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下人們處於此種看似「重獲自由」的景觀中,如果是在所謂消費與國家力量邏輯制約的情況之下,或許自由與無疆界的概念依舊模糊。
新北市美術館於 11 月中旬日隆重揭幕展覽「2023 移地行動—游人如織」。「游人如織」一詞靈感來自成語「遊人如織」,意思為眾多遊人數量極多、相互交錯穿梭。WONDER 走進新北市鶯歌區,帶大家看展覽精選!
本次展覽位於陶瓷藝術之重鎮的鶯歌區的新北美術館。 2022 年開幕,新北市美術館自身的建築結構本身非常不可思議:外觀呈現銀白色調,融入科技感。這是新北市政府致力於透過文化推動地方發展和城市再造的重要工程。期望藉此巧妙結合新北市相關藝術文化、自然生態,以及當地周遭社群的特色。
本展主軸理念從知名英國社會學家約翰.厄里提出的「新移動範式」(new mobilities paradigm)出發,探討人和物件的流動如何構建社會現象、組織社會行動,以及影響空間和地方的形塑,本展致力於深入探討全球流動狀態的複雜性和相互關聯。《游人如織》從四個面向探討,分為為「遊客/游人作為主體」、「觀看方式和地景的建構」、「奇聞軼事」以及「關係性空間和共同體」。一共邀請了 11 位/組藝術家,並且以「游人」的角色邀請觀眾參與後疫情時代下,關於一場有關「移動」的思辨。
首先為鄭桑溪的攝影作品。〈九份系列〉約拍攝於 49 年到 50 年初,藝術家身為基隆人,紀錄九份在因為《悲情城市》成名前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帶有紀實味道的觀察,反映出過去狀態的移動性。更是再現出當時純樸、登山健行風潮的想像。
藝術家李傑將自己移動的經驗展現在作品當中,呈現一種遊蕩的狀態。此作品展現藝術多種形式之概念,邀請觀眾與藝術場域建立共鳴並與之對話。本作品源自一首爵士作品 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李傑展出委託新作〈所有的時光〉,將對社會、城市、空間、地方、人群的感知轉化成既成物、聲音與影像。
移動的過程涉及人際關係之連結與斷裂—策展人謝豐嶸
日籍藝術家加藤翼透過有趣的方式展現空間關係下共同體之複雜性。此作品邀請觀眾一同完成,透過使用繩子和長線,觀眾被引導以背對另一個人的方式共同演繹一首歌。作為一種象徵性的表達,繩子的「束縛」詮釋「共同體」的構成因素與複雜性。
謝牧岐透過「地方」與「地景」之描繪,提出有關主體性之形成的疑問。此系列的畫作以「符號」引出了對主體性形成的疑問。在《沒有起始的地方》系列,謝牧岐用我們熟悉不過的觀音山引起對於「觀看」的思考。
由藝術家張紋瑄所發起,「書寫公廠」探討獨立出版作品,又稱小誌(Zine)做為藝術與政治實踐之方法。如何在當期資訊高度流動狀態中取得資訊?如果書寫是一種流動的狀態,在獨立出版的概念中更是尤其重要。本次新作〈又是國王叫我騙子,客人叫我醫生的一天〉,便是結合藝術家在世界各地的田調工作,書寫如同遊記的「處方簽」。作為藝術實踐,同時也是一種參與藝術的形式,使自己成為書寫力量的傳播協力者。
旅居紐約的台灣藝術家黃海欣,取材往往來自日常生活。遊走於世界各地,善於捕捉人生荒謬的瞬間。畫中巧妙地揶揄現實狀態,更是一場邀請遊人穿梭其中、親身體驗人生的戲劇氛圍。
無論身為主觀參與者或旁觀者,藝術能透過多元的觀點來觀察、建構且再現社會之關係。
回到「游人如織」核心理念,單就字面上無非讓人聯想到人來人往的熱鬧,同時反思著不同時空下的交織。展覽至明年三月,化身游人,梭於過去、現在與未來,一同遊走於既定的界限之外。
2023 移地行動—游人如織 ○ 展覽日期:2023/11/10 (五) — 2024/03/03 (日) ○ 展覽地點:新北市美術館 ○ 網站連結:https://ntcart.museum/exhibition/H2310002
參展藝術家|鄭桑溪、古爾努爾・穆卡扎諾娃、她的實驗室空間集(陳侑汝 X 區秀 詒)、謝牧岐、黃海欣、加藤 翼、李傑、楊圓圓、潘濤阮、書寫公廠、于一蘭 策展人|謝豐嶸
資料、圖片提供/新北美術館、Hsuan
文字整理、編輯/Hs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