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全世界產生約 5500 萬噸的電子垃圾,其中包含約 900 萬噸的玻璃,來自比利時的設計工作室 Studio Plastique 有感於這樣的事實,設計出一組由廢玻璃再生重製的系列家居用品 Common Sands。不同於大廠規格化生產,此系列產品每個批次都有所不同,並刻有詳細的介紹與標籤,向世人介紹這些玻璃物件的前世今生。
收集埋沒在電子垃圾中的細小微光
日常生活中存在許多以天然礦砂作為主要成分的玻璃製品,比利時設計工作室 Studio Plastique 發現,當這些玻璃產品被人們汰換掉時,有許多廢棄玻璃礙於現行歐盟法規,不允許被回收再利用,例如電器與電子設備中的玻璃,可能因為表面含有金屬氧化物難以處理,或材質組成不符合玻璃加工的標準等原因,只能被歸類為電子垃圾(Electronic waste)。
然而,礦砂作為一種有限的資源,每年不可回收的電子垃圾卻急速增加,這讓 Studio Plastique 開始思考如何以循環設計的觀點,運用這些潛藏在廢電器中,有機會再生為人使用的玻璃成分。
重建人與物之間錯失的聯繫,讓彼此的故事繼續
Studio Plastique 團隊自 2016 年開始研究,至今已開發出回收玻璃花瓶和各種居家器具,更與挪威的建築事務所 Snøhetta、義大利地磚品牌 Fornace Brioni 合作開發出一系列回收玻璃磚,這些磚材由微波爐中的回收玻璃製成,每一片都帶有不可複製的獨特紋樣,適用於各種建築需求。
「我們希望這些物件可以向人訴說它們的來源、由誰處理以及對環境帶來的成本。為此,每件物品都標上詳細資訊,講述他們前身的故事,一切都是為了重建產品和用戶之間失去的聯繫。」— 設計工作室 Studio Plastique
透過跨越專業領域與組織的三方合作,設計團隊重新建構自然資源與生產系統的關係,讓消費者不只是被動接收,更可藉由了解產品背後的製程與故事從中參與,為源自天然資源的玻璃製品,實踐出嶄新的經濟生態系,也讓人們重拾對於日常物件的感性與愛惜。
Wonder More:將建築垃圾變成「非法」家具:設計師 Irene Roca 挑戰僵化法規,為環境發聲
Source:domus、Studio Plastique、Snøhetta
核稿編輯:洪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