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地的特色建築與地景,路人在戲劇化光線下彷彿擺拍似地沉思 — 這是台灣攝影師余梓勤的鏡下景觀。梓勤 2020 年以 Samsung S10 在西班牙拍攝的 Bath Pavilion 得到荷蘭世界建築節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手機攝影類首獎,又一舉在超過 400 位投稿攝影師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獲得美國建築師協會洛杉磯分會的 AIA|LA 建築攝影獎,於 15 位得獎者中第一、第二最高榮譽首獎。
畢業於師範大學圖文傳播系的余梓勤,大學時因緣際會接觸到了攝影,而開啟了攝影生涯。自學攝影三年後開始拍攝夜店、活動、劇照與產品,就如同我們這個世代的小時候,總是幻想未來會成為漫畫家、原型師 ⋯⋯ 。在求學過程中純屬偶然遇到了攝影,填補了自己對創作的慾望,而成為攝影師。
自幼被 CyberPunk 電影吸引,受到如阿基拉、銀翼殺手等電影影響,使得他的作品散發一種如電影般的戲劇化色調。雖然注重還原現場,但他認為盡可能地傳達當下的情緒、感受也是攝影的使命之一。
「電影對你的影響有多深呢?」梓勤笑著告訴我,不是要讓畫面具有電影感,而是「為什麼現實沒辦法用肉眼看到電影?」。在年幼無知的小時候,甚至充滿困惑地覺得電影畫面明明有字幕,為什麼身邊的家人、朋友們講話卻不會跳出字幕。在攝影上梓勤關注於人與地景、環境、建築的新舊交融、角力和傳承、使用方法等;來自新竹的他來到台北讀書,看見北投圖書館時倍感震撼:這麼大的建築體為何可以完美交融在環境之中、讓所有的民眾能自在使用?從此,進而開始關注人和景觀、建築的關係。
他認為攝影是從全世界捕捉素材的工具,透過攝影能看見世界上不同文化歷史脈絡下,人類使用建築的方式。因為拍攝樂手而環遊歐州、在西班牙參加建築工作坊與旅遊,足跡遍布了紐約、倫敦、斯德哥爾摩、布拉格、捷克、阿姆斯特丹等大小城市;其中哥本哈根最讓他印象深刻,建築不以華麗的外觀展現,而是完全融入當地的生活景觀之中,讓當地人和觀光客能夠自在的於在城市之中享受建築與公共空間。
為了傳達正確的建築與人的關係,花費大量時間鑽研視角、移軸、調色與光線,為的是讓每張照片,獲得精準的控制與還原人眼的視角,甚至像是沒有經過後製,這並非是件容易的事情。他笑笑地借用蔡康永的話對我說:「我要有多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來做為平常看起來輕輕鬆鬆、漫不在乎的他的註腳。
余梓勤 Yu Tzu-Chin
除了空間和自身創作,余梓勤亦拍攝電影劇照、活動紀錄、樂團演出甚至動態錄影,多元的拍攝內容,唯一不變的是那迷人的被攝者瞬間表情和光線,留下讓人難以忘懷的記憶。
Instagram / 余梓勤Website
照片提供:余梓勤 Yu Tzu-C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