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私密情感試圖搬上檯面予人窺探,從創作的角度觀看卻合理到赤裸,藝術家的愛情故事總是可以讓人們趨之若鶩地嚮往,這層面紗從畫家馬克·夏卡爾(Marc Chagall) 的 〈The Promenade〉 到行為藝術家 Marina Abramovic 與 Ulay 的〈Breathing In/Breathing Out〉,無一不在探討中使人感受其中的炙熱。法國當代藝術教母 Sophie Calle 31歲時的愛情故事,則是可以在她的創作書籍《Douleur Exquise 極度疼痛》中,看見一段情感狀態的劇烈起伏。
法文「Douleur Exquise」,在醫學詞彙上指的意思是「局部疼痛」。在情感上有愛一個人而不可得、卻時刻渴望待在對方身旁的椎心之痛,Sophie Calle 則引用這個關鍵字作為這本祭奠愛情的書籍名稱,並將書內結構感性地分為三個部分:「疼痛發生前」、「疼痛發生時」、「疼痛發生後」。
中文譯本的封底燙上近乎滿版的文字敘事,在暗紅麂皮質感的外觀下,首先溢出一段失戀的情緒,記錄她實踐這場行為藝術創作的大型現場。
「我向與我談話的人、我的朋友,或是我偶然間遇到的人,提出這個問題:『您曾在什麼時候感受過最大的痛苦?』
等到我藉著敘述掏空自己的故事,或是在別人的痛苦面前相對減輕自己的痛苦,這個交流便會停止。方法很激烈,三個月後我就痊癒了。驅魔成功了。」— Sophie Calle
1984 年,法國外交部給了她一筆赴日本的獎助學金,這趟從巴黎途經西伯利亞再到上海、香港的旅程成為書籍結構的第一個分水嶺,在失戀的疼痛發生前,Sophie Calle 將旅行時寫下的每封情書集結,從第 92 天開始倒數,搭配日常生活影像促發讀者對文字的視覺想像。
「在我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文字,然而,影像卻是一切的開端。」— Sophie Calle
對情人的思念,從期待再到心碎落空。「疼痛發生時」則以一通簡短的電話宣告分手,揮之不去的視覺記憶是在印度新德里客房中的紅色轉盤電話,而這場平凡無奇的決裂並未將她的情緒真正掏空,直到在「疼痛發生後」與 36 位朋友重複講述分手經驗,再請他們分享人生經歷中所發生的痛苦事件,這樣的對話以毒攻毒地發揮治癒功能,她稱之為「驅魔」儀式。
在書籍後半部重複出現的影像「客房中的場景」,則如影隨形地出現直到結束,有趣的是,與朋友反覆講述的失戀文字,也有視覺設計的巧思在內,文字從每頁的清晰印刷,直到淡化至肉眼不能輕易看見,最後則是輕描淡寫地寫下:夠了。
人們的深刻戀愛,往往越多情越難補,「病態」也成為了 Sophie Calle 在刻畫人類情感形狀的某個樣貌,在讀這本書的時間裡,感受可以源自你對過往愛戀的投射、曾經難過後來放下的經驗,情緒往往是牽一髮動全身,也算是藝術家在浪漫後運用書籍創作來席捲世間情懷吧!
Wonder More: ○ 一解期盼出行的渴!帶你紙上遊覽日本書店、喫茶店、居酒屋,蒐羅好想親訪的滿滿口袋名單 ○ 「喜歡」是驅動創意世界的最大力量!日本知名創意人原野守弘的創意必勝心法 ○ 看更多 嚼書單
Photography / Liu jou
核稿編輯 / Avril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