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像先行的時代,一張引人入勝的照片,往往是吸引你我目光的首要關鍵,無論是翻看雜誌、聆聽專輯,抑或瀏覽服裝品牌形象,許多時候照片不止於記錄,更是與文字、音樂相輔相成,營造氛圍、訴說故事的重要角色。而在台灣,有位攝影師的作品每每讓人驚豔,濃郁而不鋪張,總是精確傳遞畫面氛圍與每位被拍攝者的神情,時而是讓人不自覺定睛細看的時尚雜誌封面,時而是為旋律及歌聲營造畫面的專輯、單曲視覺,這位不可埋沒的幕後功臣是 ── 攝影師周墨。
繼上回 WONDER 獨家專訪周墨攜手 Sony 最新 α7R V 全片幅高解析度相機所創作的「夢與記憶」作品與構思發想後,本次我們將更深入潛進周墨的攝影世界,並藉由解析他如何運用與 α7R V 搭配的 FE 24-70 mm F2.8 GM II、FE 14 mm F1.8 GM 鏡頭,一探他如何氣定神閒地悠遊於創意裡,將腦中畫面於現實還原,揭祕專屬周墨的拍攝心法,翻開一張張魅力的照片背後,有著哪些美學視角堆疊!
給力團隊、絕佳鏡頭,
完美凝結「夢與記憶」於現實
若是還沒有看過「夢與記憶」的創作故事,可以先從這裡回顧前篇專訪開始。一如周墨聊到的,對他來說,如深淵般下墜、面臨層層關卡與束縛,以及宛如時空停滯的對話,被黏著的是父親的記憶,也是自己的夢境;然而欣賞著這組創作的人們,目光同樣也被黏著於每一張呈現絲縷寂寞、卻又渴望掙脫的照片上。
「夢與記憶」從主題發想開始,便由周墨親自操刀,就連場景美術、模特兒人選、造型到妝髮,也都是由他提出概念;而能夠打造出周墨心中那片被困住、糾結纏繞的荒原與心理狀態,幕後團隊功不可沒,「像這次使用的金屬尖刺型面具,我一開始是想用來呈現在夢裡或記憶黏稠時有被扭曲的狀態,與美術設計碩麟討論後,就決定用 3D 列印方式製作,看到的當下實在非常喜歡!拍攝完我甚至決定把它收藏起來。」
周墨和碩麟已是長期合作的夥伴,每回拍攝碩麟總能激盪出更多想法、製作超乎想像的美術作品,讓周墨既安心且充滿感激,「這次的錯亂紅線面具也是,我想模擬小時候寫錯字時用紅筆亂塗的感覺,看到實體面具做出來後更加真實、立體,那種感動是無法比擬的,以這次『夢與記憶』的整體呈現來說,確實讓我打從心底佩服!」更不用說的,還有模特兒瀅潔在肢體指導伊涵的引導下呈現的細膩肢體語言和表情,以及攝影助理們瞻前顧後、有如讀心術般的拍攝默契,還有造型、髮型及彩妝師們合力精心打造出切合夢境與記憶的整體樣貌。
萬事完備後,讓周墨可以心無旁騖地進行拍攝、完美捕捉腦中畫面的幫手,還有連接在 α7R V 相機上的 FE 24-70 mm F2.8 GM II、FE 14 mm F1.8 GM 鏡頭,它們不僅深刻影響著圖像畫質,更是營造畫面張力與構圖氛圍的關鍵。一向選用 Sony 最高級別 G Master 鏡頭的周墨,表示自己從拿起相機以來,最常使用的鏡頭焦段便是 24-70mm,原因不外乎遠近皆可相當實用,無論是想拉近距離拍攝細節或完整收納所有場景,24-70mm 涵蓋的焦段都能夠妥善發揮,「24-70mm 是拍攝人像最通用的鏡頭,偏廣角端或壓縮端都有很好的表現。想呈現人物本身的樣貌,像是這次舞者前彎、手腳都在地上的那張,就是用 24mm 捕捉比較完整的畫面;如果是近 cut,或者外景遇到比較複雜的街景,焦段就會用 35mm 或拉到 50mm、70mm 左右。」
原先使用 Sony FE 24-70 mm F2.8 GM 一代鏡頭的周墨,此番拍攝將鏡頭升級為 FE 24-70 mm F2.8 GM II,使用上的感受明顯進階了不少,「首先是重量變輕了、體積也變小,接上 α7R V 後整體拿起來更輕盈,長時間拍攝下來比較不會手痠或感覺到疲累。」FE 24-70 mm F2.8 GM II 是同級鏡頭中最輕巧且功能多元的鏡頭,減輕體力負擔之餘,應有的技術表現仍讓周墨感到驚豔,特別是像這次拍攝「夢與記憶」時,在被拍攝者不斷變換姿勢、場景美術的變化與流動之間,快速、精確的自動對焦速度就顯得格外重要:
「二代鏡頭對焦時的追蹤性能,比前一代更加提升,整體對焦速度非常棒!對我來說這是最重要的、最印象深刻的地方。」— 周墨
此外,以往拍攝需要調整光圈時,不少鏡頭都將光圈調整的設置歸屬到相機本身,FE 24-70 mm F2.8 GM II 卻再度搭載了光圈環,讓周墨和攝影助理們都感到相當方便,「雖然常常習慣了由相機調整設置,但從設計上來說這是很棒的事,回歸到初心般的設計,讓人也能很直覺地控制光圈;開啟刻度式轉盤後,在拍靜物時還會有觸感回饋,也同時配備了光圈鎖開關,避免不小心動到。」而 FE 24-70 mm F2.8 GM II 擁有絕美的 G Master 景深效果外, 大光圈的 F2.8 散景更強化了特寫表現能力,並且在拍攝模特兒細部神情時,FE 24-70 mm F2.8 GM II 的絕佳近拍效能,能確保在焦段和所有對焦距離維持理想銳利度,也是讓周墨有顯著感受的益處:「以這次拍攝來說,近拍錯亂紅線面具那套時,在必須保護鏡頭不被面具戳到的前提下,能夠銳利且精確地拍攝模特的臉部,這部分也很有感!」
此外,周墨說表示自己通常根據場景決定運用的焦段,基於自己的工作室攝影棚大小,他常不自覺地選用 24 mm 的廣角焦段拍攝,不只為了將團隊用心打造的美術場景全然呈現,「先遠拍再依需求裁近」也是一種相對保險的攝影手法:「通常我都習慣先拍廣再裁切,現在的鏡頭畫質其實都很足夠,不會擔心裁切後畫質變差,尤其 FE 24-70 mm F2.8 GM II 解析度已經可以比擬頂級定焦鏡頭,即便裁切後影像仍然十分清晰。」他還加碼分享,24 mm 廣角焦段在近拍時也常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像是模特兒帶著金屬尖刺型面具的臉部特寫照片便是以這個焦段玩味出有點意想不到的變形、不真實感,不妨嘗試看看。
仔細端詳周墨的照片,不難發現其風格極具張力,這也是他多年來的拍攝習慣,發覺自己拍攝時總不自覺地往有張力的畫面感前進,作品如今也時常帶有極廣角、變形感的畫面,自言每年就會督促自己轉換風格、嘗試新事物的他舉例,像是近年相當盛行 Y2K 風格,他就會使用不少超廣角、甚至魚眼鏡頭來表現,「顯而易見的是,人物的變形感會讓一切變得很有趣。」因此除了 FE 24-70 mm F2.8 GM II 外,這回「夢與記憶」創作中也使用了 FE 14 mm F1.8 GM 這顆超廣角定焦鏡頭,「這是我第一次使用 Sony 的超廣角鏡頭,加上這次主題又想帶出扭曲、痛苦、黏著的變形氛圍,這顆鏡頭就能派上用場。」除了焦段更廣之外,周墨也會採用各式各樣的角度與距離,讓超廣角鏡頭擁有多樣的拍攝效果:
「比如舞者身穿紅色綑綁服的近 cut ,我選擇用俯視角度增加變形的趣味,這就是我所追求的張力。」— 周墨
以超廣角鏡頭營造強烈氛圍的同時,FE 14 mm F1.8 GM 能夠創造極致柔美的背景散景,且最近對焦距離僅 0.25m,讓人物扭曲感更顯突出;線性響應手動對焦設計,也讓周墨能輕鬆改變對焦焦距,在呈現張力之餘,亦能精準控制對焦。周墨也補充,透過這次照片作品的數值,可以注意到他此番拍攝的 ISO 設定數值幾乎都達到 1000-2000,「但原圖並沒有什麼雜訊感,可以知道 α7R V 相機搭配這兩顆鏡頭的畫質真的非常好。」至於他自己,則又總是喜愛在後期處理過程中,再替作品中加入雜訊效果,除了模擬膠片的質地,也常為人像帶來令人回味、更為逼真的細膩質感。
風格養成之路:
多方嘗試、消化,以及「刻意」的練習
分享攝影心法時,「張力」始終是周墨頻頻掛在嘴邊的詞彙,也是讓他的作品極具個人特色,同時使觀者目不轉睛、宛若漩渦般被吸引住的關鍵要素。
成為專業攝影師數年來,周墨的風格並非一成不變,而是跟隨自身興趣及時代趨勢,不斷在學習中前進、嘗試,「過去曾流行英式攝影風格,影像偏柔美、色調溫暖,我會學;後來又有人形容我的風格很『侘寂』,簡約但濃烈。」直到這幾年,千禧年時期的趨勢再度流行,周墨也嘗試 Y2K 風格,「因為 Y2K 是我成長年代的事物,比較強烈、張揚而且有共鳴,讓我拍攝上的玩心也變得更強,開始用魚眼、超廣角等等鏡頭變化其中的趣味。」不排斥嘗試話題風潮,但周墨並非一味跟風,而是認真鑽研、消化,在疊加和取捨之間,端出屬於自己的上乘之作。
「攝影師」是周墨經歷了鐵工焊接、開設早餐店和帷幕牆設計等等工作後,最終塵埃落定的職業,年輕氣盛的兜兜轉轉,都在開啟了時尚攝影的人生新篇章後,合而為一筆直地向前邁進,而從起點開始的獨特視角,便足以讓他的作品在大眾眼裡留下深刻印象,「可能我一直都很愛看逐格漫畫,那些分鏡不知不覺地也影響了我的構圖,不會刻意記住哪個畫面或模仿,但讓我早期自然而然地習慣從某些角度拍攝,算是種養成吧!」
然而即便有了能力與經驗的累積,周墨仍時刻關注著各類型拍攝手法, 2016 年甚至前往上海,以互相無酬的方式與攝影師曾伍一起工作,這次經歷大大影響了周墨的拍攝技巧及做事方法,心態轉變更是一大收穫,「曾伍的美學非常前衛,就連有些看起來不起眼的物件,他都會試試看在鏡頭底下會有什麼變化,常常讓畫面拍起來意外好看!」周墨的眼界變得更開闊,也開始試著用各種視角、距離,拍下讓靜物不無趣、人物不扁平的作品。
工作之餘,周墨也會以手機隨手拍照,以保持敏銳的觀察力,他也有屬於自己的靈感來源,像是窗花、門、水漬和氣泡,都是周墨時常觀察的對象,「我也很喜歡注意光的流動,以及色彩的可挪動性,尤其在戶外時,會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在不同光線間看到顏色的轉換,可以想像的可能性就多了不少。」日常留心,成為周墨餘外的刻意練習與培養,也因而轉化成工作的養分,一點一滴累積出屬於周墨的模樣。
「對我來說,攝影就像興奮劑和腎上腺素,也是成就感來源。」— 周墨
從 20 多歲拿起相機隨手記錄開始,直到分享於社群被廣為稱讚,最終從攝影助理一路蛻變為專業攝影師,周墨嘗試各種拍攝領域後,選擇了時尚攝影作為本業:「時尚攝影常帶有很多藝術表現的成分,像是這次拍攝與 Sony 合作的『夢與記憶』,能夠馳騁自己的想法,對我來說就是很棒的工作。」然而在眾多攝影領域中,讓周墨念念不忘且一心嚮往的,反倒是以寫實、記錄性質為重的紀實攝影,「我一直很喜歡馬格蘭通訊社*註 那樣的敘事風格。」可以說,時尚攝影是他人生現階段務實的抉擇,紀實攝影則是有朝一日亟欲擁抱的理想。認真卻不過度執著,這大概也是為什麼他總能在自我風格與商業間取得平衡。
想起周墨說,他在開車時並不排斥迷路,沒有心煩氣躁或生氣的情緒,反而享受其中,因為可以發現新事物,甚至是一片想像之外的風景而那往往創造了更多驚奇、想像與美麗 ── 或許周墨的攝影之路也是如此,他也鼓勵大家能以開放、多元的心態挑戰各種可能,對於各式鏡頭的選用亦如是,藉由不同鏡頭實驗自我的影像語彙,如常行駛能抵達目的地,但彎錯的路不一定是錯、開過頭迎來的光景也能迷人得恰好,多繞點路、勇敢嘗試,鏡頭裡的火花,也因而更加燦爛。
*註:馬格蘭攝影通訊社(Magnum Photos),是成立於 1947 年的跨國攝影合作社,最初是為了忠實呈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影像紀實而組成,旗下的攝影師和新聞攝影師多數都已具有相當的世界知名度,主題橫跨家庭、毒品、宗教、戰爭、貧窮、犯罪、政府和慶典等,擁有許多經典且重要的紀實攝影作品。
▎本文中周墨的作品皆使用 Sony α7R V 相機搭配 Sony FE 24-70 mm F2.8 GM II、FE 14 mm F1.8 GM 鏡頭拍攝。 ▎更多產品資訊,請參考: ○ Sony α7R V:官方網站 ○ Sony FE 24-70 mm F2.8 GM II:官方網站 ○ Sony FE 14 mm F1.8 GM:官方網站
📷 Wonder More: ○ 那些扭曲而膠著的時刻 − 時尚攝影師周墨「夢與記憶」系列創作,呈現生活的停留與反射 ○ WONDERer 開採遺忘的照⽚山|時尚攝影師 周墨 - 幽微召喚曾曇花一現的「光影」,賦予重見天日的意義
Interview & Text / 洪采姍
Collaborative Writing & Edit / Irene Lin
Produce & Planning / Irene Lin
Creativity & Concept / 周墨 Chou Mo
Photography / 周墨 Chou Mo
Photography Assistant / Lu Shao Chen、Zhou Chuan、Stan Hung
Behind-the-scenes & Product Photography / Manchi Cheng
Lighting / 李衎罕
Model / Ying Chieh Lu
Physical Guide / I Han Cheng
Art / 梁碩麟 Shuo Lin Liang
Art Assistant / 李曉翠、郭本婷
Mask Production / 陳立鼎(步里赫森有限公司)
Styling / Chen Yu
Style Assistant / Poga Lin
Hair / Miley Shen
Makeup / ChingChing
Makeup Assistant / Yanling Li
Special Thanks / Chunglun Wu、彩妝師經紀 Vincent Kuo
本文與 Sony Taiwan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