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替代身體,改變了人的存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擬像勝過現實,轉換了人的感知;第三次工業革命,計算超越意識,懸置了人的歷史 ── 而對臺灣資深藝術家高重黎而言,唯有贏得我們自己的影像機器,才能贖回我們的歷史與未來,這一場抵抗現代啟蒙的鬥爭與勝利。由此,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自 3 月起至 6/25(週日)展出其個展「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由李威儀策劃,爬梳這位多才藝術前輩長達 40 餘年的創作軌跡,以攝影、電影、裝置、動畫、影音機器等技術,考掘影像與影像機器的本質,不斷審視影音生產的實踐,並回應第二次工業革命至今,人受到自造物的影響與變革的歷程。
在這場集結各種作品形式、令人看得目不轉睛的展覽中,我們也將特別帶各位一探以「攝影」視角精選的亮點作品名單,文末還有高重黎藝術家親手製作的限量手工幻燈片要送給大家!
📽️ 想獲得高重黎藝術家「限量手工幻燈片」及展場兩人同行免費入場,贈獎辦法詳見文末!
以「唯物論」名句激發關鍵思考,
多元形式作品、7 件專門打造大型動力裝置挑戰影音生產概念
高重黎 1958 年生於臺北,1979 年於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畢業,是臺灣影像實驗創作的先驅之一,並為 1980 年代前衛展覽「息壤」的創始成員。這次以「生活決定意識」為中文展名,其實引自馬克思(Karl Marx)與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洞察歷史唯物論的關鍵名句,強調物質生產條件的重要性;而英文展名以「Re-Present」(再現)為題,則回望 2007 年個展展名「At Present」(目前 / 呈現),相隔 16 年後,創造自身記憶與圖像的生產關係。
高重黎早年因就讀印刷科系而開始大量接觸攝影,也受到西方影像歷史的啟發,不斷研究影像生成原理,手工實驗屬於自己的影像生產工具,希望將馬克思的唯物理論引進視覺藝術來討論,並建立自己的影像機器文化與思維,因此他長期進行媒介考古,關注感知、影音技術與歷史的生產辯證,並持續在當前的生產體制中尋求解放。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展出作品逾 40 件,包含高重黎的早期創作〈ASA 的 N 次⽅〉、〈滅飛蚊香〉和〈手,可以是一張照片〉等,也是這些作品自 1983 年於臺北美國文化中心首次個展後難得再度公開;另有精選「⾁⾝與魂魄」、「光化學機械式活動影像裝置」、「幻燈簡報電影」、「明箱電影院」、「物象書」、「時間的位置」和「⼀卡⽪箱電影院」等系列代表作品,甚至專為本次展覽發表了 7 件大型動力機械裝置,以展品形式多元的展出,見證高重黎長久以來的創作觀點及豐沛的創作形態:包含手繪動畫、雕塑、攝影與實驗電影,甚至有發明專利的視覺玩具等等,他使用自行產製的光化學機械動力裝置,結合蒐集之歷史圖像、底片與影音工業機具,映現視聽的感知條件,並挑戰著影音技術生產的概念。
追索「何謂攝影」的深思:
8 個精選亮點作品,攝影愛好者不容錯過!
1983 年的首次個展,開啟了高重黎對於「何謂攝影」的追索,多件作品回應他對影像光學的思索,像是〈整肅儀容〉是他首件錄像裝置與雕塑,這次也以 2023 年新版作為展覽的開端,參觀者看著螢幕上自己多重的延時鏡像,挑戰觀看的主體性,高重黎表示:「陽光之下一切時間中的存在,稱為『物』;當物(體)反射或發出的光成像於平面(如投影),這時它若是個天地、左右相反的可見,稱為『物影』;按照光學理論被製造並賦子它意義的人造物,則稱為『影物』。」而本次首度展出的全新作品中,在〈數據牛仔或遠離烏克蘭〉可見兩位與人等身且拔槍對峙的牛仔,其原型來自美國科幻影集《星艦迷航記》(Star Trek)的人形機器人 Data,它在劇情中意外連結到一遊戲程式,化身為美國西部牛仔之反派角色,透過影像運動的切換,我們的眼睛成為一部影像機器,在視網膜上自動完成了牛仔對決戲碼的攝映。
這個展覽,可以說就是以對「物、物影、影物」的探討進而組成與展開,其中也有 8 件攝影迷們必看的亮點作品推薦給大家:
#1:整肅儀容
「鏡像是沒有歷史的,」高重黎說:「如果我們對於影像的生產不具備問題意識,我們如何能辨析人造的可見呢?」2023 年版的〈整肅儀容〉,是由監視攝影器材與鏡子、深度攝影機和網路攝影機所組成。站在這件作品前,我們面對的是一面有如全身鏡般的大螢幕,看著螢幕上自己的鏡像,就像我們在照鏡子那樣平常。然而當我們再慢慢移動腳步往前走近之時,我們卻會發現自己竟然成為了影像,進入到螢幕的畫面裡,然後看著我們的影像的背影自顧自地走入鏡像之中。
#2:反.美.學 002
高重黎擅以手工組裝機械式的影像機器,創作「光化學機械式活動影像裝置」系列作品,藉由 8 釐米放映機結合手繪動畫及實攝影像的手法,回應西方圖像繪畫史所思辯的問題,其中代表作《反.美.學 002》以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1936 年的作品〈洞察力〉為靈感,揭示「眼睛看見的,不一定是真實」的哲理,改以轟炸機、十字架和戰鬥機等元素,體現反對西方霸權及視覺文化的宰制。此件作品也曾於 2005 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自由的幻象」展出。
#3:實驗電影
高重黎重視實驗電影中攝影和電影的生成意識,力圖檢視影像與時間、政治、歷史的關係。展出作品《逆旅的三段航程》其中一部《家庭電影》記錄父親的生命經驗,曾獲 1988 年金穗獎最佳 8 釐米紀錄片。他也在 1989 年參加人間出版社所辦的讀書會,結識作家陳映真,2010 年創作《我的陳老師》,融合日記電影、家庭電影、手繪動畫等多元影像手法,展現個人記憶、國族與歷史的影像書寫。
#4:⼀卡⽪箱電影院
高重黎除了是創作者,同為美術教育者,他延續自身創作的方針,發展出一系列「⼀卡⽪箱電影院」視覺玩具來作為課堂教具,探索靜態手繪圖像動起來的圖像生成原理(如動畫)。其中包含「掌中型物理性活動影像裝置」和「3D活動影像觀視器」,前者如幻盤(費納奇鏡 Phenakistoscope)構造,後者如眼鏡般的外型,兩種不同造型的影像機器經由快速翻轉圖像的動作,形成手眼協作的連續動態影像,使平面靜止的圖像活動起來,藉由左右兩眼的視差產生立體的幻覺。而展場另一個值得推薦的有趣裝置作品還有街頭遊戲機改裝的機械裝置「雙目視覺投幣機」,拉動吊繩切換畫面,藉此互動讓觀者意識到自身為雙目構造的視覺機器,與雙眼視線交錯之下所實現的影像畫面。
#5:卡賓槍手
屬於物像書系列的《卡賓槍手》呈現了各種具備物質性的工業時間客體(objects temporels industriels)— 例如無名者的玻璃乾版、剪輯的法國導演高達的《卡賓槍手》電影的極短片段,還有人的活動痕跡如防毒面具、旗幟等,以及能夠反映現實的再現物,像是繪葉書、圖畫與日記本。這件作品是將一切實物作為文件、檔案來敘述並顯現其自身內容的一種勞動(work)形式。哲學家貝拿爾.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指出,我們與工業時間客體的連繫,基本上是意識流與時間流的連繫,工業時時間客體是由流動的時間所構成,而意識也是時間性的,它與時間客體的流動時間經常相對應。就像我們看電影或聆聽音樂時,我們的意識會跟隨著影音效果、貼合並與它的流動時間交織,甚至被動員起來,實現一種對意識時間和身體時間的控制 ── 這也是為何美學戰爭首先是一場時間之戰。
#6:16 小時的情事
這是一座由 12 台幻燈機所組成的裝置作品,逾 900 張幻燈片全部採內投影的方式放映著,可以說是高重黎作品中具標誌性的幻燈簡報電影機器的多機版。當觀眾走進這個由幻燈機圍繞的中心,將會聽到以多變的節奏持續不斷的換片機械聲響,最主要的影像,是由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亞倫.雷奈(Alain Resnais)的電影《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的影片膠捲經過剪輯重製而成的幻燈片。高重黎在此將他所蒐集到的電影拷貝膠卷,一格格地手工剪輯,重新製作成靜態的幻燈片,改變了電影原本的條狀技術,並透過幻燈機的輪播,讓靜態幻燈再次運動起來,嘗試將運動與時間的運作,透過影像機器而非機器影像展現出來。《廣島之戀》當年在日本上映時的片名為「24 小時的情事」,但由於高重黎只蒐集到部分的拷貝膠卷,電影時間在此佚失,因此將這件作品命名為《16 小時的情事》。.
#7:影像機器芭蕾
《影像機器芭蕾》是使用半格底片相機拍攝、再將半格底片的頭尾接合而成的投影。所謂「半格底片」,指的是「24 釐米乘以 18 釐米」的畫幅尺寸,也就是我們常見的 35 釐米底片畫幅的一半。值得留意的是,半格底片的畫幅尺寸比例相當於最早的 35 釐米電影底片畫幅標準,這可追溯至 19 世紀末,由發明家威廉.迪克森(William Dickson)和湯瑪士.愛迪生(Thomas Edison)所制定的電影底片通用格式。在《影像機器芭蕾》的機器影像中,呈現的是高重黎的家人生活照、他所繪製的動畫、動態攝影先驅馬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對動物運動姿態的連拍,以及大金剛與紐約帝國大廈等等。觀看這件作品,我們可以同時看到電影也看到攝影,可以同時思索影像的運動與靜幀。附帶一提,高重黎的許多作品的命名都和電影作品有關,《影像機器芭蕾》的作品名稱即是源自法國畫家暨電影導演費南.雷傑(Fernand Léger)於 1920 年代拍攝的實驗電影《機器芭蕾》(Ballet Mécanique)。
#8:御賜義肢
在這件大型裝置作品中,五條腿部義肢在光影中兀自來回行進,這些義肢是二戰時期日本軍人實際使用過的物件。義肢可說是戰爭暴力的雙重人造物,也是資本主義擴張發展所劃過的跡痕。在作品前方的光源照射下,後方的牆面產生了巨大的影子,這幅畫面令人聯想起 17 世紀荷蘭畫家薩繆爾.范.霍赫斯特雷頓(Samuel van Hoogstraten)一張以舞台腳燈照明所產生高聳駭人的影子來演出神怪故事的一幅插畫。在此,我們看到這件作品同樣營造了一座起伏錯落的光影劇場,不需影像機器,行走的義肢直接投射出了一幅影子動畫。
在生產力與控制力共謀發展的技術資本主義時代裡,高重黎長期對於影音工業的光學和產生的聲學所造成的情感 / 美學政治敏銳探問。他自行發明及手工產製各種影音機械裝置,主張重新把握自身與物的關係,重啟自我與生產的關聯,去創造自己的歷史,從而如馬克思與恩格斯所言:「發展出自己物質生產和物質交往的人們,會隨著他們的這個實際狀況而改變他們的思想和思想產物。」
由此, 「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
WONDER 讀者專屬贈獎
珍藏高重黎限量手工紀念幻燈片,
還能免費入場看展!
WONDER 即日起至 2023/4/14(週日)23:59 止舉辦贈獎活動,依照活動辦法,就有機會獲得「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展覽專屬禮包,內含高重黎限量手工紀念幻燈片,幻燈片圖樣來自藝術家收藏的 6 部膠捲,每片皆標記獨一無二的編號,憑禮包請柬卡還能免費入場觀展,一人中獎兩人同行!
📽️ 詳情請點此看 WONDER 粉絲專頁贈獎活動
生活決定意識:高重黎 ○ 展期:2023/3/25(週六)- 6/25(週日) ○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一樓 1A 展覽室(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 181 號) ○ 更多資訊:官方網站 / FACEBOOK
Wonder more: 在勒內.布里攝影展逛 1 天的 3 種看法:專訪策展人 Mélanie Bétrisey,解密引領「視覺爆炸」的 20 世紀跨界先驅
資料、照片提供 / 臺北市立美術館
文字整理、編輯 / Irene Lin
Special Thanks / Daisy Shiou
本文與 臺北市立美術館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