論好壞,必然會一點一滴地從一些小小的決定開始變得不同,然後有天才會突然發現,噢,日子變得不一樣了。
Q:有沒有什麼物件,無論你是搬家或是出國短居、巡迴,都一定會帶著一起移動?這個物件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唯一會想帶著走的只有貓(Aki),可惜通常狀況下是做不到的。但值得一提的是我睡覺的時候蠻需要有厚重舒服的衣物蓋住眼睛,所以情況允許的話我就會多帶一件帽 T,睡覺用。
Q:是個常待在住處的人嗎?若是不出門也沒有特別的規劃,可以分享一下會怎樣度過這一天嗎?
基本上沒事就都會待在家裡,可以不出門就不出門,天氣再好都一樣。然後抱著貓寫歌、看書、看漫畫,跟貓打架,然後可能就是聽歌吧,我是個喜歡把音樂放很大聲的人。
不出門的時候,我會讓自己睡到下午,接著陪貓(高機率會再睡著一次),帶牠去陽台曬太陽,然後會整理房間,洗衣服換床單,去買菜煮晚餐,邊吃邊看動畫,晚上如果瑣事都處理完,心情就會不錯,就算沒有規劃也會想要寫點東西,這樣。(如果還有空的話應該就會跟室友打場傳說再睡 ⋯⋯)
Q:若可以隨意去一個人家玩、看看他的家長怎樣,你會想要造訪誰呢?
漫畫家藤本樹吧,前提是如果不用聊天的話才會想去,因為好像也沒有想要問什麼,就只是單純覺得他住的地方應該會蠻有趣的。
ABOUT |房間的心臟 💙
遊走於演唱會製作與 Live session 拍攝之間的製作團隊 semi,早在 2021 年夏季便開始於 YouTube 頻道推出居家系列影片《ROOM SERVICE》,一如其名,拍攝音樂人於自家以最愜意、放鬆姿態呈現的表演,從耳朵、眼睛到心緒,帶來私房享受般的 ROOM SERVICE。
窺視創作者生活環境的同時,我們也好奇:一個人與一個空間,是從哪一刻開始產生聯繫,進而得到歸屬之感?當這個角色出現,該處就從「空間」成為「房間」,賦予環境獨特的生活氣息,房間也因此有了勃勃跳動的心臟。除了音樂人們的《ROOM SERVICE》影像,semi 更特別與 WONDER 攜手,以「房間的心臟」為題展開四篇特談連載,並由擅於以簡明寫意線條帶入生活場景的 Nite Studio 操刀繪製主視覺;後續並延續為長期專欄,持續由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小說首獎的新銳作家 鍾旻瑞 訪問及執筆,並由 鄭曼姿(Manchi)等攝影師簡約而舒服地捕捉閃爍動人的影像,並與不同藝術家合作繪製視覺,在與創作者們的私房對談中,找出那顆耀眼於他們房間的「心臟」。
💙 點此看更多「房間的心臟」專訪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