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每日都被持續不斷的惱人鬧鈴給吵醒?或是在想清靜一番的週末,被通知跳出的叮咚聲給麻痺,也被水滾時被尖銳的氣鳴聲給嚇一跳?各種裝置的誕生雖然多半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正向的改變,廣至生活各層面的行程規劃,細至時間控管,每項日常產品在整合性及便利性上,都漸漸全面滲透了每個人的生活。
然而,雖然科技簡化了諸多耗腦的時刻,卻也讓我們的感官和注意力不間斷被諸多唐突的通知給打斷,也讓越來越多人開始衡量依賴裝置之於我們心靈健康的影響,試圖正視生活中訊息量超載的問題。先前介紹過的 One clock 藉由聲波的科學性,有效且徐緩地喚醒感知,這般旨在提供更愉快的裝置與用戶互動形式,也是 Google 的 Seed Studio 和倫敦工業設計工作室 Map Project Office 合作發想「Little Signals」設計的核心目標 — 保持產品功能的情況下,降低會造成精神緊繃的聲音,避免傳統那般急躁且尖銳的強硬通知聲,改以六種不同的感官信號吸引我們注意,希望未來能應用在產品開發上,藉以提升用戶體驗。
六個基於聲音、動作、視覺感官的新設計概念分別為:氣流、按鈕、移動、節奏、陰影、敲擊,無論是哪一個聲響,都有自己和環境交流的響應形式;像是有七個樁腳的「移動」設計,像日曆也像計時器,每個樁腳都能獨立作業、也可以看作成一個群組,透過簡單敲擊就能輸入,用不同的高度來分類訊息。
「敲擊」設計利用敲打表面來製造聲音當作通知,聲音的力道越強勁,代表更為急迫的訊息;「節奏」則可以製造環境音,利用有質量的旋律傳遞有質量的資訊,區分每個訊息的重要性、緊急性或是音調,而你只需要在物體前輕輕揮動手掌,或簡單地將其翻轉,就能改為靜音模式。
上述這些實驗設計的目標,都是希望開發新的互動設計點子,透過更溫和的方式達到知會功能,更期待刺激思考未來商品設計和技術,帶給生活更多的溝通方式。
Wonder More:
○ 「老闆,我先離開一下!」鑽進俏皮繽紛的 Headspace Pod 冥想艙,光速逃離無奈與壓力
○ 順應心流的鬧鐘!每日重新混音、鬧鈴聲絕不重複,讓睡夢人更心甘情願甦醒
Source:Little signals with google
核稿編輯:洪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