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ONDER 覺誌
  • WONDER 特企|WONDERer 開採遺忘的照片山
  • WONDER 1OO 計畫
  • Photography & Art
  • Life & Style
  • Design & Culture
  • Event & Exhibition
  • Special
    • Feature
    • Interview
    • Column
    • Collaboration
  • ABOUT
  • CONTACT
WONDER 覺誌
WONDER 覺誌
  • Culture
  • Design & Culture
  • Film & Movie
  • Music

看過《鏈鋸人》了嗎?很難不被吸引、又很難形容的「Cult」片,卻是讓你擋不住魅力的怪口味!

  • Gregory Wu
  • 2022.11.17

這幾年精采的動漫作品一部接一部,除了先前聊到令人悸動的超話題動畫《電馭叛客:邊緣行者》,眾所期待的動畫版《鏈鋸人》也在 10 月份播出!網路的便捷和傳播趨勢,使人們開始注意到像是 MAPPA 這樣的動畫製作公司,畢竟這些年他們經手的幾乎都是線上最紅、最具話題的作品,像是《殺戮重生犬屋敷》、《多羅羅》、《異獸魔都》、《咒術迴戰》、《進擊的巨人 The Final Season》等等,讓不少人先是被動畫吸引,進而接觸到漫畫原作;而從這幾年受歡迎的動漫畫排行,可以發現一種現象,就是在上個世紀被歸類為「Cult 邪典」的風格,居然默默地成為當今的潮流 ── 似乎原本被視為「非主流」、「另類」的內容,現在不但接受度很高,而且還具有極高的人氣!

主角淀治與「鏈鋸惡魔」波奇塔結合,讓他成為「鏈鋸人」,契約代價是淀治必須幫波奇塔完成他的夢想。

怪誕?邪典?Cult 是 ⋯⋯

十多年前的金馬影展,多了些題材頗另類的單元,當然對影迷來說是好事,畢竟平常根本沒有機會能看到那些作品;過沒多久,突然發現有些人開始號稱自己「喜歡 B 級片」,但實際上並不確定喜歡哪一部分。從種種現象可以發現一件事,就是那些平常不多見的風格,其實是能讓大家感到有興趣的。

但是 B 級片跟 Cult 邪典片,即使有很多共同處,卻並不能直接畫上等號。所謂 B 級片,原本是指低成本製作的商業電影,後來慢慢衍生出更為廣泛的定義;早期的 B 級片不外乎殭屍、怪物等恐怖主題,像是《魔戒》系列的導演彼得 · 傑克森(Peter Jackson),拍過不但很 B 還很 Cult、有殭屍還上太空的《壞品味》,而且還被送去參加坎城影展。還有美國導演、編劇 查克 · 史奈德(Zack Snyder)很推崇的「活屍教父」喬治 · 羅梅羅(George Romero) 一系列的活屍電影,雖然不一定有太好的票房,卻有著一票死忠粉絲,而且著實也是股潮流,進而成為另一種次文化。又比方像是克里夫 · 巴克(Clive Barker)著名的《養鬼吃人》系列,還有拍過許多經典怪異題材的 John Carpenter,他懸疑詭異的《戰慄黑洞》,還有同一個男主角演出的科幻恐怖電影《撕裂地平線》。

這些看似完全不同類型的電影,但彼此的共同點,就是「Cult」。早些年台灣沒有特別翻譯這個名詞,多半以「怪誕、邪典」稱呼,由此可以知道,Cult 不會有特定、單一的主題設定,而是在風格詮釋上,有著帶點讓人不安又詭異的成份存在。

漫畫原作甫推出就受到矚目,並且造成熱烈話題及迴響,很快地就拓展海外發行,讓《鏈鋸人》動畫版被全世界的粉絲所期待著。

其實,你已經看過千奇百怪的 Cult

如果說在商業上很成功的 Cult 作品,幾乎都會提到 昆丁 · 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跟勞勃 · 羅里葛茲(Robert Rodriguez),畢竟從《惡夜追殺令》、《追殺比爾》,到《不死殺陣》還有《絕煞刀鋒》,有點誇張的劇情加上用了很多假血,是一系列真的很難用言語來解釋的 Cult 片風格。昆丁很喜歡日本導演三池崇史(Miike Takashi)拍的《切膚之愛》,當時跟著《七夜怪談》熱潮而開始被日本以外的人們所見;不過讓他在國際間聲名大噪的,是近代日本的 Cult 經典《殺手阿一》,除了金馬國際影展之外,這部片沒有在台灣正式上映過,但可以透過 DVD 看到這部漫畫改編作品。主演的是當年很紅的淺野忠信,但劇中的他臉上都是刀疤,後來為了贖罪還把舌尖割掉,而那位叫做阿一的殺手,其實是個會跑去鄰居陽台自慰、從電動裡學來殺人技巧的宅男。聽起來有點變態,但這也是 Cult 片的特色之一,不過撇開奇怪的設定,《殺手阿一》仍可以看作是一部社會寫實的作品。

讓三池崇史聲名大噪的《殺手阿一》,雖然預告及宣傳皆以淺野忠信為主,但在片中他並非飾演主角阿一,而他所呈現與平常截然不同的形象與演技,讓人印象深刻。

在電影裡面演出「神秘人」的是塚本晉也,若以演員身份而言,他或許不是挺有名,但提到他拍的日本 Cult 經典《鐵男》,很多人就會肅然起敬了。那是部只有 67 分鐘的黑白電影,據說靈感來是《AKIRA》中的角色「島鐵雄」,尤其是後來這個人物用機械組成了自己的右手臂。《鐵男:金屬獸》在台灣曾經因為影展而被引進,當時被稱為《鐵男:金屬獸》(他後來還拍了兩部續作,分別是 《鐵男:Body Hammer》及《鐵男:The Bullet》)。

如果不是因為影展,這部非常前衛且具實驗性的作品應該沒有機會在台灣上映。雖然塚本晉也試圖透過創作來對社會提出質疑跟批判,然而他選擇的方式及風格,對一般大眾來說太過刺激,《鐵男》對多數人的觀影口味而言絕對不是一部精彩好看的作品,但卻有著實質的存在感,以及所謂的藝術性。

金馬影展曾經引進過塚本晉也的《鐵男》系列,讓 Cult 片愛好者得以有機會在電影院觀賞這部看完可能會讓人不太舒服的經典作品。

喜歡《鏈鋸人》的你,
早在無意中被「邪典化」

因為《鏈鋸人》的話題性,讓原作者藤本樹更廣為人知。雖然說 B 級片跟 Cult 片,在各個國家都是小眾類型,卻總是會吸引許多死忠粉絲,當中甚至不乏許多插畫家、音樂人等創作者,而從箇中愛好者後來成為名人的也不在少數。比方說西村喜廣跟園子溫這對同窗好友,當然還有前述的三池崇史等人。

雖說 Cult 很難被轉譯成中文,不過許多作品無論上映或是參與影展時,多半會以「暴力美學」之類的詞彙來形容自身風格,或許是因為其中的影像往往非常態,而且有著大量血漿。事實上,Cult 多半會跟恐怖、驚悚等類型融合,純正的 Cult 已不多見,反而成了一種元素,出現在不同類型的作品當中。像是湊佳苗原著的《告白》,在電影版中,導演中島哲也修改了部分內容,讓呈現上更多了點 Cult 味,比方原作中的藏屍劇情,在電影中被改為分屍後再藏屍。或許也正因為這點 Cult 味,讓這部作品在許多觀眾心中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

曾經帶著 Cult 風格的作品,在台灣往往要特別尋找才能觀賞到,畢竟太另類,而且沒有普遍認知的市場價值。不過反觀日本,他們在過去數十年間,反而漸漸建立起自己的 Cult 詮釋,不再跟死屍、邪教等有太多關連,並且不只是電影,包含漫畫、動畫等創作都可以發現 Cult 元素深植其中。好萊塢也是如此,當次文化被接受時,觀眾口味也跟著改變,包含名導昆丁 · 塔倫提諾在內,還有在台灣被視為經典的《鬥陣俱樂部》,多數人都不會與 Cult 產生直接聯想。事實上,在當時這些電影的票房不見得好,然而因為口碑跟傳播效應,錄影帶、DVD 的銷售跟票房表現相比,時常異常攀升許多 ── 終究有些作品,雖然可能不太適合週末約會到電影院觀賞,但在家看仍是挺好。

《鏈鋸人》動畫版主題曲《KICK BACK》由歌手米津玄師創作,他並親手繪製了單曲封面。

在觀眾跟讀者潛移默化地開始接受 Cult 元素後,當像《鏈鋸人》這類漫畫出現時,很快地就獲得了相較以往更多的迴響。而極受矚目的《鏈鋸人》動畫,其中也投入了非常大量的資源:片頭曲〈KICK BACK〉找來聲勢如日中天的日本音樂鬼才米津玄師(Kenshi Yonezu)演唱,甚至每一集都由不同的音樂人為片尾曲獻聲(所以切記請不要按掉!),而且類型、風格完全不受限,就連插曲〈刃渡り2億センチ〉也是找了來自東京的金屬樂團 Maximum The Hormone 製作。至於製作公司 MAPPA 也「玩」得很盡興,許多 YouTuber 們已經將片頭解析完了,其中有非常多的致敬元素,對誰致敬呢?當中不乏很多 Cult 經典啊!只是頻道主們大都未必提到罷了,原因就如同前述。

所以說,喜歡《鏈鋸人》的你,其實早已經被注入了 Cult 成份,跟許多人一樣,在無意中也被「邪典化」了。如果發現自己好像蠻喜歡假血、詭異扭曲的設定,偶爾又有點無厘頭,有機會不妨找一些經典的 Cult 作品來看看,試著用中文來解釋,什麼叫做 Cult。

若以現在而言,我想,《鏈鋸人》就是 Cult 。

話題十足的《鏈鋸人》動畫開頭,除了劇情之外更暗藏了非常多致敬彩蛋,當中不乏許多經典 Cult 電影。
《鏈鋸人》的製作陣容華麗,就連插曲〈刃渡り2億センチ〉也找來金屬樂團 Maximum The Hormone 製作。
Wonder More:
○ 大神登台分享!導演樋口真嗣、荒牧伸志講座紀實:他們創造的不只是日本特攝跟動畫片,更是改變世界的大怪獸和帥機械
○ 不只可以帶你上月球:超話題動畫《電馭叛客:邊緣行者》令人悸動的重點不僅有 Cyberpunk,而是無垠的動畫、文化宇宙能量
○ 誰說看漫畫就是壞小孩?「宅」家吸收靈感、養成態度,創意人們的熱愛漫畫大公開!

Source:Netflix、AnimeTVチェーン、TWITTER、MAPPA、截圖自預告及相關影像畫面
Edit:Irene Lin


▶ 本篇文章所引用之圖片來源如文末或圖片附註,其版權均屬於原創作者、公司、品牌、網站、組織或機構。若有任何問題或意見反應,懇請不吝與我們聯繫:[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竭誠回覆及處理。
11
0
0
Total
11
Shares
Share 0
Share 11
Tweet 0
Share 0
Gregory Wu
Gregory Wu

Related
  • Chainsawman
  • Cult
  • film
  • Japan
  • MAPPA
  • movie
  • 三池崇史
  • 動漫
  • 動畫
  • 塚本晉也
  • 日本
  • 次文化
  • 淺野忠信
  • 漫畫
  • 米津玄師
  • 鏈鋸人
  • 鐵男
  • 電影
Previous Article
  • Brand
  • Culture
  • Design
  • Design & Culture
  • Designer
  • Event
  • Event & Exhibition
  • Gadget
  • Life
  • Life & Style
  • Style

日本極簡露營品牌 muraco 注目抵台!質感選物名所 DEPOT by INVINCIBLE 推出限定活動,為戶外帶來全新美學視角

  • WONDER
  • 2022.11.17
View Post
Next Article
  • Brand
  • City
  • Culture
  • Design
  • Design & Culture
  • Designer
  • Event
  • Event & Exhibition
  • Exhibition
  • Gadget
  • Life
  • Life & Style
  • Taipei
  • Travel & Place

六大展區、五感電波園宇宙打造生活新日常!2022 POP UP ASIA 亞洲手創展松菸開展

  • WONDER
  • 2022.11.20
View Post
Wonder More
View Post

攝影師周墨的鏡頭運用心法揭祕!從「夢與記憶」創作系列,攫取奇異或靜謐的停格瞬間

  • 洪采姍
  • 2023.3.23
View Post

臺北時裝週 AW23 開跑!開幕秀首度移師臺南「南鯤鯓代天府」重磅登場,敬傳統藝術與現代時尚的融合饗宴

  • WONDER
  • 2023.3.22
View Post

無論是誰,都能從《我.我們》找到共鳴:專訪編舞家布拉瑞揚、藝術家磊勒丹,用圖繪與舞步共譜排灣意象

  • 洪采姍
  • 2023.3.21
View Post

擁抱每一寸肌理-MIT 天然植萃品牌 GUH 推出質感新品,細膩打理潔顏、修復、保養三部曲

  • WONDER
  • 2023.3.19
View Post

樓梯在走,腿肌要有!「濕身 Gym ⟣ 肌汗 の 市集」第 3 屆週末限定登場,繼續前仆後繼挑戰購物肌耐力吧

  • WONDER
  • 2023.3.19
View Post

把握最後一週!第 15 屆草草戲劇節「回歸線」連續 2 週末精彩上陣,讓藝術活力回歸日常

  • WONDER
  • 2023.3.18
View Post

巨型共生獸出沒台南!跨域藝術家陳普打造〈共生站〉、〈Orchid 獸〉有機藝術創作,遨遊蘭花共生的未來想像

  • WONDER
  • 2023.3.17
View Post

那些扭曲而膠著的時刻 − 時尚攝影師周墨「夢與記憶」系列創作,呈現生活的停留與反射

  • 洪采姍
  • 2023.3.16
WONDER 覺誌
  • About
  • Contact
  • Privacy Policy
擁抱未知|探索本質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