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WONDER 覺誌
  • WONDER 特企|WONDERer 開採遺忘的照片山
  • WONDER 1OO 計畫
  • Photography & Art
  • Life & Style
  • Design & Culture
  • Event & Exhibition
  • Special
    • Feature
    • Interview
    • Column
    • Collaboration
  • ABOUT
  • CONTACT
WONDER 覺誌
WONDER 覺誌
  • Architecture
  • City
  • City
  • Design
  • Design & Culture
  • Designer
  • Interior
  • Life
  • Life & Style
  • Style

一棟「梯田」建築?日本工作室 Kompas 滿足世代共居想像,打造「附設住所的博物館」

  • 木木王
  • 2022.6.14

放眼望去,這棟鋸齒狀、彷彿梯田的建築,在城市眾多建物中格外引人注目,建築名為「Nishiji Project」,是日本建築工作室 Kompas 的最新作品。它座落於日本千葉縣西船橋歷史街區,屋主是一位經營房地產業務的藝術品收藏家,而這次的建築基地則是屋主父母的土地,他的父母目前住在北面的住宅裡,土地上原有混生著茂密植被的舊倉庫和停車場,基本上閒置已久,因此屋主希望重新規劃一棟結合藝廊與住家的建築,讓他能夠跟父母在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

Nishiji Project 打造了七個鋸齒狀屋頂的建築量體,矗立於宛如城堡基座的洗石子混凝土結構之上,設計團隊將畫廊和辦公室佈置在南側的垂直三層建築中,面向人來人往的城市街道,塑造了建築的迎賓外觀。而在這道高牆的後方,建築量體逐漸向北下降,最終到達一個中央花園,設計團隊正是透過這樣的層次安排,緩和了新舊兩處住家之間的高度差異,並在其中形成了視線交流。

Nishiji Project 的外觀覆蓋大量日本傳統黑燻瓦,這種瓦片呼應祖父母那一代就留存至今的舊倉庫屋頂,除了紀念意義之外,還能夠抵抗鹽害,讓屋主能夠住得更為安心長久。設計團隊還特別在黑燻瓦之中規劃百葉窗開口,成功地在過濾日光、景觀以及朝向道路的隱私性之間,達到完美的平衡;向北開放的鋸齒狀屋頂也有助引進充足的自然光,創造了明亮的生活居所和藝術空間。

「我們的目標是把公共性、多功能性與有吸引力的設計結合到新建築裡,若要做個比喻的話,比較像是打造『附設住所的博物館』,而不是『具備畫廊的房子』。」設計團隊說明了這次的建築概念。考量到屋主的收藏會越來越多,各種間隙空間保留了靈活的用途和潛在的展覽空間,以補充主要的藝廊機能,而寬敞的戶外露台和外部景觀也歡迎不同世代的人四處闖蕩,感受突破框架的新生活體驗。

Source:Designboom、Dezeen、ArchDaily、Kompas
核稿編輯:Avril Chen


▶ 本篇文章所引用之圖片來源如文末或圖片附註,其版權均屬於原創作者、公司、品牌、網站、組織或機構。若有任何問題或意見反應,懇請不吝與我們聯繫:[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竭誠回覆及處理。
4
0
0
Total
4
Shares
Share 0
Share 4
Tweet 0
Share 0
木木王
木木王

只是喜愛寫作而已,如此簡單又不簡單。

Related
  • interior
  • Kompas
  • Nishiji Project
  • 住宅
  • 博物館
  • 室內設計
  • 展覽藝文空間
  • 建築
  • 日本
  • 藝廊
  • 設計
Previous Article
  • Art
  • Artist
  • Illustration
  • Illustrator
  • Photography & Art

「為什麼我不能簡單地像植物,生活只需要陽光、空氣和水?」她的畫會說話 − 插畫家吳若昕自帶旁白的細膩畫作

  • Esther
  • 2022.6.14
View Post
Next Article
  • Brand
  • Design
  • Design & Culture
  • Gadget
  • Life
  • Life & Style

梅雨季讓棉被變得悶濕嗎?一手就能操作的極簡曬被工具 AIRZAG,幫你快速為床單通風

  • 木木王
  • 2022.6.14
View Post
Wonder More
View Post

傳藝金曲獎系列視覺公開!設計師顏伯駿融合傳統與流行,以「經典運動場」詮釋跨世代傳承賽事

  • WONDER
  • 2022.8.16
View Post

移居,宜居:搬到花蓮後,劇場成為「聚」場-專訪體驗設計師陶維均

  • 廖 昀靖
  • 2022.8.15
View Post

用攝影道出挑釁卻耐人尋味的社會現象:Marius Sperlich 以器官結合媒材,呈現社群時代下的焦慮

  • Esther
  • 2022.8.15
View Post

傳單、紙袋也有新用途!廢棄壓克力製成的尺規版「キモチのカタチ」,賦予手邊廢紙第二人生

  • Wendy Lin
  • 2022.8.15
View Post

再也不擔心匆忙間穿錯了鞋!設計師 Cameron Snelgar 打造「雙向拖鞋 FOOTatsu」,便利之餘更添俏皮

  • Anais
  • 2022.8.15
View Post

讓一盞燈也有妖嬈的模樣:Serena Confalonieri 以女體發想「Venus 」燈具,再現義大利小魔女奇想

  • Esther
  • 2022.8.15
View Post

編輯帶路!2022 文博會最後週末-周邊展覽、呷冰呷甜點飲咖啡,高雄一日散策集錦

  • Irene Lin
  • 2022.8.14
View Post

從精釀氣泡飲傳遞都市再生提案! StrangeLove 攜手 W 春池計畫,「Love is a circle」聯合快閃店進駐 COFFEE LAW

  • WONDER
  • 2022.8.13
WONDER 覺誌
  • About
  • Contact
  • Privacy Policy
擁抱未知|探索本質

Input your search keywords and press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