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說快不快、說慢不慢,突然大肆崛起的疫情,讓後半年的你我必須適應或大或小的變動 — 無法出國,我們更深入挖掘台灣各地之美;少了與人的互動,我們學習與自己專心相處。不管 2021 年的你過得是好是壞,都和自己說聲「辛苦了」,在迎接 2022 年初始這天 ,始終以【EVENT & EXHIBITION 活動與展覽】、【PHOTOGRAPHY & ART 攝影與藝術】、【DESIGN & CULTURE 設計與文化】、【LIFE & STYLE 生活與風格】四大領域帶大家擁抱未知、探索本質的 WONDER ,特別由各分類中替大家精選了過往一年中的重要大事及人氣文章,在這能夠稍微喘息的連假時間裡,和我們一同回顧 2021 年的美好,並且展望更棒的 2022 全新開始!
✹ EVENT & EXHIBITION
01. 集 30 年創意大成,隨 WONDER 駐日編輯直擊「佐藤可士和個展」!
「想去不能去」大概是不少人對這場重磅級大師展覽的心聲吧!作為名聲響亮的日本設計界代表人物,有「帶動銷售的設計魔術師」之稱的知名創意總監佐藤可士和,2021 年於東京六本木的國立新美術館展出「佐藤可士和個展」,展覽更由他親自策展,完整呈現他 30 年職業生涯的設計大成,展現「設計源於你我日常生活,沒有盡頭」的精神。沒能到場欣賞沒關係,透過 WONDER 駐日編輯現場直擊,一起回味他獨特的創意世界!
而在疫情延燒全球之際,日本仍然竭盡全力思考為藝術推廣找出路,因此不乏各式精彩活動竄生,例如在各大城市門面結合創意與文化的日本機場藝術季「CULTURE GATE to JAPAN」,眾多藝術祭也都能在 2021 日本藝術祭匯報中一覽無遺。
☛ 點此瀏覽完整文章:直擊「佐藤可士和個展」!集 30 年創意大成,感受設計魔術師的獨門「Iconic Branding」設計哲學

02. 百年古宅秘境裡的時光沉浸旅行!Nespresso《精萃時光藝術體驗》
時間,從來就不只是時鐘上冰冷的數字而已,它以細膩而迷人的型態隱身日常,以持續積累的層次與底蘊,用各種意想不到的形式展現魔力。瑞士頂級咖啡品牌 Nespresso 乘著對時間的完美掌握,於 2021 年 4 月首度舉辦觸動感官的沉浸式《精萃時光藝術體驗》,攜手 5 組藝術家引領大家啟發對「時間」的探尋與體悟,在大稻埕的百年古宅中,將「時間」化為有形體、能品嚐的絕妙呈現,開啟以精釀咖啡為繆思,與各領域創作者們以不同媒介共創突破品飲想像的「時間滋味」!
☛ 點此瀏覽完整文章:百年古宅秘境裡的時光沉浸旅行!探索「時間」幻化的五感體驗,Nespresso 《精萃時光藝術體驗》精彩直擊

03. 讓冬天不再成為海的「忘」季-基隆和平島「掀風潮」,發現你所不知道的和平島故事
十二月海浪洶湧,海風大到頭髮打結,又冰又冷,冬天真的適合去海邊嗎?基隆和平島公園要給你一個肯定的答案!2021 年冬季首度舉辦的「掀風潮」,將冬天冷冽的海港與濕冷的天候轉化成為「療癒」、「溫暖」及「歡樂」,以全新形式打造台灣第一個冬季體驗品牌,更攜手連動地方進行共創,從和平島公園的不同角度體驗這裡多元豐富的生活,期望為地方注入更多活力。(除了和平島掀風潮活動值得關注外,由彰化社頭在地青年發起、已舉行第二屆的社頭「鬆勢三日節」也是在地創生不容錯過的盛事!)
☛ 點此瀏覽完整文章:一起到基隆和平島「掀風潮」,島嶼地景、亮點裝置、在地體驗,跟著海風喚醒童心與和平

✹ PHOTOGRAPHY & ART
攝影與藝術作為 WONDER 前身「Wonder Foto 」網站的核心,長期以來也始終是我們重視的領域及不忘的初衷,每回一有攝影藝術相關文章,讀者們的給予反饋也都特別用力(我們都有看到喔!),在編輯團隊討論、掙扎許久後,特別加碼挑選出共六篇 2021 絕對不能錯過的文章、重要事件分享給大家!
01. 首座國家級攝影與影像藝術機構!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開幕
歷經多年籌備,千盼萬盼,首座國家級的攝影與影像藝術機構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終於在 2021 年 4 月正式開放。裡面收藏超過 11,000 件攝影作品及檔案,並以「深耕本土、放眼國際」為主軸規劃展覽,一樓更有複合式咖啡及選品店家進駐,讓眾人欣賞完攝影作品後,還能體驗美好生活風格,延續悠閒時光。未來,這座國家級機構將往典藏、研究、推廣及建構臺灣攝影史等面向持續努力,期盼成就最具台灣特色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 點此瀏覽完整文章:4/20 正式開放!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標誌台灣攝影與影像藝術新里程

02. 疫情之下的 2021 京都國際攝影節,以攝影創造連結未來的「ECHO」
2021 年是新冠肺炎延燒全球的第二年,同時是日本 311 大地震的十週年,天災與人禍時刻影響著你我,連帶鏡頭下的主題也跟著移動。2021 年京都攝影節便以「ECHO-呼應」為題,用攝影記錄當下,重新反省過去、呼應現在,接著展望未來,且由我們駐日編輯帶來的直擊視角,一起回顧 2021 京都國際攝影節帶來的省思。
☛ 點此瀏覽完整文章: ○ 疫情時代下,以攝影創造連結未來的「ECHO」!2021 京都國際攝影節精彩直擊回顧|上集 ○ 從「ECHO」中探尋性別意識轉化的柔性力量-2021 京都國際攝影節精彩直擊回顧|下集

03. 從年度話題電影《瀑布》,淺析鍾孟宏影像中的喜怒哀樂
若要說今年討論度高的台灣電影,《瀑布》絕對榜上有名,近來同時出版首本文字影像書《我不在這裡,就在往那裡的路上》的導演鍾孟宏,這次在攝影時不使用一貫的「中島長雄」名字,直接以本名出任,繼《陽光普照》之後,再次帶來令人動容的作品。究竟在這兩部電影之間,鍾孟雄怎麼透過畫面直接地呈現情緒呢?透過這篇文章,一起淺析他是如何以最常見的紅、黃、藍、綠四色安排影像中的喜怒哀樂。
☛ 點此瀏覽完整文章:讓色調隱晦呈現畫面中的情緒:淺析鍾孟宏《陽光普照》及《瀑布》裡的色彩學

04. 插畫家 安,用作品帶給人們陪伴和找回自己的勇氣
畫作溫煦而柔軟,在被煩惱糾纏時,望著它就能感受平靜,插畫家安的作品就是如此。曾錄取倫敦金斯頓大學的插畫學院的她,最後並沒有飛往英國,甚至沒有將大學讀完,她剝棄外在的形式,孤注一擲地往內在走去,以創作抒發能量的同時,帶給人們陪伴和找回自己的勇氣。
在 WONDER 2021 年眾多受到歡迎的藝術新訊、創作者訪問中,插畫家安的專訪不只有著高人氣,溫柔、安定卻不乏堅毅與探索的觀點,更很適合大家在新的一年反覆咀嚼、感受其中的深意。
☛ 點此瀏覽完整文章:放下向外追尋靈感的習慣,往心的光芒走去:專訪插畫家安的重生與綻放
05. 學習生命中的告別:美國攝影師 Deanna Dikeman,拍下每刻離開家門的揮手時分
本年度不可錯過的攝影類文章,這篇絕對是人氣居高不下的代表之一!美國攝影師 Deanna Dikeman 在 27 年來,用相機記錄了每次開車離家的瞬間,爸媽在她的鏡頭中總是微笑揮手,像是給予孩子最高的祝福;而這些相片,也如同雙親隨時間老去的見證,從兩人到一人,從一人到再也無人向她揮手,有團圓也有孤寂,唯一不變的是,每張照片裡都富含著滿滿的愛。
☛ 點此瀏覽完整文章: 與父母長達 27 年的漫長告別:美國攝影師 Deanna Dikeman 拍下每刻離開家門的揮手時分

06. 努力挑戰就可以實現夢想-日本攝影家 Kouta Takahashi 與冒險家阿部雅龍共同完成攝影集新作《80°05′》
我們刊出文章的那天,日本冒險家阿部雅龍剛好抵達了這次探險的起點:南緯 80 度 5 分 西經 156 度 37 分,一如書名。你是否也有過這種時刻?無關世間紛擾,自己靜下心來徒步於街上感受一切,走著走著竟忘了時間 — 日本冒險家阿部雅龍就曾獨自徒步近 918 公里,現在也正挑戰 1200 公里單人無補給抵達南極點的壯舉,讓攝影家 Kouta Takahashi 深受觸動,從旁用相機記錄他的日常,集結成作品《80°05′》,指的正是南極點的緯度,那個關於夢想及夙願的地方。
☛ 點此瀏覽完整文章:日本攝影家 Kouta Takahashi 推出新作《80°05′》:這是南極點的緯度,也是個關於夢想與夙願的地方

✹ DESIGN & CULTURE
01. 從天災看社會設計與生活轉變:「寫在東日本大地震 10 週年前夕」特輯
2021 除了是疫情肆虐之年,同時也是日本 311 大地震十週年,除了總是被提及的台日友好幫助外,在這十年間,對於「防災」這門學問是否更為進步了呢?「寫在東日本大地震 10 週年前夕」特輯從設計、攝影的角度切入,淺談近年來日本防災的概念變化,以及民眾如何守護、重建家園,同時我們也帶來了其他相關聯的報導文章,關注從這場巨變中衍生的社會環境與設計產業變化。
☛ 點此瀏覽完整文章: ○ 寫在東日本大地震 10 週年前夕|輯1:「生活即防災」,談十年來的日台防災設計演變 ○ 寫在東日本大地震 10 週年前夕|輯2:「淺田家」主人翁與編輯聯手,用攝影集《アルバムのチカラ》凝聚守護家園的力量

02. 用設計傳送地方聲音-台東設計中心推出「台東慢波計畫」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想要國際化,首先必須在地化。足夠暸解所處位置的過去與現在,才能迎向更全面的未來,而 2021 年 5 月重新開幕的台東設計中心所推出的「台東慢波計畫」,除了首推「慢波電台」放送在地聲音,更邀請音樂人 PUZZLEMAN 與十六等知名 YouTuber 開啟 「慢」生活計畫,帶大家發掘國境之東的趣味及文化之美,便是我們心目中一例代表性的實踐與嘗試。
☛ 點此瀏覽完整文章: ○ 臺東,需要設計嗎?臺東設計中心重新開幕,首推「慢波電台」放送在地聲音! ○ 傳遞在地最真實的聲音!台東慢波電台邀請音樂人 PUZZLEMAN 與十六等知名 YouTuber,開啟 「慢」生活計畫

03. 「Art From Home」線上義賣計畫:疫情中以「非音樂」創作串連 49 組音樂人
由 大象體操 貝斯手 凱婷 發起、並與共同夥伴-音樂品牌「子皿」的孟軒、平面設計師見本生物(盧翊軒)共同策劃的《Art from Home, Love from Us》,最有趣也最吸睛的,就是一群音樂人在三級警戒賦閒在家期間「不務正業」玩創作的各種驚人成果。這場線上藝術義賣會,陣容集結盧廣仲、魚丁糸劉家凱、Leo王、小球莊鵑瑛等 49 組音樂人與藝術家,趣味又特別的展售形式獲得不少好評,我們特別訪問到策展團隊,暢談如此趣味滿溢、因疫情而起的創作計畫如何誕生!
疫情期間,藝術家和創作者們的作品難以於實體空間展出,漸漸開展許多線上形式,近來蔚為話題的 NFT 就是其中相當值得關注的面向,若是有興趣,也歡迎與我們揭密「台灣首檔 NFT 視覺藝術展」幕後團隊何理互動、akaSwap 的策展幕後。
☛ 點此瀏覽完整文章:幕後專訪|用非音樂創作串連 49 組音樂人!AFH 線上義賣計畫策展人大象體操凱婷、子皿、見本生物:「不知道要幹嘛也很有產值!」

✹ LIFE & STYLE
01. 餐飲抗疫祕辛!豊賀大酒家、週末炸雞俱樂部等五大品牌,聯手讓餐廳體驗走進居家
猶記去(2021)年 5 月中疫情急轉直下,一瞬之間國內轉為三級警戒狀態,對各個行業造成不少衝擊,特別是餐飲。如何在不開放內用的狀況下臨機應變? WONDER 透過專訪豊賀大酒家負責人阿堯與週末炸雞俱樂部主理人 Jeek,一窺他們透過合作推出外送便當,度過艱困疫情危機的幕後祕辛。
☛ 點此瀏覽完整文章:餐飲抗疫應對祕辛公開!豊賀大酒家、週末炸雞俱樂部五大品牌聯手推「臺菜便當外送」,讓餐廳體驗走進居家

02. 插畫家李翰帶路!中山伴遊郎,伴你遊中山
或許你會想,台北中山區的旅遊文章百百篇,早已看膩了,但我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 — 這篇不一樣!由插畫家李翰創作的「中山伴遊郎」,以他的愛犬為靈感,透過不同地點發展出一個個細膩的城市故事插畫與文字,2022 年的起始,就讓這篇「中山伴遊郎」本狗及李翰帶領大家漫步中山巷弄的深刻體驗,領各位走進一家又一家充滿故事的小店,探訪背後的落腳緣由,感受有別以往的中山魅力。
☛ 點此瀏覽完整文章:中山伴遊郎,伴你遊中山!插畫家李翰帶路-中山從不是自己在耍酷,而是聚集在這的人們讓它變酷了

03. 在喜歡的地方開一間書店,創造與地方的連結:街角那間獨立書店系列
書本是能夠帶領人們短暫逃離現實的媒介,而相較於連鎖書店,獨立書店幽靜且帶有一絲神秘的氣息,有時更令人著迷。「街角那間獨立書店」系列由 WONDER 駐日編輯 Iku 網羅日本各處獨立書店,每間店家營造的氛圍各異,不只是去那裡閱讀和買書,更是容納不同於普世價值的想法,並促使它們相互作用的奧妙空間。
☛ 點此瀏覽相關文章: 街角那間獨立書店系列文章

🎉 更多 WONDER 年度精選回顧,請點此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