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之下透過細長的斜坡,映入眼前是彷如《X檔案》實驗室般的空間,並與當時黃謙智為花博流行館設計的寶特瓶磚,以及四周的水面相呼應,加上不時飛機起降於耳邊響起的喧囂,對於斯洛伐克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或許多數朋友感到陌生,透過這樣的再現,讓 Mária Švarbová 的作品跳脫民眾對欣賞作品的想像,第一次於亞洲展出,我想是一次相當獨特的觀展體驗。
Mária Švarbová 作品的特點之一,是以均光線、無反差的方式,顛覆既有的拍攝框架。如果用一般的探照燈打,結果就會非常不搭,主辦方異角藝術特別以特製的燈罩,加上布幕與描圖紙,在場內呈現陰天般的色溫,作品呈現也有別於大圖輸出或頂級藝廊使用光投影在相紙上的光學相紙,而是以數位微噴的作法,藉由比視網膜細的網目與持久墨水表現其作品。相較於器材的追求,細緻與銳利化外,Mária 更重視的是作品表現的美學氛圍,也因此剛踏入以漣漪為繆思,所打造圓圈般的第一展間,很容易馬上被均勻的光線帶入未曾感受的情境之中。
本次亞洲首展的三大主題:「泳池」、「人性空間」與「塑膠世界」,其實都圍繞著 Mária Švarbová 的這句話:「人永遠是最迷人的,空間中若是少了人物一切都沒有意義。」人跟空間,就好似雞生蛋、蛋生雞的邏輯問題,究竟泳池是因為人去游泳而成泳池,或者泳池這建物已然存在,吸引人去游泳而被冠以泳池名稱,成為彼此相當有趣的連結。Mária Švarbová 低反差、高彩度的攝影型格因參與國際比賽而受矚目,是否有後製,Mária 表示後製會花五分鐘,但拍攝一張作品會費時一天,為的是畫面的營造。過去大學主修的文物修復和考古背景,在一次時裝目錄的拍攝,讓 Mária 接觸到泳池這個元素,後來被泳池的構成與美學呈現所吸引,進而開啟長達三、四年攝影的發想與藝術調查研究,並將在斯洛伐克日常接觸的一切,融入於生活當中。
科技進步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所以二次世界大戰出現許多的人民公社蓋在工廠附近,很像當今的組合屋但規模更大,也符合社會主義的核心 – 消除彼此的差異性,共同為國家努力。在 Mária Švarbová 的鏡頭下,人像彷如塑膠娃娃,因為原本感覺應是充滿歡樂、嘻笑的泳池,在共產主義下成為一個集體行動的空間,就連跳水也被禁止,儘管如此, Mária 仍讓這些面無表情的 model 做出各式的動作,也帶有突破體制的隱喻存在。目前已拍攝至十三座泳池的系列,有一個特別搭配的要素,就是體操。體操是東歐國家經二次世界大戰遺留的產物,心理學家分析體操是鍛鍊右耳與心智強健度的最好方式,也成為國小體育課的必修項目。當人們去除獨特性融入大群體,就好似複製貼上的複製人,就算選擇標緻的 model,也透過化妝將差異度下降至最低,並著用同樣的服飾拍攝,如此的視野,也隱喻了就算是當時社會主義的問題產物,到今日是否人們追求的,其實與過去的塑膠娃娃無異。
「人性空間」與「塑膠世界」儘管是大眾對於 Mária Švarbová 還不甚熟悉的拍攝系列,不過在這被視為 Mária 接下來的主打,在人與空間的探討下,塑膠世界在既定的空間之下,人其實週而復始持續同樣的動作,如同肥皂劇般不斷上演,就算是可預測還是會吸引目光,Mária 想藉此過程,抽離空間與人這兩個要素重新解構,凸顯人們只能在既定規範下流露的強烈孤寂感,尤其透過薄型燈箱,將攝影這種被裁切的媒介邊際向外延伸,也強化觀展者的認知與感知,讓故事與環境情節更加緊密相連,呈現一個又一個的平行世界,重新思考人與空間連結的定義,也是在觀賞此兩個系列時值得細心品味的環節。
因 2016 年幫田馥甄的《日常》專輯拍攝了一整組的照片而受到台灣民眾注意的 Mária Švarbová,本次展出系列作品外,也建構小型空間與互動裝置,讓觀者能夠以更親切的方式,徜徉在 Mária Švarbová 的作品中。相信透過這場攝影展,能夠體會社會主義以及當時人與環境的微妙關係,也讓面對當下的我們,進行行為上的探討與反思。
Mária Švarbová Asia Premiere 瑪麗亞·斯拉波娃亞洲首展
展期:即日起至 2018 / 11 / 18
地點:台北花博流行館(臺北市中山區玉門街 1 號)
開放時間:
週五至週日 10:00-19:00(18:30停止售票及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