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ONDER 覺誌
  • WONDER 特企|WONDERer 開採遺忘的照片山
  • WONDER 1OO 計畫
  • Photography & Art
  • Life & Style
  • Design & Culture
  • Event & Exhibition
  • Special
    • Feature
    • Interview
    • Column
    • Collaboration
  • ABOUT
  • CONTACT
WONDER 覺誌
WONDER 覺誌
  • Culture
  • Design & Culture
  • Film & Movie
  • Interview
  • Special

獻給所有小孩和台灣優秀電影人的禮物!《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監製葉佳龍,由 MIT 全自製 3D 動畫延續父親的漫畫與熱血

  • Gregory Wu
  • 2022.1.26

諸葛四郎,對許多現時的年輕人來說,是個聽過但沒有輪廓的名字;但是對台灣人來說,這是一個很值得驕傲的名詞。數十年來,在台灣的我們很幸福,能夠擁有許多因日本漫畫而來的回憶。但在更早之前有段時間,看漫畫《諸葛四郎》,就是大家的共同記憶。這是一套畫給小朋友看的漫畫,講的是個義無反顧的英雄人物,他雖不會飛也沒有超能力,更沒有拉風的戰甲,卻有著「勇敢去做對的事」的堅持 — 即將在 1/28(週五)上映的動畫電影《諸葛四郎 — 英雄的英雄》,是個給小朋友們的禮物,同時也是給台灣電影人的英雄徽章。

《諸葛四郎 — 英雄的英雄》電影預告

這套經典漫畫的原作者葉宏甲,出生在 1924 年的台灣,因參加了日本漫畫家協會舉辦的函授教學,而後自學漫畫,並且以諸葛亮、楊四郎為靈感,創造出了漫畫《諸葛四郎》。羅大佑的歌詞,也提到了諸葛四郎以及他的死對頭魔鬼黨,足見這個角色對於當時年輕人的莫大影響。

《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的監製 葉佳龍 先生,也是葉宏甲的兒子,透露自己到現在還是喜歡看漫畫:「漫畫有著無限的創造力、想像力,如果回想起來,會有很多關於看漫畫時所發生的往事。」漫畫是許多人的共同語言,每每聊起來仍樂趣無窮,「創作者在故事植入概念,讓閱讀者產生動能,進而成為信念。」雖然紙上的圖案並不會動,但在大家的腦海裡,那些角色、劇情,卻彷彿是會動、是活著的:

「在沒有看過動畫版之前,其實多數人都會模仿漫畫角色,因為在我們的心中,這些角色是有生命的。」 — 葉佳龍

  • 《諸葛四郎 — 英雄的英雄》監製葉佳龍

為什麼在這麼多年後,葉佳龍突然想將「諸葛四郎」搬上大螢幕?除了因為紙風車劇團的演繹,同時也是對過世父親的「交代」:「在 2017 年時,紙風車劇團找上我,表示想用《諸葛四郎》來演出舞台劇,呈現出來的成果讓我很訝異、很興奮。那時突然想起曾經與父親的相處,讓我下定決心想讓《諸葛四郎》以動畫的型態再次回到大家面前。」

葉佳龍曾經因為手塚治虫的《原子小金剛》被拍成電視動畫,而感到羨慕不已,心中一直有著讓《諸葛四郎》也能推出動畫的夢想,但長久以來卻沒有機會實現。「當我下定決心時,製作動畫片是第一個念頭,即使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開始做。」葉佳龍找了一群被他稱為「動畫素人」的團隊,用著自己能做到的方式,開始著手進行讓諸葛四郎動起來的計畫:「我們是一群很熱血的『電影素人』,很努力地搞了一年多,總算做出第一版動畫。但是說實話,我們都感到蠻失望的。」卻也因為這個失望,促使了後來的改變、學習、蛻變。

  • 為了替父親及自己圓夢,葉佳龍決定拍攝諸葛四郎首部 3D 動畫電影。

催生完全自製 3D 動畫電影!
諸葛四郎的魅力,
讓台灣頂尖電影人員相繼投入

如果有人說,台灣怎麼可能搞得過好萊塢跟日本的動畫,這個說法其實是不正確的。事實上在好萊塢,有許多動畫師、特效師是包含台灣在內的東方人,甚至台灣就有很頂級的電腦動畫及特效團隊。但是對葉佳龍這群「素人」來說,這還是個很遠的目標。他們不滿意的初版動畫,最大的問題發生在運鏡:「電影是用鏡頭說故事,視角是不固定的,其實動漫畫也是如此。」於是葉佳龍以他本職的「工程師思維」,逐步發現問題所在,並按步驟面對及解決。

  • 片中角色諸葛四郎(右)與真平(左)成為夥伴後,一起冒險伸張正義。
  • 堅持做對的事情,是諸葛四郎不變的信念。

「我覺得是《諸葛四郎》的魅力讓我遇到了許多貴人,才把動畫片拉回正確的軌道上。這部 3D 動畫電影,完全是台灣人自製完成的。」資深電影人藍祖蔚,其實是葉佳龍的同學;接著吳念真導演加入了團隊,他們找來音效大師杜篤之、知名配音員王景平,莊永新導演也加入,接著還有被稱為「國片推手」的牽猴子整合行銷公司行銷總監王師、歌手盧廣仲,許多極為優秀的能量陸續成為「諸葛四郎」的成員,造就了一群很在地也很國際級的高水準團隊,「就像《復仇者聯盟》《正義聯盟》,或是許多大家熟悉的漫畫劇情,他們都是非常強大的即戰力。」

「如果要說這個團隊成員之間有什麼共同點?那就是大家都很喜歡動畫跟漫畫。」— 葉佳龍

  • 諸葛四郎的首部 3D 動畫電影,集合了台灣跨世代優秀電影人才加入。
  • 魔鬼黨首領「笑假面」,邀請到黃子佼擔任配音。

全心投入再造諸葛四郎新面貌,
替英雄創造更多活躍的舞台

葉佳龍回想到 20 年前看漫威(MARVEL)的超級英雄電影時,就深感即使是過時的老 IP,用新的方法及創意,讓現代人有感、讓角色發展出新的局面,是可行的一條路。「雖然對製作動畫電影,我是採很開放的態度,不過有件事我很堅持,就是雖要忠於原著,但絕對要有新的創意。因為我們在做的事情,是延伸,而不是重製。」在《諸葛四郎 — 英雄的英雄》中,雖然目標族群是兒童,仍在劇情安排有許多起承轉合,並且加入如女力、親情等現代意涵,讓電影有著更多層次,以及學習跟觀察。

  • 由吳姍儒配音的「玉兒公主」。

除此之外,特別仿舊製作的「本事」,是早期電影院的定番,類似傳單但有著本片的劇情簡介。同時,復刻版的《諸葛四郎》漫畫,以及匯集了 8 部漫畫共 96 個角色特製、並且首次發表的「尪仔標」,都隨著動畫電影的推出而被特別設計及製作:「這部電影是給小朋友看的,但同時也希望陪伴著的父母、甚至祖父母,都能獲得樂趣,甚至在回到家後,還可以透過《諸葛四郎》互動。」葉佳龍說。

《諸葛四郎 — 英雄的英雄》是送給小朋友的禮物,也是獻給父母親的禮物,用單純有趣的方式,再次定義英雄的存在,以及鼓勵所有人,勇敢去做對的事情。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因為許多問題,而遺忘了那曾經因為英雄而勇敢的純真。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個英雄,每個人也都能成為英雄。」— 葉佳龍

復刻版漫畫以及特製的尪仔標,都是配合這次電影而重新設計與製作的。

製作《諸葛四郎 — 英雄的英雄》,也讓葉佳龍再次有機會與已逝的父親交流。「父親非常喜歡看電影,而我也很期待跟他去電影院的時刻。他或許因為受日本教育,有些不善表達情感,因此我總覺得與父親有點距離感。不過每次他帶我去電影院,都會牽著我的手,而且很開心地跟我聊電影。」葉佳龍透露,父親看了《哥吉拉》,就讓諸葛四郎遇到怪獸,所以看電影也算是在找靈感,「以前我不懂,其實父親也想藉看電影喘口氣,家裡包含母親及 12 個學徒,都在等著他回去。」葉佳龍曾經在訪問時說,諸葛四郎就像他弟弟一樣,身邊幾乎所有人都在問他諸葛四郎的事;不過他卻也透露,當初父親是對著鏡子,畫出諸葛四郎的,因此對他而言,尤其是在父親過世之後,諸葛四郎有著父親所留下來的意象。

藉著諸葛四郎與父親對話:
不僅懷念更感念,
期待一起走向更多冒險旅程

耗時三年多製作完成《諸葛四郎—英雄的英雄》,葉佳龍說最興奮的時刻,是把所有東西組合起來的時候。「因為很多內容是分開來做的,有大概半年多的時間,每天盯著電腦螢幕,直到內部試片時,第一次感受到所有努力集合起來的成果。那時很激動、很感動,有股『You Can Do It!』的興奮感。我敢說這個團隊真的做到了,我們做出了一部很棒的動畫電影了。」葉佳龍稍微停頓了會兒,眼眶似乎帶了點濕潤,緩緩地說其實有段時間,他會睡不好。他經常半夜醒來,在腦海中彷彿在與父親對話,想問他「如果是你,會怎麼做?」,淚水就不自主地流了下來。

葉佳龍在片中有客串配音,導演要求他念出很有自信的對白,但他總是在想到父親的情緒中。「我 NG 了好幾次,心情調適不過來啊。」葉佳龍說,小時候會拿紙筆畫圖,也依樣畫葫蘆地畫著漫畫,但是父親總是阻止,並且說「千萬不要畫漫畫,去學做別的事情。」但在這麼多年後,葉佳龍還是回到了漫畫世界,並且用《諸葛四郎 — 英雄的英雄》動畫電影,替父親實現了未完成的夢想。

「我想如果父親仍在世,他還是會罵我兩句,但他絕對會很開心的。」 — 葉佳龍

在進行製作動畫電影之前,葉佳龍跟隨紙風車劇團到台灣各地巡迴演出,「因為是舞台劇,每一場都會有些不同,甚至把時事放進劇本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看表演的大人小孩,他們因為演員詮釋的諸葛四郎故事,跟著劇情及角色一起歡笑。那就是當年父親帶給大家的,也是我在做這部電影時,一直都沒忘記的初衷。」

葉佳龍成立了財團法人諸葛四郎文化藝術基金會,除了製作《諸葛四郎 — 英雄的英雄》動畫電影,未來也會讓諸葛四郎往更多元的平台活躍。基金會的網址是英雄(Taiwan-Hero),對他來說,父親筆下的諸葛四郎,是所有小朋友的英雄;而帶給所有小朋友歡樂回憶的父親,更是「英雄的英雄」。

「我相信父親會很開心有這部電影,我也很希望小朋友、大朋友、老朋友們,也都會因為諸葛四郎而感到開心,再次感受到那單純且正向的快樂。」— 葉佳龍

盧廣仲替動畫電影創作主題曲〈英雄 Heroes〉。
《諸葛四郎 — 英雄的英雄》

上映日期:2022 年 1 月 28 日
更多資訊:牽猴子電影粉絲俱樂部
Interview & Text / Gregory Wu
Photography / Ogawa Lyu
核稿編輯 / Avril Chen
Special Thanks / 劇照、工作照提供 _ 牽猴子整合行銷
30
0
0
Total
30
Shares
Share 0
Share 30
Tweet 0
Share 0
Gregory Wu
Gregory Wu

Related
  • 3D動畫
  • CG
  • interview
  • movie
  • 動畫
  • 吳念真
  • 專訪
  • 杜篤之
  • 漫畫
  • 牽猴子
  • 盧廣仲
  • 葉佳龍
  • 葉宏甲
  • 諸葛四郎
  • 電影
Previous Article
  • Art
  • Artist
  • Brand
  • Culture
  • Design
  • Design & Culture
  • Designer
  • Interior
  • Life
  • Life & Style
  • Photography & Art
  • Style
  • Travel & Place

專為新孟克美術館而設計的訂製家具 The Munch Series,置身孟克畫作色彩裡放鬆與沈思

  • 葉 馥瑜
  • 2022.1.25
View Post
Next Article
  • Architecture
  • City
  • City
  • Design
  • Design & Culture
  • Designer
  • Interior
  • Life
  • Life & Style
  • Style

設計團隊 Studio Bua 將冰島鄉間廢棄穀倉化身藝術工作室,融自然景致和人文創作於一方窗景

  • Wendy Lin
  • 2022.1.27
View Post
Wonder More
View Post

攝影師周墨的鏡頭運用心法揭祕!從「夢與記憶」創作系列,攫取奇異或靜謐的停格瞬間

  • 洪采姍
  • 2023.3.23
View Post

臺北時裝週 AW23 開跑!開幕秀首度移師臺南「南鯤鯓代天府」重磅登場,敬傳統藝術與現代時尚的融合饗宴

  • WONDER
  • 2023.3.22
View Post

無論是誰,都能從《我.我們》找到共鳴:專訪編舞家布拉瑞揚、藝術家磊勒丹,用圖繪與舞步共譜排灣意象

  • 洪采姍
  • 2023.3.21
View Post

擁抱每一寸肌理-MIT 天然植萃品牌 GUH 推出質感新品,細膩打理潔顏、修復、保養三部曲

  • WONDER
  • 2023.3.19
View Post

樓梯在走,腿肌要有!「濕身 Gym ⟣ 肌汗 の 市集」第 3 屆週末限定登場,繼續前仆後繼挑戰購物肌耐力吧

  • WONDER
  • 2023.3.19
View Post

把握最後一週!第 15 屆草草戲劇節「回歸線」連續 2 週末精彩上陣,讓藝術活力回歸日常

  • WONDER
  • 2023.3.18
View Post

巨型共生獸出沒台南!跨域藝術家陳普打造〈共生站〉、〈Orchid 獸〉有機藝術創作,遨遊蘭花共生的未來想像

  • WONDER
  • 2023.3.17
View Post

那些扭曲而膠著的時刻 − 時尚攝影師周墨「夢與記憶」系列創作,呈現生活的停留與反射

  • 洪采姍
  • 2023.3.16
WONDER 覺誌
  • About
  • Contact
  • Privacy Policy
擁抱未知|探索本質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