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藝術家李奧森主導的藝術團體「鬼丘鬼鏟」,2022 台北藝術節將表演受該藝術節支持的三年創作《不知邊際、不知所謂事件》,於 8/5(週五)~8/6(週六) 在台北中山堂演出,結合李奧森多部影像作品,並邀請金馬影帝陳以文進行一場講演式展演(Lecture Performance),同時和蘇品文、王筑樺、簡詩翰等近 30 位台灣青年創作者及表演者共同完成這項大型的 Live Art 現場藝術。
綜觀西洋美術史中,文藝復興時期荷蘭畫家耶羅尼米斯.波希(Hieronymus Bosch)所繪製系列作《人間樂園》,無論在現在、過去乃至於未來,絕對都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作品。在畫作中,人們看似和諧地從創世紀至地獄深處,袒露著⾁身,在畫中展示出各種令人深感詭異的行為:也許群聚狂歡,也許獨⾃玩樂,各種缺少了目的性、難以辨識的舉止,淺薄⽽沒有任何明顯輪廓的臉譜,在畫家筆下呈現出某種赤裸卻⼜不明所以的扭曲感,也將整幅作品中那使⼈微微不安的基調曳引而出,並在觀眾腦中盤旋許久。
作為創作的核心,李奧森(Val Lee)從 2010 年開始,與陳必綺(Hikky Chen)以「鬼丘鬼鏟」(Ghost Mountain Ghost Shove)名義持續發表作品,混雜著影像、現場藝術、聲響等各式元素,他們的作品除了一以貫之的晦澀外,更曾與眾多風格迥異的藝術家合作:除了從《日曜⽇式散步者》所延伸出的微型實驗⾏動ACT 1 ──《立⿊吞浪者》獲得了第 15 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獎」,近年他們更⾶過大半個地球,在墨⻄哥、美國與當地的非表演者一起⼯作,以獨特的畫面安排和符號性極強的視覺語彙,講述著只有他們能向觀眾呈現的故事。
或許⼤部分會進到劇場的觀眾對於他們,甚⾄是「⿁丘鬼鏟」這個團體並不熟悉。⿁丘鬼鏟以暫時性情境建構為現場藝術作品的主要手段,使觀眾進入以⾏動草稿、裝置、聲響、催眠感語術、複數結構與場景調度共同組成的現場表演系統。目前⿁丘鬼鏟作品以人類境況、都市暴力、全球政治動亂、奇異的身體記憶、難以歸類的歷史重演,以及觀眾參與的複雜集體心理狀態與詮釋為主要研究範圍;其長期合作對象來⾃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實驗聲響與行動主義領域,以場域呼應的作品形成關於夢的對話與抵抗。
從早期他們作品就體現了骨子裡的瘋狂氣質以及極為好動的本事。在他們初期的作品《海底求生圖鑑》,觀眾隨著表演者在早已廢棄不用的泳池中,隨著看似毫無遮蔽功能的⽊作結構跑步,這樣的現場創作顯得熱鬧喧騰且異於時下。
而這樣的氣質很難讓人僅僅只是透過觀看,和看起來略顯安靜、並稍稍內向的李奧森給聯想在⼀起。
作為導演、視覺藝術家,李奧森活躍於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領域,影像作品曾展於墨西哥黑話機構(Vernacular Institute)、柏林世界文化宮 (HKW)、法國電影影像中心 (Forum des
Images) 與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國立台灣美術館 ⋯⋯ 等眾多場域、機構與活動。他曾經一個⼈越過廣闊無比的⻄伯利亞,透過藝術壯遊計畫,從海參威⼀路到莫斯科,穿過了⼤片無人居住的荒漠,從每個廢棄建築中召喚那藏匿在磚瓦中的鬼魂,並以海另⼀端遙遠彼方的⽂字書寫出專屬於他們的故事。
經歷過漫長旅程的他,在所寫的《無名⾏旅者》中是這樣記載的:
「全世界最長的鐵路不是浪漫的概念,⻄伯利亞崇拜犯罪⽂化與流氓家庭,殺人犯刺青聖⺟代表⼗八歲前入獄、頸上蛇代表毒蟲、⼈⿂代表強暴、鎖骨小⼑代表曾在獄中殺人並接受訂單、雙肩兩星腹部⼀⿂代表⾝兼犯罪者最⾼首領 vor 與同志⾝份。⻄伯利亞地下非官⽅傳統擁抱反掌權者、反對擁有財富的文化,財富是懦弱者積累之物。⻄伯利亞全山惡⽔黑域黑村,我食免費醃魚醃火腿辣⽣菜六夜七日,唯一學會的單字都是在車上學的。」
這當然不是一段會放在所謂俄羅斯觀光指南中的介紹,但李奧森以他獨特的視角,在這些藏在⼈們⽪囊底下、可能再也⽇常不過的行為裡,將作品中⼀直以來都在持續深掘的主題 ── 暴力 ── 直接放在我們眼前。
在另⼀個出版品《夢的急⾏》中,則是使用信件形式,文字間以並不完全連貫的情緒書寫出故事中戛然⽽⽌的暴力,當第三人的⼝吻試圖像我們隔離出特屬於觀者窺探暴⾏時的間隙,就算看似離我們愈發遙遠,其中荒謬也愈顯真實。
在本次台北藝術節《不知邊際、不知所謂事件》(The Landless Events)的這件作品中,李奧森將延續近期建立的造物基調。
墨西哥拋接著火物件的魔術家庭、摔角女人、連續殺人犯的筆記、隧道、強風,與看守石頭的警衛。龐大的⿃群在⾶⾏間接受彼此的暗號,神風戰術發明者在以鈍⼑謝罪切腹前說:「現在⼀切都已完成了,我可以瞌睡數百萬年。」
單人講演者站在龐大的電影螢幕前,穿梭於導演、演員兩身份間,詳述拍攝旅記,⼜像是捏造另⼀層虛構的導演⽇記,講者向觀眾席投擲不明暗號,啟動新的現場藝術事件。
在墨西哥邊境的城鎮,女性受害者數以百計的屍體遍佈荒郊野外,⼈們的惡意成為彼此無意識的行為,像日常⽣活那樣周⽽復始。女性,或是各種議題上所謂的受害者,甚⾄是加害者,可能都有⼀段專屬於她們的故事。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臺灣當代⽂化實驗場、墨⻄哥黑話機構⽀持下進行的三年創作計畫《不知邊際、不知所謂事件》,與墨西哥保全公司、美國單⼈房監禁者及友⼈共同拍攝介於實驗紀錄片與虛構寓⾔之間的系列影像,參與者依據⾏動草稿進⾏表演,他們前往公⽜的酒吧,推開房門、踏上河流上的船,和前所未⾒的陌⽣⼈共同表演、進入沉睡,如同深夜的數字電台,向世界各地播送微⼩的政治暗號。
也許這是⼀段不屬於你我的故事,但卻真實地在我們居住的星球上反覆重演。也許是連續殺人事件的倖存者,在逃離那場驚⼈悲劇的十年後,接到了來自於電話另⼀頭她不願再回想起的聲音,⽤著陰鬱的⼝吻問:「妳還記得我們玩過的那場遊戲嗎?」
在這個作品之中,⾒不到任何在恐怖電影中常出現的驚悚畫⾯,⼀位扮演著創作者的演員,以第一⼈稱的口吻緩緩地向觀眾陳述著這個不屬於他的創造,近 30 位表演者,在這個演出中作為集體意識的承載物,遵循著神秘的呼吸節奏,連結了每⼀個他們所表現出的動作。看似無關乎場下任何⼈的展演,其實正悄悄地在底下觀眾腦海中銘刻、鎖上一段歸屬於這個現場的共同記憶。
如同⼤規模殺人事件的兇手,創作者以類似印記放在這個作品的每一個步驟中,將事件與事件的安排,以一種看似充滿計畫性卻隨機的⼿法恰如其分地置入在了作品之中,過程之外,我們無法預期結果,在所有句子之間僅只能感受,再觀望每個行動,才能與創作者本身所欲傳達的意圖相互連結。
像是空間中的⼀個回音,也許跟隨著那股波動,從漸強⾄漸弱,讓這段狀似催眠的聲響,在我們⽪膚上留下⼀個看似不起眼的肌肉記憶。我們或許無法花上太多心力去在乎那些不曾發生在⾝上的事,但如同現正燃燒的戰火,偶發於他⽅的暴行,經由⼀個畫⾯,或是一段簡短的新聞描述,我們是如何將其聯繫到屬於各⾃⼼中最害怕、無人知曉的那個暴力瞬間。
活在安逸中,除了憂慮⽣活所需,其實並不真的需面對世間種種,相較於遠方正發⽣的悲劇,過於安穩的我們,對於他⼈的實際遭遇,⼜該如何看待?
當然,他們的作品並不建立在對於任何人或是任何事件的批判,或是任何指⽰,更不單單僅是將各種暴⾏做⼀場鉅細靡遺複製的現場表演,而是如同在開頭所提的《人間樂園》,在看似和諧安靜的氛圍之中,以⼀種藏在細微中的不協調,安靜地吐露他們的發現與感知。
這是⼀個在你未進場前,很難知道牠真實面貌的⼀次出演,請原諒我用了代表動物的「牠」,對身處於表演的觀眾來說,這是⼀種現場藝術的不可預測性,牠就像隻在暗處窺探著獵物的野生動物,總能在不經意的瞬間,讓你體會到威脅,再捕捉住你的注意⼒。這樣的本質,如⾼等掠食者般安靜卻極具危險,正是⿁丘⿁鏟創造的作品性格與⽣命。
2022 台北藝術節|《不知邊際、不知所謂事件》 ○ 演出時間:2022/8/5(週五) 19:30、8/6(週六)14:30 ○ 演出地點:台北中⼭堂 中正廳(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 98 號) ○ 購票連結:點此購票 (8/2 前鬼丘鬼鏟提供折扣票券連結,有興趣的讀者請點此參閱) ○ 更多資訊:節目介紹 / 鬼丘鬼鏟官方網站 / 鬼丘鬼鏟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