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只使用手機做日常的拍攝,也會對「zoom in」這個動作有些許的概念,在手機螢幕上滑動雙指,放大以及縮小畫面,是一件很自然的行為。
在攝影上,這樣單純的 「zoom in」,背後牽扯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焦段」。
市面上的鏡頭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定焦鏡」,也就是無法放大、縮小的那種。另一類是「變焦鏡」,就是可以讓你轉動變焦環,來達到拉遠、拉近的效果。
為了說明簡單,我們很粗淺地把焦段分成三大類,由數字少到數字多,分別是「廣角」、「標準」、「望遠」三個區塊,當你注意到在購買鏡頭時,一定會有一個你無法忽視的參數就是「焦段」,你要購買哪種焦段的鏡頭,間接的也影響了你的拍攝內容。
先從「標準」說起,一般來說在 50mm 上下,我們會稱呼其為標準焦段鏡頭,往下也許到 40mm 還勉強,往上可能不超過 85mm。
這樣的焦段,很容易可以拍到人物帶景,要拍攝任何日常的畫面都很合適,尤其對於比較不喜歡鏡頭「變形」的人來說,標準鏡頭在入門的構圖上,相較於廣角鏡來說可能會更簡單一些。
接著是「廣角」鏡,當焦段小於 35mm 後,就會歸類在廣角鏡,而如果更廣,例如 16mm 甚至數字更小,也會被稱為「超廣角」,再往下就會進入「魚眼」的世界。
廣角端在拍攝時,有兩個比較需要留意的地方 – 「變形」以及「深景深」
廣角鏡頭的形變量大,景深較深,這點無論在拍攝什麼題材,都會是特別需要注意的。
即便我把光圈開的很大,對焦在後面的房屋上,但前面的鐵柵欄依然是看得出形體的,這就是景深很深時的優點,當然,對於想要追求散景的人來說,廣角端就不如望遠鏡頭那麼討喜了。
廣角鏡頭會有明顯的形變,當然換個說法,也可以稱呼其為「張力」,張力運用得當,可以讓照片有與標準鏡頭很不同的感覺,但如果沒有控制好水平線,也可能會讓畫面過於歪斜,造成觀賞者觀看時的不適感。
而望遠鏡頭,乍看之下畫面較為平穩,這點與標準鏡頭似乎比較類似,但隨著焦段越長,視角越窄,跟廣角一樣,有兩個主要的特色 – 「壓縮感」以及「淺景深」。
越望遠的焦段,所呈現出的壓縮感就越強,以上面雪梨歌劇院的照片來看,後方的雪梨大橋幾乎要跟歌劇院黏在一起了,這樣把 3D 的畫面轉成 2D 平面的感覺,就來自於「壓縮感」。
而較淺的景深也是望遠鏡頭的特色,當鏡頭與主體的距離,遠小於主體與背景的距離時,淺景深的感覺會非常明顯,優勢是可以把混亂的背景變成散景,在拍攝上,也會較有夢幻的感覺。缺點就是那句老話,一不小心就把巴黎拍成八里。
如何去控制景深,以及相機、被攝者、背景之間的距離比例,絕對是在使用望遠鏡頭拍攝時,會需要注意的事項。
而在人像的拍攝上,不同焦段鏡頭也會有不同需要注意的細節,我們就,下次再談。
Wonder More:閱讀更多攝影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