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釁》(Provoke),是日本攝影史無法避開的一本“著作”,後人們只要談起它就會說起中平卓馬啊、森山大道啊,其實最初版的《挑釁》,是由多木浩二、中平卓馬、高梨豐、岡田隆彥四位創造的。
在首卷,他們這樣寫道:如今,語言已經喪失了物質的基礎,喪失了真實,成為宇宙中的漂浮物。攝影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眼睛,捕捉語言已經無法捕捉的現實的斷片。我們必須為語言,為思想積極地提供各種各樣的資料。
一開始,《挑釁》其實並不是一本以攝影作為目標的刊物,當時的中平卓馬和多木浩二很少發表攝影作品,岡田隆彥則是為徹頭徹尾的詩人,唯一能稱得上是正正經經攝影師的,只有高梨豐。
然而,高梨豐在後來的《挑釁》圈子裏卻是最不出名的一位,不是因為他拍得不好,而是因為他的其餘夥伴們都太鋒芒畢露了,換句話說,在那種先鋒的環境下,他顯得太古板了。
他是這麼講述攝影的:拍照嘛,還是規規矩矩的好。


高梨豐是一位非常正統的學院派攝影師,他的成名作是《東京人》,拍攝東京人的日常生活,那時的高梨豐的作品尚且還有些挑釁團體的味道,可以在其中輕微的晃動和模糊,可終究表現的卻是東京人民平平靜靜的生活。



城市,一直是他的主題,在不斷的探索中,他用生態學的視角拍攝城市現象,包括人文乃至工業化的場景。



它們平實,卻凸顯了冷酷和極度理性的風格,在黑洞洞的天空之下,像是一個個巨大的盆栽。
「攝影,和活著的人們的意識,一起奔跑著。」 他自我描述道。


與其他挑釁成員相比,他披著老派的表皮,用 “佇立者” 的眼睛觀察現實,事物在不同的要素之間碰撞,從而催化出一個比現實更為現實的現實。這是高梨豐與用 “通過者” 來觀察現實所不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