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ONDER 覺誌
  • WONDER 特企|WONDERer 開採遺忘的照片山
  • WONDER 1OO 計畫
  • Photography & Art
  • Life & Style
  • Design & Culture
  • Event & Exhibition
  • Special
    • Feature
    • Interview
    • Column
    • Collaboration
  • ABOUT
  • CONTACT
WONDER 覺誌
WONDER 覺誌
  • Art
  • Artist
  • Culture
  • Design & Culture
  • Event & Exhibition
  • Exhibition
  • Photography & Art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回歸!上千幅作品串連展會現場、線上展出,提供獨特而完整的參與體驗

  • WONDER
  • 2022.4.26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正式回歸!本屆當代藝博將於 5/20(週五)-5/22(週日)於台北世貿一館舉行,由六大項目串聯展會現場與線上數位展場,62 間精選的國際頂尖畫廊、200 位藝術家以及 1000 件世界級的當代藝術作品,同步為台灣及國際觀眾帶來跨越邊境的精彩藝術盛會,同時呈現實體展會無可取代的優勢與數位藝術交易的熱潮,預計提供畫廊、藏家與觀眾更獨特而完整的參與體驗。

Hou-ChunMing, “Ferryman”, 2021, Oil on floral cloth, 92 x 175 cm. Image courtesy of Each Modern
(左)Image courtesy of Woaw Gallery and Charlie Roberts、(右)Felix Treadwell, “Nights Out”, 2021, Acrylic on canvas, 140 x 180 cm. Image courtesy of Carl Kostyál Gallery.

全新規劃的線上單元「藝動區塊(Launch Stage)」NFT 專區,回應方興未艾的數位藝術收藏風潮及市場需求,將與國際知名並具高度策展性的三大 NFT 平台 Feral File、Art Blocks、Outland以及新興的本地平台 SOYL 合作,展示單一藝術家在該領域最具獨特性的計畫,包括生成式、 互動式藝術,形式實驗與批判性論述等,將於台北當代官網專屬頁面同時呈現四個平台作品,同步於展會期間規劃現場活動參與。

2020 年創設的「Taipei Connections」,則是台北當代持續進行的數位平台計畫,不僅是關於交易,更是關於跨國、跨領域、跨文化的連結與交匯。在兩年成功的基礎上,本次將更著重「Taipei Connections」作為協助畫廊社群與收藏家和藝術專業人士連結的管道,替品味卓越的藏家廣泛展示來自世界各地的當代藝術,並為今年無法入境來台的歐美、日韓、香港及東南亞收藏家提供配套,希望在實體展會回歸的同時,更融合數位平台不受地理限制的優勢,實現更多元而周到的收藏服務。

Katarina Janečková Walshe, “A guide for cowboys about how to treat a woman”, 2021, Acrylic on canvas, 193 x 223 cm. Image courtesy of Asia Art Center
(左)Ryan Mosley, A long man’s think.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Galerie EIGEN + ART Leipzig_Berlin、(右)TANG Jo-Hung, “Skating by the Lake”, 2022, Oil on Masonite, 215 x 124.7 x 2 cm. Image courtesy of Mind Set Art

在實體展會現場方面,公共藝術展區「實境計畫(Node)」挑戰空間限制,展示藝術家的大型作品,今年將由双方藝廊、TKG+與御書房藝廊, 分別帶來徐瑞憲、邱承宏、郝經芳與王令杰,共三組藝術家令人驚艷的裝置藝術大作。

「點閱沙龍(Salon)」計畫則由各家參展畫廊推出價格低於 8,000 美元的精選推薦作品,人們可一次瀏覽不同輩份、地區、媒材的當代藝術傑作,焦點藝術家包括活躍於國際的黃海欣、資深藝術家史金淞,以及創作手法獨特的劉文瑄等,期待以親切的收藏價格及展出形式,吸引、培育更多年輕及新進藏家。

Image courtesy of Tai-Chun Chou and Liang Gallery.
(左)Image courtesy of Huang Hai-Hsin and Double Square Gallery、(右)Image courtesy of Tony Yeh and DOPENESS ART LAB.

「面對高速的改變是無法慢慢等待適應,我們必須以知識作為逃生出口。」引自媒體理論學者馬歇爾・麥克魯漢(Herbert Marshall McLuhan)自傳的這句話,是本屆「思想串流論壇(Ideas Forum)」的主軸概念。 作為薈萃創意與思想先鋒的平台,展期間論壇精選台灣與國際文化領 袖,交織探討藝術、生態、人文等多元領域議題。

「台北開放平台(Taipei Platform)」則由台北當代的合作夥伴共同策劃, 包括走路草農藝團、典藏 ARTouch、當代藝術新聞、花開、La Vie、 SOYL 所有、朋丁、端傳媒、場外、鳳嬌催化室等,將於展會期間陸續舉辦 11 場工作坊,包括實驗性的表演活動以及讀者互動等項目,在飽覽世 界級藝術傑作的現場,透過檔檔精心策畫的現場參與項目,邀請觀眾在其中奔馳想像、表現自己。

Abraham Lacalle, Parrilla, 2017, oil on canvas, 200 x 250 cm.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VETA by Fer Francés.

除展會現場活動外,台北當代長期推廣的「藝術解密(Decoding)」計畫, 由台北當代聯合總監岳鴻飛(Robin Peckham)擔任主要講者,自去年啟動至今,已陸續為超過 50 間名列全台百大企業的菁英企業與文化機構提供獨家藝術收藏課程,包括 UBS 瑞銀集團、金馬賓館、遠雄建設、台中富邦天空樹、亞洲文化協會和台灣室內設計專技協會等,並持續累積擴大中,展會也將延續此股知識動能,吸引全新客層與新世代藏家走進當代藝術收藏的領域。

Giorgio Morandi, _ Natura morta (Still Life), 1959, Oil on Canvas, 25.5 x 40.5 cm.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SIAE, Rome.
(左)Alex Dodge, “The Only Stars Are In Your Eyes”, 2019, 7 color screen print with braille texture on Bristol, 101.6 x 76.2cm. Image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Maki Fine Arts、(右)Mak2, “Pandemic Love 4”, 2021, Acrylic on canvas, triptych, 200 x 150 cm (Each panel 66.7 x 150 cm). © Mak2. Image courtesy of de Sarthe.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展期:2022 年 5 月 20 至 22 日 11:00 AM – 6:30 PM
地點:台北世貿中心一館(台北市信義路五段五號)
更多資訊:請參考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官網

照片提供 /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文字整理、編輯 / 洪采姍

15
0
0
Total
15
Shares
Share 0
Share 15
Tweet 0
Share 0
WONDER
WONDER

Wonder everyday,everywhere.

Related
  • art
  • exhibition
  • NFT
  • 台北當代
  •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 台北當代藝術館
  • 展覽
Previous Article
  • Design
  • Design & Culture
  • Designer
  • Food & Drink
  • Gadget
  • Life & Style

安藤忠雄作品化身便當盒?「便當設計事務所」打造建築型便當盒,每一餐都是賞心悅目的進食體驗

  • 木木王
  • 2022.4.26
View Post
Next Article
  • Culture
  • Design & Culture
  • Life & Style
  • People
  • Photographer
  • Photography
  • Photography & Art

為藝術?為上位?她曾坐在希特勒的浴缸裡!Lee Miller ,從頂尖模特兒到戰地攝影師的傳奇

  • 黃 怡貓 JUNO
  • 2022.4.26
View Post
Wonder More
View Post

將陽光攬進家裡的開放格局住宅:日本建築工作室 Kiri Architects 以空間展開對話,帶動起家的情感聯繫

  • Anais
  • 2023.2.06
View Post

睽違 23 年,2023 台灣燈會在台北!主視覺概念、四大展區、《光鑰未來》預約觀展、光展區藝術入店地圖完整攻略

  • WONDER
  • 2023.2.04
View Post

致敬唱片美學!日本純白極簡 CD 播放器「Instant Disk Audio CP1」正式登台,三大亮點打造兼具實用與風格的音樂夥伴

  • WONDER
  • 2023.2.02
View Post

有點俏皮,有點性感:用椅子讚揚女性身體美學,Lara Bohinc 設計手工桃子椅

  • 木木王
  • 2023.2.01
View Post

用香氛為新一年的生活加分-My Fragrances 推出「天然香氛蠟塊」與沉浸快閃空間,為日子更添時髦儀式感

  • WONDER
  • 2023.1.30
View Post

閉上眼還盪在耳邊的年終回味|這場夢很美,先別急著醒來:回顧「大象製夢所」沉浸式演出,只有大象體操才能超越大象體操

  • 洪采姍
  • 2023.1.27
View Post

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周邊這樣玩!結合大毅老爺行旅「旅人背包城市遊程」,用慢速深度遊魅力街廓

  • Irene Lin
  • 2023.1.26
View Post

團聚逗陣呷小吃(下)|人情味就是最好調味!春捲獨門吃法、一碗麵的動人心法探秘,嚐遍有別以往的南部、花東美食巡禮

  • 洪采姍
  • 2023.1.24
WONDER 覺誌
  • About
  • Contact
  • Privacy Policy
擁抱未知|探索本質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