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視角抽離生活經驗,以極遠的第三視角拍下生活周遭眾多巨型物體的全貌,讓觀者有機會以非人的視角重新審視身邊環境,這是 2016 年 Wonder Foto Day 獲得李奧貝納廣告公司品牌策展總監,資深廣告人周子元評審獎,並在 2017 年參與三星城市探索攝影展的 Jackal 余梓勤,經過三年的洗禮,現在梓勤正以建築攝影結合過去拍攝的感性,打造獨具特色的創作視野。
片場與影像製作的洗禮,奠定梓勤的攝影底蘊。
回溯梓勤接觸攝影的起點,可至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就讀時期,當時系上風行攝影,讓梓勤一開始有點像跟風般一頭踏入,跟著同學們到處拍照,後來從事電影美術一陣子跳回攝影,從夜店跟活動紀錄開始接觸,但拍久了覺得跟其他人的呈現大同小異,轉而從婚攝到劇照開始多方嘗試,這三年轉而關注建築攝影的範疇,也奠定梓勤全新的攝影型格,並自 2015 年獲得國際攝影獎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Awards™ (IPA)獎項起,這幾年陸續獲得 Wonder Foto Day、法國 Prix de la Photographie Paris 攝影大賽(PX3)等殊榮。
梓勤攝影風格的建構,來自早期拍片長期待在片場的歲月,影響了攝影的構思,包括調色與影像都會參考劇組動態的製作,不太挑是由誰執導,而是從片段、顏色構成來學習,「今年最喜歡的是魏斯·安德森的《犬之島》,我很喜歡這種色彩很強的作品。」談到建築攝影,梓勤表示拍攝最大的魅力在於,因為建築設計的時候可能是十幾二十年前甚至更早,等於當時的精華經過時間沈澱到現代,重現了當時決定好的樣貌,建築就像是交錯在各個時間軸中出現的產物,跳過時空在當代重現,並往前銜接著未來,所以這是相當有趣的。也讓筆者不禁想起在京都攻讀建築博士的好友,也是在探索台灣建築脈絡中不斷的從老照片的考究,與當代的思維相互運用。
在影像公司工作的關係,梓勤跑過從北到南許多神奇的地方,近期感覺新奇的部分就是這一年接了衛武營的案子常往高雄跑,台灣的劇院幾乎都在這一年拍完,8 月開始兩廳院能夠拍攝也是因為衛武營的關係,這些都是轉平面之後遇到的契機,所以成為相當有趣的體驗。「辜達齊、趙尉翔與曾令理等新銳設計師操刀,一起設計|偶然設計團隊製作的“高雄水水”水霧藝術地景是最近覺得相當有趣的建物。」這個位在高雄集盒貨櫃聚落的建物在起點會看不到終點,山坡上有夜光石,晚上呈現了奇異的感官體驗,梓勤表示很少裝置性的建物是可以讓不分老幼去玩,很推薦大家走訪高雄時到集盒貨櫃聚落看看。
很好奇梓勤面對一項建物,最喜歡拍攝的環節為何,梓勤與我們分享建築裡最愛拍攝的設計就是立面,其次為屋頂。「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六角形的設計就是相當不錯的立面,以前空拍沒有這麼盛行,設計師對屋頂這塊比較不注意,現在空拍機日漸普及,我想不只會衝擊當代的拍攝想法,就連建築領域也會帶來影響,在此之前沒人會注意屋頂長什麼樣子,或者設計上就放較少心力,現在就會受到更多檢視,衛武營的波浪式屋頂就相當好看。」對於梓勤而言國內與國外的建築攝影最大差異,梓勤點出了「縝密、嚴謹」兩個核心:「國外建築攝影師的特點是很像拍片一樣腦中已有分鏡,按下快門前已經是想好該拍攝什麼,前期就會討論好一定要拍到的地點、角度與位置,當天就是遵循這些規劃仔細完成,台灣還是屬於多拍一些再來選的作法,這是兩者最大的不同。」
後製調色的堅持,讓影像色澤彷如電影生動。
回歸攝影的核心,如何才是一個好的攝影作品?一個好的攝影作品有什麼要件?梓勤表示:「以前攝影版或各大論壇都會爭論的一個話題,就是所謂“直不直出”這件事情,對我來說直出其實有點沒有禮貌,拍完就丟上去感覺是有點不負責任的心態,就算是拍攝之後直出,照片也應該要是仔細檢視過,確定每個物件都是跟自己想要的一致,你才能稱作有完成這張照片,我想這是一個好的攝影作品最重要的要件之一。」由於後製處理相當大量,梓勤拍攝後的習慣與電影製作相同,以沒什麼色彩的低飽和低對比畫面為主,回電腦後再一步步處理加上顏色,決定每個細節數值。會進行這種所謂「後製調色」的原因,在於現在各個廠商出的機器都有自己的顏色,你的認知可能往往被綁定在這些顏色之中,「紅色只能到這麼紅,綠色只能到這麼綠,包括亮暗也是,所以我處理照片的作法就是把所有顏色留到後期決定數值,有種顏色自決的意味。」把每個細節做到最好的補足,完整呈現想要的視野,這也是梓勤對客戶與自己負責的方式。
而在對客戶的經驗與心得,開發的部分梓勤會在網路上搜尋正在興建的建物,然後勇於亂槍打鳥,直接投建築事務所毛遂自薦,準備好作品集,送信或打電話直接標明希望跟事務所合作哪些項目。「或許許多人會比較害羞不知道該怎麼與陌生的客戶溝通,也常會有碰到軟釘子的狀況,不過衛武營的案子就是這樣開發出來,連帶兩廳院整修完,需要重拍的時候聯絡衛武營,因此讓我們得到推薦。雖然在網路上放廣告是種方式,但適時的主動出擊說不定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梓勤一直以來感興趣的建築攝影師之一,是素有「建築攝影界的印第安納瓊斯」之稱的荷蘭攝影師 Iwan Baan。這位被譽為「全世界最會拍建築物」的攝影師,以搭乘直升機空拍建築聞名,Baan 經典空拍作品之一,是 2012 年颶風珊蒂 Sandy 來襲後的紐約市全景,他捕捉到大停電使曼哈頓島籠罩著詭異陰霾的景象,後來這張照片登上2012 年 11 月發行的 New York Magazine 雜誌封面,並由紐約 MoMA 印製成海報,他不僅紀錄了描繪了建築如何被使用、誤用甚至濫用,也關心年輕較不受注目的建築師作品。「Iwan Baan 的建築攝影風格是把人帶進去,打破一般拍攝建築孤立、靜態的樣貌,我覺得這也是拍攝建築攝影本來就該做的,因為建築是人在使用,所以真的建築在使用下會是什麼狀況,呈現反而更真實。這種方式在台灣還是少見,而且 Baan 放人的位置相當厲害,從作品中不僅發掘建築的設計之美,還能感受人們如何運用空間的故事性,我認為很值得學習。」
有效提升效率與專業性,Wacom 為影像處理帶來更大的協助。
接觸 Wacom 的起點來自高中學習製圖繪圖而使用印象中很便宜又大塊手寫板,到現在還是放在工作桌上,大學因為讀圖文傳播學系的關係用的比較少,反而因開始拍照後就開始用手寫板嘗試修圖,只是當時是使用Photoshop,現在則使用 Lightroom 為主。「剛開始使用 Wacom 最不習慣的是畫的手感,所以想了一個適應方式在手寫板上貼張 A4 紙,過了一兩個月把紙抽離就自然習慣使用。」聊到道慈適應 Wacom 的方式是配星海爭霸,喜愛電玩遊遊戲的梓勤笑著表示當時怎麼沒有想到,「這樣練手速好像相當方便,不過自己在很早期就適應了 Wacom 使用,這種方式或許對從未接觸過手寫板的使用者會是種好方式。」
「對於攝影後影像處理的部分,Wacom 最大的幫助是在速度。」梓勤認為在效率上會提升許多外,修圖過程對於圖像快速的旋轉,就像是實際用紙般,讓圖像處理變得更加直覺,這點在滑鼠使用上就無法達到,此外獨立的快捷鍵設定也是幫助有謝節省時間的方式。而選擇 Wacom Cintiq Pro 13 HD,一來是嚐鮮想使用有螢幕的Wacom,二來雙螢幕對工作的便利性是相當高的,不當作繪圖板使用時也能作為檢視,把工具列在此開設,讓工作範圍更廣。最推薦攝影師使用的原因,除不用像用滑鼠般留一個斗大的空間,這部分可依繪圖板的大小決定,整隻手移動下手腕的負擔也能適時獲得減輕。
「好比現在相機和鏡頭技術越來越普及與發達,但還是會面對器材既有的缺陷,或者拍攝時遇到各種不可逆的臨時狀況,所以後製就是可以修正彌補,完美呈現照片的方式。然而後製光靠滑鼠絕對是不夠的,習慣用手寫板操作影像處理絕對是當代與未來攝影的趨勢,而 Wacom 更是適合入門與精進技巧的選擇。」梓勤點出預算考量可以先從 Intuos 培養使用的習慣,向上提升專業性與效率時,就可以藉由 Cintiq Pro 的協助締造更高的創作質量。
用「人造感」形容自身的拍攝風格,梓勤笑著向我們表示現在攝影與自己的關係,就好像電影《銀翼殺手》的外部記憶。「其實是我現在變成不看照片與Lightroom 日期可能不記得發生什麼事情。」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也確實點出攝影在當代變成一種新的儲存裝置,人類則以另一種型態,將記憶放在照片之中,接下來對於建築攝影梓勤也想做些新的嘗試,可能讓當地的人融入,或者帶新的人放進建築,以及使用空拍的角度,讓自己的風格更加明確。
接下來於 12 月 22 日,梓勤與另位知名專業建築攝影師李易暹,將攜手帶來「色彩建築-平面影像調色技術突破」建築攝影成果分享,除點出自己對於拍攝建築的看法、如何解讀影像,以及拍攝建築時最常發生的問題,也將分享突破舊有建築攝影觀念及方式,並使用 「後製調色」手法,突破目前建築攝影中最常遇見的困境,不論是建築師、室內設計師、修片師,甚至對攝影有興趣的朋友,相信皆可從中得到相當大的收穫。
Wonder Foto Day 台北國際攝影藝術交流展,與繪圖板、數位繪圖顯示器及數位介面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導製造商Wacom Taiwan 特別攜手,邀請業界知名的攝影師開設講座與課程,課程中搭配 Wacom 手繪板操作,同時課程學員可享有 Wacom 優惠價,WFD 的參展者也能獲得課程5折的優惠。竭誠歡迎攝影師與愛好者,進一步體驗Wacom Cintiq Pro 對影像編修的實質幫助,並藉由 Wacom 專業的協助,帶來更多精彩豐富的作品。
了解更多 Wacom Cintiq Pro:https://bit.ly/2RmmV8e
Wacom Taiwan Official Fan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