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ONDER 覺誌
  • WONDER 特企|WONDERer 開採遺忘的照片山
  • WONDER 1OO 計畫
  • Photography & Art
  • Life & Style
  • Design & Culture
  • Event & Exhibition
  • Special
    • Feature
    • Interview
    • Column
    • Collaboration
  • ABOUT
  • CONTACT
WONDER 覺誌
WONDER 覺誌
  • Culture
  • Design & Culture
  • Film & Movie
  • Music

30 年前的國片為什麼要去看?如果你自詡跟同儕有些不一樣,那麼你更該欣賞《少年吔,安啦!》 4K 修復版

  • Gregory Wu
  • 2022.7.31

「為什麼要去看一部 30 年前的國片?而且還是一部非主流題材的電影?」

對於在 90 年代尚未出生、又或者當時至今未曾看過這部作品的人來說,上述疑問大概是面對近期《少年吔,安啦!》 4K 修復版重新上映時,心中首先浮現的想法。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這麼多經典華語電影當中,《少年吔,安啦!》一直都有著恰如片中角色那樣「只有他懂」的存在感。當獲知《少年吔,安啦!》將被數位修復時,多數當年經歷過、或者是曾經用各種管道看過的人,心中想的或許是「真的?有機會的話可以看看啊!」,但在金馬奇幻影展及後來的特映會再度播出時,無論當初是否看過這部電影,相信都會留下深刻又再深刻的印象。

開門見山地說,這或許不是一部像《捍衛戰士:獨行俠》那樣「好看」的電影,卻是一部「該看」的作品。

譚志剛飾演的阿兜仔,是導演徐小明參考現實生活而做出的人物設定;飾演阿國的顏正國,後來誤入歧途留下前科,復出後開始嘗試監製及執導多部影視作品。(劇照提供 /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某種程度來說,會想看或是看過《少年吔,安啦!》的族群很明確,他們並不是主流商業電影的追隨者;但如果身處於現代的你自詡想要有些不同、期許能感受到些畫外音,那麼這就是你該去看的電影,還是想問為什麼?這裡就為大家整理三大理由:

#1:名列影迷許願清單第一名,「彷彿在看另一部新作品」的成功修復案例

《少年吔,安啦!》不只名列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調查的「影迷許願修復清單」第一名,更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數位 4K 修復案例,也可能是至今而言,成果最好的一部。即使當初是以底片拍攝,但是母帶被保存的狀況很好,又因為當今的技術進步,使得這個 4K 修復版幾乎可以說是真正還原了當初拍好的樣貌。以題材跟風格來說,電影本身的色調偏暗,許多場景都是夜間及室內拍攝,因此無論是當時在電影院播映,又或是後來發行錄影帶等媒介,都因為硬體水準問題而沒有辦法呈現出精準的細節,如今能有這樣的修復成果,在試片及特映時,讓許多當初參與的人士都打趣地說,好像在看另外一部全新的作品!

劇照提供 /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2:台灣第一部用立體聲製作的電影,量身打造音效與音樂

其二,如我們在先前的杜篤之、倪重華專訪中聊到,這部電影不僅是杜篤之個人、更是台灣首次使用杜比立體聲(Dolby Stereo)製作的電影,當年杜篤之的聲音設計,很能輔助劇情推進,每個環節都經心營造出另一種臨場感,卻同樣因為當時電影院的音響系統無法支援,使得雖然用的是杜比立體聲收音,但非常多細節都難以被實際呈現 ── 試想用單顆耳機聽音樂,或是看著收音不佳的演唱會影片,大概就可以想像很類似於當時上映版本的狀況。而這個問題,在這次睽違 30 年修復上映的影片中,特別被拿出來修補、做出更完善的版本。

而這部電影中的音樂雖然都已經是經典,但在電影院隨著劇情搭配服用,無論是情節或是原創歌曲,都更能「進入」情境中。當時還不叫「伍佰」的吳俊霖、轉型中的林強、傳奇的 BABOO 樂團 ⋯⋯ 等,都在《少年吔,安啦!》裡有所貢獻,而且這些歌都是為了當時的電影而創作,不像許多主流商業電影是挑選現存音樂作品來搭配。另外,片中還有羅大佑的作品作為插曲。如果曾經因為任何原因而接觸過這部電影的原聲帶,那麼就更應該看電影本身,透過細細對照、聆聽和品味,你將會發現音樂跟電影是如何契合、如何被共同創作出來的。

林強與羅大佑不僅替本片創作歌曲,也客串演出駐唱歌手。轉型中的林強不僅自此與電影結緣,也在本片中嘗試多種樂風,更在後來推出經典的《娛樂世界》專輯。(劇照提供 /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3:在歐美「次文化」流入的黃金時代,描繪屬於台灣的次文化人情風景

這點也尤為很重要,這部電影可以說真實呈現了台灣真正的次文化。這些年,有許多台灣電影描述了黑社會、幫派、角頭等社會邊緣人的故事,卡司當中往往不會缺席的就是童星出身的顏正國,他不僅演出,也涉足導演。開個玩笑說,台灣這些類型的電影若要溯源,其中必定也不會少了《少年吔,安啦!》,而且網路上也有不少人稱這部電影就像是顏正國的「成長紀錄片」。在近期宣傳《少年吔,安啦!》4K 修復版時,顏正國提到自己當年因為「個人因素」而沒有機會參加電影上映的宣傳,更別提在電影院裡看過這部片。

近年有頗多電影及戲劇紛紛以 80、90 年代作為時空背景,場景跟道具、服裝等都蔚為話題,但是沒有提到的,是真正屬於年輕人的次文化。在 90 年代中期,「次文化」這個字隨著歐美日的街頭文化竄起,開始出現在台灣媒體上,伴隨著大量的影視娛樂作品和流行服飾等管道,進入年輕人的視野裡;也因為如此,次文化這個詞被「美化」了,聽饒舌歌、穿垮褲玩滑板,好像就很「次文化」。這個外來語原文叫 Sub-Culture,跟 Underground(地下)類似但不相等,那麼試問自己:台灣的 8+9 (意即八家將)算不算次文化?台客算不算次文化?

劇照提供 /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少年吔,安啦!》裡的阿兜仔(譚志剛 飾)跟阿國(顏正國 飾),說穿了就是那個時代的8+9,剛好一個外省人、一個本省人,即使原生家庭的背景不同,但同儕之間有著共同的語言,跟許多人有著一樣的喜好,對某些事物異常熱戀著。

他們喜歡去相似的地方,做著相似的事情,就連抽菸的品牌都有著彼此都認同的喜好。在電影裡看得到稍微改裝的小綿羊摩托車、側邊翻紅邊的訂做西裝褲、踩著被稱為至尊鞋的布鞋、胸前掛著香包或玉佩,這些少年仔在當時即便在台北市區都很常見。或許電影裡有槍枝出現稍顯誇張,但以前身上帶刀械的年輕人不少(即使不是用於防身,也因為電影而想擁有),甚至校園草叢都藏了帶著釘子的木棒、畢業典禮有警車在場戒備,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少年吔,安啦!》裡呈現的並不是偶像耍帥,更不是歌頌青春,而是真真實實發生在周遭的故事。

被侯孝賢譽為有艾爾帕西諾神韻的高捷,在演出本片之後,黑道大哥色彩成為他在影壇最深植人心的形象。(劇照提供 /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很有意思的是,隔了 30 年,當初催生出《少年吔,安啦!》電影原聲帶的「倪桑」倪重華,在第一次看完數位修復版後,心中有著想再做點什麼的衝動。於是,《少年吔,安啦!30 週年致敬合輯》推出了,有來自臭屁嬰仔、Asiaboy 禁藥王 & Lizi 栗子、潮州土狗、Gambler、潤少、夏沐、高級玩家等饒舌嘻哈歌手的參與,讓這件事變得更為特別,因為曾經「嘻哈」作為外來次文化,但在主流當道之下,仍然有許多擁有不同背景的人,持續創作著很另類但很自我的饒舌歌。在時間及各種文化的洗鍊下,這些年台灣的嘻哈饒舌,甩開曾經的進口文化外衣,而開始有了自己的特色跟樣貌,這群人又再次因為《少年吔,安啦!》而譜寫出不同於當年、但同樣從電影延伸的創作。

縱觀過去 30 年的台灣電影,可能沒有幾部作品可以像《少年吔,安啦!》在許多層面都有如此完整概念,即使以當時的時空條件看來或許太過前衛,但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就是推動著改變的里程碑。在這個時代能有數位修復版是幸福的,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相關消息、透過網路跟社群接觸及和朋友分享,還可以親自再度回到電影院感受改變台灣創作思維的震撼 ── 當然,還有作為電影的魅力。

Wonder More:

○ 不僅經典,更重現台灣真正的次文化:倪重華、杜篤之漫談《少年吔,安啦!》,用聲音造就跨越 30 年的衝擊
○ 那些在王家衛電影裡「穿白背心」的男主角,與白背心蘊含的意義:從最樸實的外在衣著,描述最真誠的情感流動
○ 詩意電影《童年往事》與《千禧曼波》都出自他手!以光影作詩,攝影師李屏賓的華麗寫實
○ 看更多電影主題相關文章

Text / Gregory Wu
Edit / Irene Lin 
Special Thanks /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37
0
0
Total
37
Shares
Share 0
Share 37
Tweet 0
Share 0
Gregory Wu
Gregory Wu

Related
  • Dust of angels
  • movie
  • 修復
  • 倪重華
  • 原聲帶
  • 國片
  • 專訪
  • 少年吔安啦
  • 影展
  • 數位修復
  • 杜篤之
  • 次文化
  • 金馬獎
  • 電影
  • 電影原聲帶
  • 音效
  • 音樂
Previous Article
  • Brand
  • City
  • Culture
  • Design
  • Design & Culture
  • Designer
  • Event
  • Event & Exhibition
  • Gadget
  • Life
  • Life & Style
  • Style
  • Taipei

以大自然為文本-台灣設計泳裝品牌 moun moun 與甫月打造首發聯名快閃店,散播一抹透心涼的夏日曲線風景

  • WONDER
  • 2022.7.31
View Post
Next Article
  • Art
  • Artist
  • City
  • Culture
  • Design & Culture
  • Event
  • Event & Exhibition
  • Photography & Art
  • Taipei

我們敘說著暴力,卻不盡然批判:鬼丘鬼鏟《不知邊際、不知所謂事件》於 2022 台北藝術節演出,銘刻一段歸屬現場的共同記憶

  • flywu
  • 2022.7.31
View Post
Wonder More
View Post

傳藝金曲獎系列視覺公開!設計師顏伯駿融合傳統與流行,以「經典運動場」詮釋跨世代傳承賽事

  • WONDER
  • 2022.8.16
View Post

移居,宜居:搬到花蓮後,劇場成為「聚」場-專訪體驗設計師陶維均

  • 廖 昀靖
  • 2022.8.15
View Post

用攝影道出挑釁卻耐人尋味的社會現象:Marius Sperlich 以器官結合媒材,呈現社群時代下的焦慮

  • Esther
  • 2022.8.15
View Post

傳單、紙袋也有新用途!廢棄壓克力製成的尺規版「キモチのカタチ」,賦予手邊廢紙第二人生

  • Wendy Lin
  • 2022.8.15
View Post

再也不擔心匆忙間穿錯了鞋!設計師 Cameron Snelgar 打造「雙向拖鞋 FOOTatsu」,便利之餘更添俏皮

  • Anais
  • 2022.8.15
View Post

讓一盞燈也有妖嬈的模樣:Serena Confalonieri 以女體發想「Venus 」燈具,再現義大利小魔女奇想

  • Esther
  • 2022.8.15
View Post

編輯帶路!2022 文博會最後週末-周邊展覽、呷冰呷甜點飲咖啡,高雄一日散策集錦

  • Irene Lin
  • 2022.8.14
View Post

港都有它的城市風景和「蕭趣味」日常!2022 文博會,6 組文化、創意人的高雄在地物語

  • Irene Lin
  • 2022.8.12
WONDER 覺誌
  • About
  • Contact
  • Privacy Policy
擁抱未知|探索本質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