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半年前的 2022 年 5 月,現象級電影《捍衛戰士:獨行俠》在全球上映,即使在電腦動畫技術如此高超的現代依然堅持實拍,讓很多沒看過 1986 年第一集《捍衛戰士》的觀眾都開始產生興趣,也證明了這種對「重製」、「重啟」情懷的憧憬,並不專屬於「那個年代」的人。同樣在 5 月,日本有另外一部話題電影,標榜著「空想特攝電影」,副標題寫著「空想與浪漫,以及友情」,看似中二卻很實在地打中很多大叔的心 ──《新·超人力霸王》的推出,說是能窺見日本過去 60 年科幻電影的演變,以及昭和時期超級科幻能量的新譯,也不為過。
所謂「特攝」,指的是用特殊攝影方式製作的影像作品,後來被日本人發揚光大而成為新的詞彙。這類影片通常是用等比例縮小的微縮模型進行拍攝,加入等身大小的道具服等物件,再加上後製處理,完成所設定的場景,《星際大戰》當初也是如此拍攝。無庸置疑地,日本三個至今歷史已超過 5、60 年的特攝系列,包含 1954 年的《哥吉拉》、1966 年的《超人力霸王》,還有 1971 年的《假面騎士》(先不提戰隊系列,因為沒有持續拍攝續集)的影響力甚鉅,不僅跨越三代,在日本境外也有非常多粉絲,甚至影響著當今的好萊塢。這三大系列也都在 80 年代時迎來了變革,在成為經典後再次升級,爾後也都在這幾年被重新詮釋,而這中間共通的關鍵字,便是「庵野秀明」。
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什麼都成為經典的昭和 80 年代
先暫時回到時代背景的梳理,就像東京奧運時把發祥於日本的御宅文化(或者說 ACG 文化,即日本動畫 Anime、漫畫 Comics、電玩 Games 的合稱)作為主題,換句話說,日本的動漫遊戲,已經是全世界的共同語言,並且廣受喜愛。若仔細回想,這些經典全部都出現在昭和時期的 80 年代,就連任天堂的紅白機和《超級瑪利歐兄弟》、《薩爾達傳說》,還有 Netflix 《異世界舅舅》裡一直提到的 SEGA 主機 MEGA DRIVE,以及遊戲史上最重要的街機遊戲《快打旋風》,都是出現在 80 年代末。
動漫畫更是精彩,《七龍珠》、《聖鬥士星矢》、《足球小將 翼》、《戰區 88》、《金肉人》、《北斗神拳》、《城市獵人》、《怪博士與機器娃娃》、《亂馬 1/2》、《福星小子》都是這個時期推出的,動畫像是《機動戰士鋼彈劇場版三部曲》、《超時空要塞》、《機動警察》也都是曠世經典,就連《變形金剛》其實也是這個時間點推出的。
如果說是劇場版跟 OVA(Original Video Animation,原創動畫錄影帶) 的話,細膩的畫工跟更龐大的劇情,讓當時只能看錄影帶(VHS)的台灣粉絲非常嚮往,比方說重製版以全 3D 繪製、更有大導演吳宇森跟時尚設計師 Miuccia Prada 參與的《蘋果核戰》,以及讓人又愛又恨的史詩級怪物《五星物語》、重製版非常驚人的《惡魔人》、全家一起哭好幾次的《螢火蟲之墓》、一家子回味無窮的《龍貓》,還有押井守跟天野喜孝合作、極富藝術性的《天使之卵》,加上絕對堪稱經典的《AKIRA》、《天空之城》、《風之谷》等。
這些作品到現在依然非常受歡迎,我們暫且將主題擺在「科幻」作品,因為那是被公認最具代表性的影像類型,並且還泛生出電玩、電腦動畫等全新技術。如果說宮崎駿大大地衝擊了科幻作品,或許有些人會覺得疑惑,那麼就以與他「頗有交情」的庵野秀明為例,足以說明為何說 80 年代的昭和時期,孕育出了當今最強的科幻作品。
當然,對很多人來說,對這些作品的回憶不只是「科幻」的,更是「浪漫」的。
成為無數人的精神糧食與靈感來源,
庵野秀明更是令人讚賞的品質保證
自從 1963 年日本電視播出了手塚治虫的《原子小金剛》後,對日本的動漫畫創作人帶來極大的衝擊,產業發展至今更是世界之最。喜歡科幻題材的人,不會只看小說或是動畫,尤其是當年的時空背景,並不像如今能提供這麼多觀影選擇,常常是電視上或是電影院一有新作上映,就讓年輕人一頭栽進那股狂熱裡;就像日本足球明星中田英壽說他是看了《足球小將 翼》才開始踢足球,當然還有因為看了《機動戰士鋼彈》而開始學習機械工程的人,在我們曾進行的創意人漫畫特企中,也有不少人分享他們是如何透過漫畫吸收靈感、養成創意美學及態度。
而 2016 年上映的《正宗哥吉拉》,則以庵野秀明為首,集合日本業界頂尖團隊創造出嶄新內容,相比之下讓好萊塢版的《哥吉拉》系列頓時成為「商業電腦動畫片」。同時間,他的《福音戰士 新劇場版》系列,仍然是話題之作,除了電影之外,在商業上延伸、取得的成功遠超過預期,因此跨越製作公司間的龐大企劃「新 · 日本英雄宇宙」出現了,而當中最重要的核心人物,就是庵野秀明。就像好萊塢許多經典大作要重製時,粉絲都會特別在意導演跟演員人選,因為一旦選錯人就會是災難的開始,不過,當《哥吉拉》、《超人力霸王》和《假面騎士》這三個日本重要的特攝 IP 宣布將被重製、並由庵野秀明操刀後,粉絲不僅完全放心,更是期待度破表。原因並不是他是《福音戰士》的創作者,而是出於他對這三個作品有「愛」。
別小看同人作品,或許當中就出現了奇才或鬼才 ── 而且一次好幾位
這份愛的證明,可以把時間拉到 1981 年,當時大阪舉行了「日本科幻大會」(日本 SF 大會,當年稱為 DAICON3)。期間有非常多日本海內外的各類科幻作品展出,而那年大會的開幕動畫是由一群大學生製作,當中就包含還在大阪藝術大學就讀的庵野秀明。這支被稱為《DAICON III OPENING ANIMATION》的短片雖然看起來頗粗糙,但所蘊含的能量非常驚人,讓看到了作品的動畫導演河森正治邀請庵野秀明等人加入自己的動畫製作團隊(而後又因緣際會加入了吉卜力工作室,並結識宮崎駿)。後來 1983 年再次於大阪舉辦的「日本科幻大會 DAICON4」,短片《DAICON IV OPENING ANIMATION》更是讓與會者看得目瞪口呆:簡單的空想故事,結合日本及歐美影像元素,更包含了非常多可以寫成論文的資訊,這群業餘動畫人,居然能製作出如此高完成度、內容非常有意思的動畫片!
為什麼說 80 年代昭和時期的空想科學是浪漫的?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是所謂「戰後第二代」,他們經歷了經濟及社會發展快速起飛,並且同時浸淫於源於美國或日本自產的流行文化中,當時的人們願意撥出更多時間與金錢花費在娛樂消費上。對當時的日本年輕人來說,他們的妄想似乎不再只是天馬行空的幻想,而是有所根據、又被賦予了情緒,因此創作出了超脫既定藩籬、類似「基於某個事實而發展出」的幻想情節。他們沒有太強烈的民族意識,反而很自然地擁抱及享受外來文化,像科幻這樣源自歐美的影像類型,也就透過他們的詮釋演變為帶有強烈日本獨特性格的創作,看看《DAICON VI》即可得證。再拿鳥山明的《怪博士與機器娃娃》為例,很多角色跟設定都來自美國流行文化,加上日本慣有對特定對象及物件的意識流認同感,很快市場上就呈現百家爭鳴的情況。
從基礎磨練、堆疊創作語彙,
造就殘酷又浪漫的世界觀
在前面提到的作品中,庵野秀明展現的是他寫實又有張力的畫工,還有可怕的創意。後來在吉卜力工作室時,他就擔任沒人想扛的《風之谷》巨神兵那一段的作畫。若以當時而言,庵野秀明等一票動畫師都是偏向板野一郎那樣「真實系」、搞垮自己但卻帥到不行的繪畫風格。而「真實」,可以說是庵野在創作時隱諱卻又讓人深刻體驗的特色,即使是在科幻虛構的作品中。就像許多宮崎駿的作品,在兒時跟長大後重看會有不一樣的體認,庵野秀明的也是如此。所以在像《正宗哥吉拉》跟《新 · 超人力霸王》中,他透過不斷地換位思考調整設定,讓每個畫面安排都有著他所賦予的任務,不再只是單純的機器人或怪物片。
在 DAICON4 舉辦期間,庵野等人組成了 DAICON FILM 拍攝了許多珍貴作品,當中就有他自導自演的《歸來的超人力霸王》。畢竟是學生,礙於經費,裡面許多道具跟微縮模型都是用紙做的,而他自己穿上銀色及紅色相間的運動外套跟牛仔褲,就這樣當起「超人力霸王」。他跟漫畫家安野夢洋子(《惡女花魁》原作者)結婚時,穿著假面騎士一號的道具服。後來安野夢洋子把他們的婚姻生活畫成了漫畫《監督脫線日記》,披露很多庵野秀明對特攝及動畫的異常熱愛,動畫版還刻意把「福音戰士風」融入。庵野秀明所創立的動畫開發製作公司 Khara 十週年時的紀念動畫,還可以看到後來庵野秀明及團隊的遭遇(當中出現的老人是宮崎駿沒錯),以及用拔白蘿蔔當作每一次製作的作品設定,白蘿蔔的日語是大根,跟 DAICON 同音,就可以發現 DAICON 的經歷對於他的重要程度。
經典並非一成不變,
順應時代固守支持者、尋找新粉絲
雖然說 80 年代帶著浪漫情愫,卻同時是殘酷的,三大特攝作品都在這個時期遇上重要轉變。《哥吉拉》系列為了迎合大眾市場而變調,停拍 9 年、直到 1984 年的重啟版(台灣上映時叫《大恐龍》)回到沉重陰森的風格,開啟後來平成系列的盛況。雖然接著有《酷斯拉》、千禧年時的回歸,再次拓展好萊塢版怪獸宇宙,但是實際上真正保有哥吉拉風格的,還是遲至庵野秀明版才算成功。
而《假面騎士》在平成年間也有重大改變,雖然捧紅了許多像小田切讓、佐藤健、桐山漣、菅田將暉等演員,新粉絲的接受度也很高,卻已經沒有「元祖」假面騎士的風格了。《超人力霸王》更因為人氣不再,直接暫停了 16 年,直到 1996 年才以全新設定回歸,像是迪卡、帝納、蓋亞等新超人登場,在當時獲得極好的迴響,也讓這三位超人成了許多 90 後的兒時回憶;但同樣地,變味了。就像《鋼彈》系列到了平成年間開始嘗試同時兼顧新舊粉絲,而後甚至直接分系列來滿足數十年累積的各個年齡層。《假面騎士》及《超人力霸王》除了不斷推出新作,也經常把昭和年間的角色加入劇情,雖然讓老古董們還是有舞台顯得滿奇特,卻同時讓新粉絲更確實知道這些經典角色。
《福音戰士》系列不僅造成社會現象,許多設定及對白也成為流行語。庵野秀明版的福音戰士風格也在其他作品中表露無遺,並且更具內涵及深意。
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新 · 超人力霸王》的「空想與浪漫,以及友情」,讓資深特攝粉馬上有感!並且還是由 1995 年用《新世紀福音戰士》、更耗時長達 14 年等待的《福音戰士 新劇場版》毒害大家,人稱「痞子」的庵野秀明所創作,拔出來的「大根」當然讓人期待。因為大家很清楚,他與團隊們從小就喜歡這些特攝作品,成長過程也拍過特攝片,每個人都具備畫工、每個人都能擔任不同角色、每個人都對昭和時期的科幻有著一樣的愛。雖然庵野秀明主導著「新 · 日本英雄宇宙」,不過在《新 · 超人力霸王》裡他擔綱的是腳本創作,導演則是好夥伴樋口真嗣。但可別小看這個編劇的任務,因為他得把當初 32 集電視版內容及其他素材吸收後再反芻成 2 小時的電影,將原本頗誇張的故事跟設定「合理化」,並且「適合拍成電影」。
相較於《戰鬥天使:艾莉塔》改編得只剩外殼,《攻殼機動隊》真人版算是很有誠意地向押井守致敬,卻在各個地方被無情批評。《新·超人力霸王》讓老粉絲感動的不是只忠於原設定(不是原作),而是用現代的方式呈現那些幾乎被遺忘的回憶,而後自己拼湊時便會發現劇組團隊的用心,以及專屬於電影院才有的觀影樂趣。
或許,論資金跟許多技術,日本還比不上好萊塢,但是當初在昭和年間,他們也是這樣做的,日後才在大家心中成為如此重要的存在。雖然《新 · 超人力霸王》乍看只是個重啟的超級英雄電影,但這部電影卻隱藏了許多「如果略知一二會很感動,要是有興趣去查會發現很有趣」的訊息。其實 Khara 出產影片的片頭音效,就是來自《超人力霸王》;很喜歡日本的大導演昆丁塔倫提諾的《追殺比爾》第一集獲得 2004 年 MTV 電影獎「最佳打鬥獎」,其中曼巴與 Gogo 對決的那段場面,是沒有背景音樂的,而是刻意用了特攝片常用的音效。從 DAICON、GAINAX 再到自己所創立的 Khara,庵野秀明的經歷可說是述說了日本近代動畫及電影的演變,以及日本 ACG 如何改變世界的故事。
要補追完這些作品其實不難,Netflix 上有《新世紀福音戰士》TV 版跟舊劇場版,也有《正宗哥吉拉》;Amazon 上則有《福音戰士 新劇場版》,電影院目前有《新 · 超人力霸王》。不劇透地說,《新 · 超人力霸王》片中出現了一個角色,是可以跟《正宗哥吉拉》連動的呢!再來,就等明年看《新 · 假面騎士》吧!(期待到時候台灣有片商願意代理!)
Wonder More: ○ 誰說看漫畫就是壞小孩?「宅」家吸收靈感、養成態度,創意人們的熱愛漫畫大公開! ○ 不只可以帶你上月球:超話題動畫《電馭叛客:邊緣行者》令人悸動的重點不僅有 Cyberpunk,而是無垠的動畫、文化宇宙能量 ○ 獻給所有小孩和台灣優秀電影人的禮物!《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監製葉佳龍,由 MIT 全自製 3D 動畫延續父親的漫畫與熱血
Source:除標示者外,其餘來自 Sakurai、野獸國、株式会社カラー khara inc.
Edit:Irene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