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溫」與「白平衡」這兩個名詞看似是在講一樣的事情,但其實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但對於新手來說,這的確是個時常會搞混的名詞。
「色溫」是自然的現象,太陽的光線是全部的可見光,有全部的顏色(白色),當太陽沒入地表,夕陽西下時(或是剛日出的時候,但因為多數人對夕陽比較有印象,所以後面全部都以夕陽為例),因為大氣層折射的關係,我們會先看到紅色、橘色,一瞬間可能有機會看到綠色,最後就是偏藍色的冷色溫。
如果想要知道更多關於色溫的物理原理,可以自行 google 科普一下,這邊就不講太多,這是聊攝影不是聊科學。
總之如果把白平衡都設定成 5500k (白光色溫),那白天的照片白色就是白色,然後傍晚就開始變暖色,最後變冷色。
這是正常,肉眼也可以感受到的部分,也就是色溫的變化。
那白平衡的功能是什麼呢?無論是在室外或是室內,隨著燈光的變化,環境中會有不同的色溫,但如果我們想把這些「偏暖」或「偏冷」的色溫造成畫面顏色的變化「修正」成白光下看到的樣子,就要透過「白平衡」來做修正。
是的,所謂的「白平衡」其實就是一個數位修正色溫的功能。由於現在有許多朋友也開始回頭玩底片相機,過去在底片時代,則是會利用不同的底片,或是透過濾鏡來控制白平衡,這也是一個數位時代很便利的功能。
而對我來說,影像的色溫調整並不是在追求「正確」,並不是把一張照片的白色都修正成白色才是正確的照片,依照我們要給照片的情緒,利用暖色跟冷色可以給照片不同的情緒。
如果你總是將白平衡設定成自動,下次可以試試看調整不同 k 值,感受一下不同 k 值在環境下帶來的變化,可能會對於影像的詮釋上有不同的想法。
Wonder More:閱讀更多攝影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