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新聞的時候,我阿嬤很喜歡指著跑馬燈快速閃過的字,問我:「阿妹,上面那是什麼字?」她用台語問,我用國語答:「冷,冷氣團,週六報到。」阿嬤會笑地像孩子,說:「齁,冷喔,那個字是冷喔。我就記得冷有兩點,嘿嘿。」她嘿嘿笑的兩聲,裡面藏著東西。
那個藏著的東西,《注音練習》溫柔地把它顯露出來了。繪本集合詩人林儀的詩作與插畫家薛慧瑩的圖像,蜿蜒漫漫地描繪女性長者的識字練習,以天真的ㄅㄆㄇㄈ ,共築出一幅幅溫暖卻冉起淚滴的畫面。
ㄅ是不,ㄅ很輕 妳說不安、不識字 但ㄅㄆ是不怕 不怕字寫得像蛇 在爬,ㄆ是爬 ㄇ是陌生,是祕密 妳偷偷練習讀字 妳慢慢瞇起眼是貓 ㄈ在發亮
《注音練習》是林儀獲 2018 年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的作品。以注音刻出不識字女性的生命紋路,整首詩讀起來有漂亮的音節,同時很有觸感,彷彿伸出手,就能撫摸女性藏匿起來的犧牲、覆蓋在理所當然下的委屈,以及埋藏深處的情緒,然後,聽見年老後為自己唱的那一首兒歌。
醫學系畢業的林儀,沒有當醫生,在大學期間開始寫詩。她說這首詩的靈感來自不識字的女性長者,她思考,什麼樣的生命歷程,使她這一生與文字錯身?
ㄉ 是弟弟、讀書 還有對不起 所以ㄊ是他不是她 她要被跳過 她要幫忙貼補家用 ㄋ是妳,接著ㄌ 妳是接著老去的她 妳說工廠是ㄍ 持續發出ㄎ 喀喀喀喀的聲響 妳撫摸舊針車 ㄏㄐ是痕跡 是很靜 ㄑㄒ是情緒 讓情緒棲息
ㄍ 是工廠,ㄎ 是縫紉機,作為女性她必須貼補家用,供男性讀書,從這裡開始,然後她結婚、煮飯、生孩子,沒有人過問她跟字的關係,直到歲月過去。注音符號中的「聲母」結束,她的人生回到自己身上,學習注音之後,她就能識字,識字代表獨立,不是累贅,可以有自信地獨自走進招牌林立的城市,再也不擔心會在文字中失明。
作品發表幾年後,薛慧瑩的插畫加入,詩句像有了棲息地,幫助讀者看見,她的世界活了起來。
薛慧瑩的作品散見書封、雜誌與報紙,近期最常被大眾看過的作品,可能是電視劇《俗女養成記》片頭的插圖,那一位西瓜皮髮型裡裝載各種女性象徵物:內褲、衛生棉條、戒指、高跟鞋和驗孕棒。
恰巧,《俗女養成記》第二季中也有阿嬤陳李月英學習寫字的劇情。她羞赧地要求讀國中的孫女教她寫自己的名字,一筆一劃,有輕有重,像在執行必須屏氣的神聖儀式,怕用力一吐氣字就散了。那是年老時的自我實現,那些字是發光的希望。
不同於影視作品,薛慧瑩把一首詩變成圖像。表面上在具像文字,但卻是替原有的文字方向,拓開另一個空間,該有空白處詩意更朦朧,稍覺冷冽處替文字披上外衣。
從熟悉的練習簿蔓延出童年的綠色,繪本的前大半,在「聲母」結束前,習字的她始終只有背影,是沒有臉的人。安靜無聲的背影,或習字,或車縫、煮飯,她在獨處的空間無人知曉地練習,她安靜地與電器、傢俱和磨石子地板融為一體,存在也似不在,好在薛慧瑩溫柔的加上幾隻小貓窺探,輕輕掃除一些孤寂。
繪本的尾聲,薛慧瑩讓她走出屋子,展開冒險,人變多了,那些愛結成了果,回到她的身上。她懷抱希望,哼著哼著,像變成小孩。注音練習,像是能再活一次的練習。
《注音練習》是一本很有聲音的繪本,敲擊出那些被放低音量,小小聲活著的女性,溫柔又鏗鏘有力的生命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