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予登曼波的 50 多卷錄影帶上,父親常在側邊親筆註記著:「居家娛樂」。
出生於臺中客家大家庭的藝術家 登曼波(楊登棋),在初中時發現了父親自拍的性愛錄影帶,他把這個看似見不得人的秘密埋藏在心裡,直到歷經年歲洗禮、對生命與自我都有一番不同的觀察與解讀,那棵深埋的種子才得以重見天日,長成了作品《父親的錄影帶》,並在 2019 年獲得臺北美術獎首獎及展出,接著又陸續在 2021 年於政大藝文中心以「父親的錄影帶 _ 碧兒不談」呈現酷兒群體縮影、2022 年在台中國立臺灣美術館以「複寫:認同 _ 父親的錄影帶」重新觀照家鄉與家族,完成《父親的錄影帶》展覽三部曲。
歷經三次告白與對話對象各自不同的展覽,登曼波終於主動「解密」50 多卷錄影帶 ── 那是過去的他從未敢真正看完的、父親於 1980 年至 2000 年間的性生活、娛樂、旅行與中國夢。在觀看影帶後,登曼波解構泛黃標籤紙上所註記的「居家」、「娛樂」,於 2022 年 11 月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北美館)開展「居家娛樂 Homө Pleasure」,讓「家」與「性」並置論述,將常人難以啟齒的禁忌話題直接搬進公眾的藝術殿堂。此番登曼波不僅與我們暢談深刻的成長故事與創作心路,WONDER 更呼應個展話題,邀請這位攝影藝術家透由與 AI 科技互動,創造科技趨勢與當代酷兒議題的思考與對話!
在面向公眾的美術館談「性」,何不?
雖然這些年來構築了《父親的錄影帶》三部曲,但登曼波依舊有未完待續的想法,而他也清楚原因所在,「爸爸以為我很早就看了錄影帶,但其實我一直不敢看。」登曼波知道,他想說的話還沒有說完,為了完整傳遞爸爸親手交上的影像,加上道德、親情與倫理確實並不是登曼波在創作中想傳達的主軸,推進整個亞洲對性向、性別、性議題的嶄新思考才是他最終期盼的:「對普羅大眾講『性』真的很難以下手,總有太多顧慮與糾結,但在下定決心觀看爸爸的性愛影像後,我的念頭完全轉變了。」登曼波發現父親的性愛錄影帶不只是側錄,更帶有「拍給他者觀看」的意圖,「以前不小心打開會馬上關掉,心想『我到底看了什麼』,實際觀看後才發現裡面不僅有構圖、打燈、搭景還有剪接,那時我才意識到爸爸也是在創作。」
「我其實覺得我還沒有我爸那麼酷,現在這個年代,很多人會上傳自己的 porn(情色影片)或身體影像,如果我爸的年代有 Youtube,他應該就會那樣做吧!」— 登曼波
經由登曼波對影像的拆解與觀察,開啟了一場當代私密的、關於性與身分認同的對話,將被認定該隱晦的開誠布公,打破家庭的框架、性的框架、「非__即__」的框架,將情慾不加掩飾地展現在眾人面前,也像他自己在展覽開幕導覽時說的,這次展覽比起先前的展出,是「終極版」的自我呈現。「這麼露骨的東西怎麼可以出現在美術館?」登曼波早已預想過可能出現的聲浪,而這也是他此次展覽的動機,喚醒大家對性的坦然並大聲疾呼:「談性,就是可以在美術館!」將當代受媒體渲染後被定義的「隱私」變成人人得以侃侃而談的話題,同時挑戰登曼波自己生活舒適圈以外的尺度,「北美館就是一個大眾的美術館,任何人都可以進入,我的目的就是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展,這樣的議題是可以被看見、被討論的。」
見不得光的異端份子?
凝視、對話那些壓抑的情慾與自我,看見亞洲酷兒樣貌
這次展出,登曼波以「暗」與「亮」兩種空間形式,織疊錄像、裝置、平面攝影作品、聲音及光線等相異的語彙。走進展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八大特種行業常見的象徵性霓虹魚缸(要是仔細看,你將能從魚缸裡窺視《居家娛樂》錄影帶裡的畫面),以及一整面的三溫暖置物櫃門板,觀者在有限的光源下走進「暗房」,試圖以眼睛以外的感官感知周遭環境;登曼波與認識已久的藝術家羅智信首次合作,打造 13 個象徵同志酒吧、三溫暖內常見的隔間,部分暗房中分別放映著 8 位受訪者錄像,其中包含跨性別者、台灣新住民、在多元成家下成長的女孩、童年受性侵者、成人電影主角、正在探索自身性向的男孩及流亡的韓國酷兒,各自講述原生家庭、性別認同、性經驗、性癖好、性幻想等故事。
「暗房的創作概念我已經構思很久了,我想要隱喻很多事物,像是告解室、監獄探視,並保有一對一對話的模式,原本還想將耳機改成聽筒,但錄像要聽很久,大家會拿得很累吧(笑)。」登曼波繼續說道:「爸爸的影像作品太前衛了,覺得台灣觀眾目前可能還沒辦法接受,所以我才拜訪我的亞洲朋友取材,用這一區的影像呼應爸爸的錄影帶。」像是其中一部錄像《HOMING》聊的是拍攝性愛影片的經歷,某種程度而言也是對自我身體認同、自戀與自信展現,而這些勇於展示的人通常並不會在影片發佈後感到後悔,「要是後悔的話,通常也是因為被不想看到的人看到,並收到一些預期以外的眼光與評論,才會產生猶豫與否定。」此外,除了透過影像中講述酷兒友人於原生國家被直指在對性與愛的思想上是遭西方荼毒,因而只能選擇遷居海外,登曼波同時提出「酷兒」一詞帶有的政治性,在部分國家與文化中成了為反西方文明而被強烈壓制的「西方產物」,這使他更想讓大家看見「亞洲酷兒」們並非只有歐美影集裡形塑的面孔與樣態,而是有著他們與生俱來的獨立性與個體特質。
來到尤其在母親現在生活的南部地區隨處可見、呼應著台灣日常廣告看板風景的竹構投影幕前,我們坐在 KTV 經常出現的沙發椅看著最後一部錄像《Parents》,影像裡登曼波的母親雲淡風輕地討論父親的性愛錄影帶,影像中她的那份不以為意與擔憂母親心理狀態的觀眾形成強烈對比,登曼波也坦言:「2019 年《父親的錄影帶》展覽結束時,我也還不確定媽媽是不是知情,剛好那陣子她都沒接我的電話,內心的小劇場還開始擔心媽媽對我談這些事而不爽,愈來愈不安,結果有天她接了電話,竟然說是因為忙著打麻將所以沒接!(大笑)」
曼波表示,媽媽其實很久以前便知道錄影帶的存在,但因時間久遠,因此大概已成為心中淡忘的一角,即便被喚起記憶,媽媽也非常活在當下且樂觀,對於往事並不會太過糾結,甚至還常常鼓勵他:「你就走一步算一步,不要想太多。」登曼波還分享未曝光的幕後花絮,他說第一次鼓起勇氣跟母親談及父親的錄影帶時,她的第一句話竟然是「那你有看到我嗎?」,讓登曼波笑著回憶:「聽到當下真的覺得怎麼會是這種反應?什麼意思?(大笑)我還很驚訝地反問『妳有在裡面嗎?』」,結果媽媽回答「我不知道啊!你爸就什麼都要拍。」登曼波笑說,從小就覺得媽媽真的很ㄎㄧㄤ,聊天時也都相當直接,他得什麼事都自己來或由阿嬤照顧,登曼波舉例:「像是我有個同母異父的哥哥,媽媽還會直接問我他是不是 Gay,真心覺得自己跟父母可以是如此像朋友般的關係很幸運,每一段關係都不需要被定義或應該怎麼樣。」
「做完這些展覽,反而更認識、欣賞父母,以前只覺得他們很瘋,現在很佩服他們不畏懼別人眼光、勇於探索和做自己的那種無畏。」— 登曼波
從自我對話到解放情慾,
縈繞現代酷兒的多元縮影
穿過了大屏幕背後的小徑,掀開幕簾後是通透廣闊的「亮室」,展間中央放置著「複寫:認同 _ 父親的錄影帶」展覽中層出現的床架,那些曾被視為不可告人的秘密也都攤在了陽光下。貼滿黑白肖像的牆面正是登曼波在自我認同、對話的過程中所創作的作品,其中的一幅四人全家福尤其令他印象深刻,「這是一個多元成家的家庭,不知道的話很難看出他們是一家人,其中一個男生遮著臉是因為他並沒有出櫃,而他的家人都以為他是跟女生結婚。」登曼波說,他也是直到 2017 年出國駐村時才真正明白自己應該做些什麼、才真正深入了解酷兒文化,透過認識不同且多元的人們,學會觀看與反思、了解自己的態度,檢視自我思考是否太過狹隘,現在因而對自身更有自信,受到外界的啟蒙塑造了自己,也才生成了創作脈絡。
「要和自己的靈魂、身體不斷對話,認識自己是一種必要的歷程。過去會刻意避免一些被定義為娘娘腔的行爲,但認識更多朋友後,變得更勇敢去面對標籤,我創造自己的語言形容自我,接受多元同時面對不完美,任何人都不需要被二分法束縛,我想翻轉這些不完美成為心中的完美。」— 登曼波
另一面牆的彩色攝影則展出了許多有關 LGBTQ+ 族群忠實面對自我欲求狀態、「性娛樂」的相片,「比起以往較多陽性元素,這次加強展現了較多陰性特質,展露出女性對自我身體自信與陰柔的美,因為我覺得酷兒其實也是一種反陽剛的態度。」登曼波此回邀請了不少女性朋友、女酷兒、女同志與自己的母親參與拍攝,並充滿了「性」與「娛樂」暗示,登曼波希望觀者能透過他的作品聆聽自己的內心聲音,坦然接受自我的真實慾望,認知到性也可以是單純的娛樂。
彩色攝影牆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充滿視覺張力的〈拳交秀〉,這是登曼波 2018 年前往首爾參與的性藝術表演,主辦人正是前面提到的錄像裡流亡前的韓國酷兒,他希望首爾的風氣能更為開放,因此在線上平台上召集觀眾觀賞演出,「整場秀就像一場舞台劇,從劇情、音樂到表演者都編排得非常完整!其實很多人對性藝術表演充滿很好奇,我希望透過這幅影像引起更多討論,也藉此呼應父親的影像作品。」對登曼波來說,性藝術是充滿靈魂且吸引人的,回想起大學時教授提供的禁片,他說:「內容很荒謬,卻又有一種荒謬的真實感。」
登曼波還跟我們聊起過去待在柏林時光,與藝術家羅智信經常到各個場域的暗房探索,「暗房裡的人其實真的很邊緣,但他們依舊充滿自信且喜歡這樣的社會環境。每個人對性的需求與癖好都不一樣,有的人迷戀足部、有的盼望自己被踩,每次看到都覺得好驚奇,因為他們是發自內心地感到喜悅,也驅使我想探究這些慾望的背後能量究竟從何而來。」
「除此之外,柏林還有一場性癖好遊行!」曼波說大家會在遊行中展現自己的性癖好,雖具有一定開放程度,但仍有難以接納與尊重的民眾,「有一位本業是藥劑師的朋友在遊行中展現喝尿性癖好時被拍下,因為這樣丟了工作,原本很擔心他會不會消失,沒想到再度回訪時他依舊在表演喝尿,就覺得很放心哈!雖然他真的感到受傷且被侵犯,但因為他明確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並沒有懷疑自己,還是持續追求內心的渴望。」
無所忌憚的非典型家庭,
塑造他獨一無二的怪
「亮室」的影像編排最後收束到了登曼波的原生家庭:爸爸、媽媽與已逝的奶奶,他自嘲自己來自「不正常的家庭」,但如此「異常」的成長環境,對登曼波來說卻是人生的一大幸運。「我小時候玩的芭比娃娃都是爸爸買的,爸爸讓我從小就很做自己,即便身在保守的客家大家庭,但對於這些事情卻都不會強求或分類。」由於從小性向、特質都很明顯,即便沒有明說,曼波的家人也都明白,爸爸甚至在高中時直接給了他 gay porn,「因為我爸也很好色(笑),不會覺得這有什麼,也不會限制孩子應該要怎麼樣,這也深深影響了我,明白人就應該去探索。」登曼波不忘揶揄了一下自己的父親:「我以為爸爸年紀大了,性慾應該也衰退不少,結果他的慾望依舊驅使他過他的生活,我覺得滿厲害的(大笑)!」
那些在典型家庭上不了廳堂的話題,對登曼波來說就僅是茶餘飯後的日常對話,但因世代觀念不同與語言隔閡,讓他無法向只精通日語和客語的奶奶開口出櫃,「在當時我已知的客語裡根本沒有同性戀這個詞彙,所以我想透過行為讓奶奶理解,並藉此留念奶奶的身影。面對穿裙子的我,奶奶也只笑說『你很三八!』,與我的父母一樣不以為意。」即便從未說出口,從小拉拔他的奶奶也早已心領神會。成長於相對沒有框架與批判的環境,讓登曼波格外希望自己能戳破典型家庭的古板思想,期望觀者在觀展後更自由面對關係、性向與性。
「我覺得不正常很好、人愈怪愈好,但要有意識地知道自己的怪,並且知道這個怪是無所謂的。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怪,是一件很棒的事。」— 登曼波
除了將過往展覽脈絡衍生「居家娛樂 Homө Pleasure」,登曼波也匯聚了歷年展出內容,在 2022 年末重磅推出號稱「亞洲第一本酷兒聖經」的個人首部攝影集《父親的錄影帶 Father’s Videotapes》,華美而衝擊的 Queer 美學寶典如同一場紙上展覽,「書本內容相當貼近我的思維,因為變成藝術展覽時需要轉換成較公眾的語言或學術的口吻,但在自己的書裡就沒有這些包袱了!」登曼波解釋,會以「聖經」為號召標語,便是想反諷許多人認為「同性戀」、「酷兒文化」為西方的產物,「但西方聖經不就是反同志的最大指標嗎?」登曼波調皮地說:「所以我就來一本聳動的酷兒聖經送給大家!」曼波還說會試著將這本作品鋪貨到於歐洲販賣,他也相當好奇西方人會有什麼樣的反應,畢竟許多西方國家也仍因宗教關係對 LGBTQ+ 族群存有諸多偏見,不論身處何處,這個議題都有不停談論的必要。
從 AI 人工智慧看當代酷兒!
呼應展覽再創造,融合科技趨勢引發新思考
聽完登曼波深入剖析展覽與議題分享,我們也突發奇想:登曼波期許以自己的視角帶眾人探索當代酷兒的多元樣貌,那麼作為當今科技趨勢的熱門議題與生成工具,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眼中是否也對「酷兒」有其理解與想像呢?由此,我們請曼波從多年來對酷兒的了解及認知擷取關鍵字,並邀來擅長以 AI 詠唱圖像的 高捷 將詞語重新排列組合,讓人工智慧依照這些詞彙生成想像中的酷兒的模樣 ── 想像一下,如果由 AI 形塑一群酷兒朋友,他們的樣貌、生活和個性,會是什麼樣子?
登曼波提供的關鍵詞語: feminine masculine ballroom voguing whole dyke sex tomgirl
登曼波提供的相關專有名詞: Queer Bjork Homogenic Herrensanna Sailor Moon Cruising Room Non-binary gender Tsai Ming-Liang
看著這些關鍵字,大家是否也開始排列組合詞語、自行想像畫面呢?或許你可以將腦海中的影像暫留,稍後對比與 AI 生成的圖像有哪些差異。這次高捷在系列作品中,藉由挑選關鍵字,在整體圖像定調以近似「攝影」為表現形式的前提下,接著透過人工智慧自然語言系統 chatGPT 產生完整的描述語句,再將這些文句輸入 AI 繪圖工具 Midjourney 產生圖像。
而在作品生成過程中,除了技術本身對於無法相容中文關鍵字而產生的限制外,也發現到基於現行網路安全與環境維護機制,不少詞語會被 AI 系統禁止,像是有關「性」的詞語 Sex、Sexual只能轉以 All Gender 來替用,又或是 Dyke、Tomgirl 等詞彙都被判定帶有歧視意味而無法使用,這點讓登曼波覺得很有趣,他說明:「我所想到的關鍵字都是我去歐洲參加活動時所看到的,遊行中選用了很多刻板印象的標籤字眼,代表族群並不害怕被標籤,即便被說是『娘娘腔』也不在乎,因為我們已經接納了自己的特質更不想要改變,反而更勇敢地展現。」登曼波希望讓大家更強壯地面對這些標籤字眼,因此特別選了大眾印象中帶有冒犯意味的詞語,看看 AI 收到這些詞彙會變成什麼模樣,不過這些詞彙卻也都剛好被阻擋了,「從我的觀點來看,反而是 AI 不夠強壯,擔心太過敏感、擔心人們會受到傷害。」
高捷運用 AI 計算出了第一組圖像:陰鬱的眼神、俐落的短髮、類似經典電影《男孩別哭》的氛圍,四張圖像都有著非異性戀電影的影子與肢體語言,登曼波看著圖像不禁皺眉說道:「如果我不了解酷兒文化,應該也會覺得這好酷兒、好中性吧!但對我來說,這組作品呈現了滿滿的刻板形象,連髮型與造型都是主流風格,這些中性樣貌、髮型都太美化了!亞洲人也僅是西方國家眼中的鳳眼、單眼皮的東方面孔印象,老實說我有點感到不舒服,因為我不覺得酷兒文化只能被定義成這樣,酷兒有各種體態、能了解什麼是適合自己的原生樣貌。」
登曼波也笑說,並不是所有酷兒都會有一副歷經滄桑、憂鬱的面孔(笑),像是從國小就開始察覺自己性傾向的他,雖然在年幼的年紀就散發著較為陰柔氣質,但在他印象中幾乎從未遭遇過同儕、周遭人們的刁難或欺負,「我滿幸運的,從沒有遇到什麼過不去的惡意。」大學讀了藝術設計系後,同學多元的個性與性向讓他變得更加自在,更能突破心房與長輩談論此事,那一刻登曼波也才真的意識到自己從不需要隱藏什麼。高捷也同意地表示,以他目前做任何主題所產出的 AI 作品,關於亞洲人的許多圖像產出成果其實都呈現相當侷限的既定印象:
「AI 其實也是基於人類餵養的資料庫而創建圖像,而這樣的資料庫都是在計算出人類覺得美的事物、量化美感,某種程度也體現了 AI 對於人類美感的猜測。但聽起來很詭異吧?因為每個人對美的感受其實都不一樣,所以也代表著人類自己也必須提升對於美、對於多元的包容與養成。」— 高捷
第二組系列生成作品,高捷選擇聚焦在緣起於 80 年代紐約黑人的 Ballroom 文化,並且為了讓畫面更具流動性,特別加入了具備舞蹈動作的關鍵字「Voguing」,產出的畫面神似經典電視劇《POSE》與《豔放 80》,畫面中以黑人佔了大部分版面,但其實 Ballroom 文化早已國際化,一個家族的組成成員往往也不再只有單一種族,「Ballroom 文化在酷兒族群中很有代表性,如果用在地化的語言來說的話,大概很像是廟口的比賽,大家聚集圍觀,大家在 ballroom 可以很自在、完全地呈現性感這件事。」曼波解釋道。
登曼波同時也發現了一個有趣觀點,「AI 其實已經排除許多主流標籤、想要避免歧視詞彙,卻仍然產出那些很 Typical 的畫面,造型雖然多元,人種和形象卻很刻板印象,無法像人類一樣判斷、改變既定模樣。」高捷也補充說明:「目前的生成結果還是取決於人類對資料庫的養成與操作,但還可以運用新的圖像或詞語訓練 AI,讓人工智慧學習新的詞彙與文化,這是現在很多 AI 創作者正在嘗試與運用的方式。不過這次的產出過程並沒有特別訓練,也沒有再針對產生的圖像做細部修調,完全使用現有資料庫生成,讓大家看看目前的 AI 對酷兒文化的了解與認知到哪裡。」
無論這次的 AI 生成的結果是不是映照了你我心中對當代酷兒的想像,我們也期許大家都能體認到 ── 如果 AI 都已經能將酷兒群體的樣貌呈現得相當多元而完整,那麼作為人類的我們,還有什麼好不能理解酷兒的呢?又如果現今的 AI 還無法表現各種樣態的酷兒群像,那麼是否也代表著我們更該試圖對他們有更多瞭解與學習?
正如登曼波說的,有一些美並不是文字足以形容, 或許我們該思量的是,當人類的形體和智慧被以 AI 、人造人的形式相繼出現,那個「人之所以為人、無法被取代」的元素到底是什麼?接受它、調整它、感受它,這個世界的視野才會顯得充足而寬闊。
「希望大家都可以突破盲點,而不是崇望那些既定的完美意象。」— 登曼波
若覺得 Ballroom 文化離自己很遙遠而陌生,北美館將於今年 2 月 5 日上演一場由酷兒藝術家開啟的主題派對舞會「扮家家球」,登曼波真摯地表示:「希望大家來參與舞會派對,我想讓舒適圈以內、以外的大家找到更多機會,參與這些充滿代表性的酷兒活動,並且在未來演變成常態性的日常活動。」現場除了最華麗的扮裝,還有超模台步生死鬥、令人驚豔的 Voguing 舞蹈、性感魅力勾引大賽等內容,跟著登曼波的腳步大破框架、拭去二元價值觀,讓自己的靈魂與慾望感受到真正的自由吧!
💃 點此看「扮家家球」現場直擊!那一晚,北美館化身大愛滿屋的 Ballroom 舞會派對天堂
居家娛樂 ― 楊登棋(登曼波)個展 ○ 展覽日期:即日起 - 2023 年 2 月 12 日(週日) ○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9:30 -17:30 / 週六 9:30-20:30 ○ 地址: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 更多資訊:官方網站、Facebook 居家娛樂 扮家家球 The House Play Kiki Ball ○ 活動日期:2023 年 2 月 5 日(週日) ○ 參加辦法:入場需事先至官網「預約」活動頁面填寫表單,活動時間和詳細內容請關注北美館官網「最新活動」與官方臉書
📕 對登曼波攝影集《父親的錄影帶 Father’s Videotapes》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點此連結參考、購買書籍(本書為限制級商品,限 18 歲以上瀏覽)。 📢 聲明|書籍非商業合作推薦,但 WONDER 將可藉由讀者點擊連結購買的行為中獲得由 TAZZE 讀冊生活 平台提供的導購行銷分紅。
Wonder More: ○ 攝影師登曼波個展「居家娛樂」現正登場!以當代酷兒群像開啟對話,凝視性別越界的關係顯影 ○ 從紐約紅到台灣的國際網紅?獨家起底榴槤大亨法咪咪 FAMEME 的私世界! ○ 在彩虹月尾聲,點首歌給你的 LGBTQ 好友吧!回味屬於你我的驕傲故事,按下 OUR PRIDE JUKEBOX 點唱機
Concept / WONDER Team
Interview & Text & Planning / Avril Chen
Produce & Collaborative Writing & Edit / Irene Lin
Art Director / Chunglun Wu
AI Designer / 高捷
Photography / 林建文
Photography Assistant / Nick
Makeup / 珮甄
Special Thanks / 臺北市立美術館、Ethan Li
本文與 臺北市立美術館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