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伯托 · 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的雕塑作品早期受到超現實主義的影響,但在 1934 年,他放棄了這種創作,轉而投向構圖式的人物雕塑。彼時的超現實藝術家們,還對他放棄該理念而專門召開了一次會議,認為他背棄了超現實主義,Alberto Giacometti 卻頭也不回地走出了會議室,正式開始了他獨特的藝術生涯。
對於 Alberto Giacometti 的雕塑(特指戰後的作品),觀眾的第一印象便是極其纖長、瘦弱的人體,甚至他在製作貓、狗等動物時,也保持這樣的風格。本質上來說,它們像是具象的素描,卻給人不可接近的空間感,似乎總處於一個即將消失的臨界點上;業界普遍認為 Alberto Giacometti 的雕塑寓意著當代人類的不堪一擊與孤獨,然而它們同時又具有高貴和詩意的氣質,這點是矛盾的。
為 Alberto Giacometti 雕塑作品擔綱攝影的是馬克·特里維耶(Marc Trivier),我們如今看到的絕大多數 Giacometti 作品攝影都出自他手。值得一提的是,Marc Trivier 不是在將雕塑復刻到影像中,而是在進行二次創作 ── 某種意義上,Alberto Giacometti 雕塑的完成形態,來自 Marc Trivier。
他揣摩著人物的角度和思想,比如在拍攝〈Annette〉時,他感到這是一個如同空氣般卻非常致命的女性,她像是一具骨骼,一個刻在青銅上的靈魂,這也正是 Alberto Giacometti 雕塑的核心:不可化約(Irreducibly)。
約翰 · 伯格(John Berger)在講述〈Annette〉時,引用了蘇俄作家安德烈 · 普拉東諾夫(Andrei Platonov)作品《Djann》中,男人說的一段文字:「我們兩個一無所長,女人說,你又瘦又沒用,而我,我的乳房已經乾涸,骨骼還痛得要死。無論你剩下什麼,我不會停止愛你。」 ── 「這幾個字裡極端接近了〈Annette〉姿態的極端性。」John Berger 說。
人體是複雜的,他們無法以簡單的形態存在,在皮膚下是錯綜複雜的骨骼與脈絡,孤瘦會與詩意交融,而空白也會與情欲共存。
Source:artbasel
核稿編輯:Avril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