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ONDER 覺誌
  • WONDER 特企|WONDERer 開採遺忘的照片山
  • WONDER 1OO 計畫
  • Photography & Art
  • Life & Style
  • Design & Culture
  • Event & Exhibition
  • Special
    • Feature
    • Interview
    • Column
    • Collaboration
  • ABOUT
  • CONTACT
WONDER 覺誌
WONDER 覺誌
  • Collaboration
  • Column
  • Culture
  • Design
  • Design & Culture
  • Feature
  • Interior
  • Interview
  • Life
  • Life & Style
  • Music
  • People
  • Special
  • Style

房間的心臟|專訪唱作人 Everydaze:喜歡事情在掌控之中,但也學習接受每日迎面而來的困惑

  • semi
  • 2023.7.05

2022 年以製作王彙筑的《FAC:E》一舉入圍第 33 屆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音樂唱作人 Everydaze 原先與家人同住,去年父母搬離後,家裡便只剩他和哥哥。而即便是從小住的老家,他仍不覺得這裡是長期居所,因此離開宿舍搬回這裡以後,房間內甚至有許多紙箱都還維持原樣、未曾打開。

「我最終還是希望能夠擁有一個自己的地方,在那天到來之前,我如果花太多時間整理現在的空間,都會覺得有點徒勞,或許有一天又要搬走了。」— Everydaze

比起變動,Everydaze 更喜歡規律的每一天,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他會在一季開始時,安排接下來幾個月時間的「每日」行程,詳細訂定幾點要做什麼。時間表的安排原就是他從小的習慣,但長大後仍如此鉅細彌遺,最主要還是為了對抗內心的焦慮感,「我做音樂,其實會很需要一些固定的時間吸收,或嘗試創作,這對我的成長會比較有幫助。」

然而出社會幾年後,這個習慣便停止了,因為他逐漸發現按表操課,有時反而會引發其他焦慮。「比如接案,有時其實很難衡量一個案子會花的時間,有可能連原本安排讀書、學習的時間都被填滿了,這種時候就會感覺自己在犧牲。」

他將這個狀況對應到大學時單車環島的經驗,就算每天會設定終點,但仍經常會有各種因素,導致他無法按照原本規劃。「有時是體力或天氣,有時是路途間看到其他想探索的地點,花了額外的時間,如果提前訂了住宿,但最後無法抵達就會浪費了訂金。」Everydaze 承認自己骨子裡有些控制狂,喜歡事情在掌控之中,但他同時也在學著享受生活裡的一些隨機性。

「Everydaze」這個名字源自於「愛在三部曲」導演李察·林克雷特(Richard Stuart Linklater)的早期作品《年少輕狂》(Dazed and Confused),故事描寫了一群高中生在畢業前夕對人生的迷惘,與揮霍時間的狂放。

「Daze」可以翻譯成恍惚或迷茫,Everydaze 因為片名認識了這個單字,也對電影中主角們的狀態感同身受。「我小時候對長大的想像是,有一天我面對任何事情都可以輕鬆解決,都可以游刃有餘,但是長大之後才發現並不是這樣,因為每個階段遭遇的挑戰都不同,有時候它在還沒準備好時就出現了,會使你徬徨。」

「『Everydaze』就是在講現實生活中每天都有的困惑,你最終要學會接受這件事情,心裡面才會有平靜。」— Everydaze

對這些人生課題不斷思考,他曾經嘗試參加「內觀」課程,那是源自印度的古老修行方式,無關乎特定宗教信仰,目的是透過觀察自身來淨化身心。課程總共十天,在內觀中心除了睡覺、吃飯和簡單的散步外,其餘就是不斷地靜坐,禁止與其他學員有語言或眼神交流。

長時間維持同樣姿勢,過程中必然會產生許多身體的痠、麻、痛,也因為收斂了外界刺激,閉眼靜心,不得不聆聽腦海中不斷湧現的各種念頭。「這個課程就是在學習『無常』這個概念,你會漸漸發現,肉體上的不適感和心中的情緒雜念,隨著時間都會過去。不管好壞,沒有東西會永遠存在,你無法決定人生要面對什麼事,最終只能接受、擁抱它。」

無論哪種類型的創作,常聽人說好作品提供的不是結論或答案,而是問出一個重要的問題。從 Everydaze 這個名字開始,他便誠實地說出了自己內心的困惑,或許嘗試理解人生的過程,反而能夠產生許多提問的動力。如此看來心中抱有疑問,也不是什麼壞事。


I Wonder … Everydaze 的房間異想

Q:想像一下,有個朋友從沒去過你家,會跟這個朋友描述自己的房間長怎樣?

亂亂的,有一些樂器(吉他、效果器、鍵盤),還有你想像得到房間會有的東西。

Q:對於居住空間,有什麼絕對不能妥協的地方?居住空間、國家或城市地域的不同,對於個人創作有什麼影響嗎?

不要有蟑螂 ⋯⋯ (我會尖叫 ⋯⋯)
隨著居住空間、地域不同,心境上應該也會有落差,如果是住在天氣好又不是那麼繁忙的地方,應該可以 chill 很多吧,創作出的歌可能也會明亮一些。不過對我來說其實也蠻不一定,還是要看當下遇到的人事物和自己的狀態是如何。

Q:有沒有什麼物件,無論你是搬家或是出國短居、巡迴,都一定會帶著一起移動?這個物件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我是個物慾蠻低的人,所以其實還好,沒有特定物品。如果真要說的話大概是吉他吧,沒事做的時候一定要彈點什麼來娛樂自己!

Q:是個常待在住處的人嗎?若是不出門也沒有特別的規劃,可以分享一下會怎樣度過這一天嗎?

對,我是(笑),大部分在做音樂、看 Netflix。

理想的話會早一點起床,大概 8 點那種(但幾乎沒有理想過),沖個咖啡吃個早飯,聽聽音樂,中午煮碗麻醬麵來吃。下午寫點歌,也許加減工作一下,真的很閒可以去找也一樣閒的朋友哈拉,晚上一起吃個飯。回到家後看個電影或影集,跟遠距離戀愛的女友視訊一下,聊累了就差不多去睡覺。

Q:若可以隨意去一個人家玩、看看他家長怎樣,你會想要造訪誰呢?

想去 Kendrick Lamar、Kanye West、Tyler the Creator 家裡玩,想看看我們這個世代最有創造力的人,他們的家跟生活會是什麼樣子,來取個經。

房間的心臟|Everydaze 插畫主視覺(繪製|HENG Hsu)

ABOUT |房間的心臟 💙

遊走於演唱會製作與 Live session 拍攝之間的製作團隊 semi,早在 2021 年夏季便開始於 YouTube 頻道推出居家系列影片《ROOM SERVICE》,一如其名,拍攝音樂人於自家以最愜意、放鬆姿態呈現的表演,從耳朵、眼睛到心緒,帶來私房享受般的 ROOM SERVICE。

窺視創作者生活環境的同時,我們也好奇:一個人與一個空間,是從哪一刻開始產生聯繫,進而得到歸屬之感?當這個角色出現,該處就從「空間」成為「房間」,賦予環境獨特的生活氣息,房間也因此有了勃勃跳動的心臟。除了音樂人們的《ROOM SERVICE》影像,semi 更特別與 WONDER 攜手,以「房間的心臟」為題展開四篇特談連載,並由擅於以簡明寫意線條帶入生活場景的 Nite Studio 操刀繪製主視覺;後續並延續為長期專欄,持續由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小說首獎的新銳作家 鍾旻瑞 訪問及執筆,並由 鄭曼姿(Manchi)等攝影師簡約而舒服地捕捉閃爍動人的影像,並與不同藝術家合作繪製視覺,在與創作者們的私房對談中,找出那顆耀眼於他們房間的「心臟」。


💙 點此看更多「房間的心臟」專訪連載
Interview & Text / 鍾旻瑞
Photography / 鄭曼姿
Edit / Irene Lin
策劃、執行、照片提供 / semi

0
0
0
Total
0
Shares
Share 0
Share 0
Tweet 0
Share 0
semi
semi

遊走於演唱會製作與 Live session 拍攝之間的製作團隊,希望把每一件喜歡的事變得好玩且特別,如果大家也喜歡就更好了。

Related
  • Collaboration
  • Everydaze
  • feature
  • interior
  • interview
  • music
  • Room Service
  • semi
  • 佈置
  • 創作歌手
  • 室內設計
  • 專訪
  • 房間的心臟
  • 歌手
  • 特別企劃
  • 音樂
  • 音樂人
Previous Article
  • 3C & Tech
  • Brand
  • Collaboration
  • Design & Culture
  • Feature
  • Film & Movie
  • Interview
  • Life & Style
  • Music
  • Photographer
  • Photography
  • Photography & Art
  • Special

讓創作女力恣意馳騁!影像導演李品賢、Zoe、Pony 以輕便高規突破沿習,縱情綻放創意熱能

  • 洪采姍
  • 2023.7.04
View Post
Next Article
  • Event
  • Event & Exhibition
  • Food & Drink
  • Life
  • Life & Style
  • Style

「下次也想這樣度夏!」回顧那場梅酒盛會:原來可以這樣收藏春日,還一次享盡了 12 支梅酒風土

  • Irene Lin
  • 2023.7.11
View Post
Wonder More
View Post

「生活應該是我看到有感覺的,我不知道明天是什麼。」— 隨著攝影師蘇益良的白天到深夜,解構沒有定義的日常。

  • Little
  • 2023.9.26
View Post

「創作近未來系列講座」不間斷登場中:科技與藝術之間的對話,孵化無盡交流的創意!

  • WONDER
  • 2023.9.26
View Post

見識台灣的歷史,在途中認識花磚:磚研所與你一起開啟花磚相識之旅!

  • WONDER
  • 2023.9.26
View Post

從京都走向國際,讓設計重塑世界 !2023 年京都全球設計獎 KGDA 即將啟程

  • WONDER
  • 2023.9.20
View Post

探索人人獨特的內心一角!時尚攝影師郭桓誥分享奇趣影像敘事 3 大訣竅,遊走「美」的強烈與和諧

  • 洪采姍
  • 2023.9.14
View Post

深入「創作近未來系列講座」第一期: 窺探 AI 創作者高捷、郭佩奇如何利用 AI 讓作品產生更大的價值!

  • Little
  • 2023.9.12
View Post

房間的心臟|專訪唱作歌手 LINION:帶著作品離開房間,成為今日的主題曲

  • semi
  • 2023.9.06
View Post

抓住夏天尾巴,以藝術登島!「2023 綠島人權藝術季」凝聚 3 大策展主軸、22 組藝術家傾聽裂隙的迴聲

  • WONDER
  • 2023.8.27
WONDER 覺誌
  • About
  • Contact
  • Privacy Policy
擁抱未知|探索本質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