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的造山運動、歷經數千萬年的積累,位於板塊交接處的花蓮因此成就了獨特的山海景緻,同時也為花蓮積攢了令人稱羨的豐富天然礦脈 ── 花蓮的大理石礦藏高達 3,000 億公噸,是白、灰、黑等的大理石和蛇紋岩的原產地,穩定的礦石開採、精密細膩的加工品質,使花蓮成為遠近馳名、享譽國際的「大理石王國」。隨著世界經濟市場的轉變與環保意識的興起,石材產業被誤認為污染環境、和永續環保搭不上邊的產業,而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 T22 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便以「打造花蓮成為台灣第一個以永續發展品牌形象為主軸的產地聚落」為目標,繼 2022 年跨領域結合石材與工藝精品設計後,今年進一步擴大地方創生規模,透過「工廠見學改造」計畫,讓更多人有機會認識台灣的大理石和蛇紋石加工品牌,藉由廠區的改變,引領世人走進礦山,了解石材的魅力,並從生活日常切入,成為豐富你我生活的物件。
「T22 花蓮」集結具備製造能力的花蓮石材工廠、擁有獨到理念的設計品牌,邀請日本設計採購第一人山田遊、喜事國際創辦人暨時尚創業家馮亞敏和 Renato Lab 創辦人王家祥等顧問團隊,結合中小企業輔導、商業展示與採購,講求環保與永續等理念,歷時超過一年、並經過無數次來回溝通與會議修正,用心打磨、以別具匠心的工法,為花蓮冰冷的石材產業帶來溫度和全新印象,並且賦予石材更寬廣的未來。
一起打開四家花蓮石材工廠,顛覆產業印象!
# 棟隆企業 ╳ 生活起物:
翻轉「硬」像!強化永續概念,撐起花崗岩產業基石
創立於 1987 年的棟隆企業,是台灣規模最大的花崗岩供應商,以鑄造花崗岩專業建材的穩固基石立足於台灣,國際建築大師李天鐸、台灣高鐵和臺北捷運等都是合作對象。近年棟隆企業致力於品質與環保節能的品牌精神,攜手參與過兩次 T22 計畫的「生活起物 googoods design」,翻轉世人對石材業污染環境的既定印象,讓大家了解石材業的高循環度。
包裝的紙箱與膠帶清楚大方地展現企業文化,讓收到樣品的消費者都可以感受新形象。(照片提供 / 台灣設計研究院,Photography / 楊承 Chen Yang) 訪客證背面印製地圖,讓參訪者可以快速了解廠區與位置,不需引導就能參觀廠區,這也是因著參訪過程中避免因為工廠工作聲音受到干擾,而提出的另一個解決方案。各識別證上有不同的花崗岩圖案,希望讓大家愛上花崗岩。(照片提供 / 台灣設計研究院,Photography / 楊承 Chen Yang)
此次改造緊扣「可靠 Reliable」、「遠見 Visionary」、「永續 Sustainable」三大準則,強化花崗岩有如強壯肩膀的核心概念,並提取企業字首 DL 加強品牌識別度,表現企業大方專業的厚實感,延伸出其硬底子與軟實力。廠區則設立包含企業概述、廠區地圖、樣品和表面處理展示區,透過統一的品牌形象和簡易符號文字,強化與參觀者的視覺溝通,可抽換 logo 石材花色的電動柵欄則增加廠區的豐富度和多樣性,襯以白底沖孔板方式的戶外驗版區讓石材選擇體驗更完整。面對大環境和市場更迭,棟隆企業 ╳ 生活起物藉由「實踐型工廠見學改造」,賦予石材業廣闊的未來,並讓更過人了解石材業獨有的璀璨魅力。
BEFORE | 下圖為棟隆企業改造前
# 同達大理石 ╳ 那個空間 NAKNAK:
小空間大想像,
自在開啟專業石材對話的想像之境
同達大理石走過半世紀、能夠將大理石製成薄如磁磚的薄板,是台灣唯一能夠量產大理石薄板的品牌,掌握獨門技術、兼具品質的大理石薄板,被歐美國家和國際五星級酒店大量使用。「那個空間 NAKNAK」本次改造以「彈性」二字為主體,打破特定空間場域概念,將小小不到二十坪的廠區辦公空間轉化為兼具辦公、展示技術、傳達理念、維繫情感連結等功能;原本走進空間乍看還不太有感,但要是對照改造前的照片,傳統的 Before 辦公空間 vs. 改造後的 After 多功能室內,差異立現,更令人讚嘆。
如今的第三代接班人才剛應父親之邀從台北回鄉,父執輩重視的是大理石的功能性,新世代則嘗試著手導入設計整合,讓傳統家業有兼容實用與美感的更多可能性。因此,從大門外牆、廠辦外觀到辦公室內部陳設,此次規劃以遠、中、近三層不同接觸距離,逐步鋪陳同達大理石希望重新賦予客戶的工廠品牌定位及體驗,呈現專業職人性格的沉穩外牆色調,襯著自信內斂的招牌字樣,獨有的薄板技術則作為廠辦外觀立面,闡述市場獨特性,再輔以展示、對話為主軸的訂製家具配置,開啟顧客對石材加工的自由想像,同時感到輕鬆自在的互動體驗,讓大理石不再冰冷及顯得遙不可及,而是創造日常生活各式想像的物件。
BEFORE | 下圖為同達大理石改造前
# 煌奇石業 ╳ 草原市務所:
遠山、藍天映照產區,
以全台首面青玉石原礦外牆創造新世界礦山意象
在萬坪的石材工廠裡,有一處如寶藏盒般會發光的小小地方,打開大門有如開啟世界礦石的寶藏!創立於 1973 年的煌奇石業,進口全世界超過 20 個國家的原石、600 種以上品項石材,年產超過萬噸原石,主力暢銷石材有雕刻白、卡拉拉白、銀狐、蒙馬特灰、玉石水晶類等;2020 年更實現「智慧選石」概念,推出業界首創產線石材掃描機連動「煌奇雲端石材平台」,提供人性化的智慧選石體驗。
草原市務所以「石」為主角的場域,轉換成以「人」為主體的空間改造概念,並以花蓮為起點,討論石材作為在地重要產業的特殊意義。展間外設立煌奇全新的玄關入口,外牆上矗立全台首個青玉石原礦牆,由 14 片 170 cm x 70 cm 的青玉石大面積切割組成,分別從天然面、噴砂面、平光面、透光亮面演譯石材的不同面貌,展現廠區「走入世界礦山」的意象。內部整體設計風格以現代美學語彙為核心,透過通透的玻璃材質、圓弧形的鋁鎂鋅板,反射廠區遠方山巒與藍天白雲,自然系色調巧妙融合,感受石的大器與精美。
室內展桌正面設計特製的隔層,可擺放不同厚度及尺寸的石材樣品,並且所有樣品板全數建置雲端資料庫,讓設計師、買家們不用到花蓮就能看到所有石材。廠區空間更找來平面設計師田修銓操刀識別視覺系統,例如千坪大板展售區內,就可透過柱體上新設立的柱體空間標誌,辨別石板位置;石材大板上也架設的 New 標牌,標示新生產的石材,提升選購效率性,並將視覺設計延伸到 7 處倉庫門面,透過圓弧形鋁鎂鋅板倉庫門與現代化數字標記,呈現廠區現代風貌。田修銓亦同時以展間的銀灰系色調,延伸設計出一系列煌奇周邊產品,包含安全帽、樣品膠帶、礦泉水等,未來煌奇也預計開發「原礦山」為靈感的創意石產品,讓人人都能體驗大自然礦山能量的魅力。煌奇石業提供大理石板材選購,全新展間採預約制,有興趣預約的朋友可加入 LINE 帳號進一步了解。
「新展示場域不僅是作為煌奇石業的私有展示間,更希望打造能代表花蓮、甚至代表全台大理石加工產業的展示空間,呈現天然石材無可取代之美、石材加工技術之高,每個細節都是石頭人能引以為傲之處。」— 煌奇石業 行銷總監廖品淨
BEFORE | 下圖為煌奇石業改造前
# 高陽益實業 ╳ 朱志康空間規劃:
去蕪存菁,
連結、重現台灣唯一蛇紋石礦山記憶
高陽益實業是由擁有全台唯一量產蛇紋石礦場的三泰礦業所成立,自 1990 年代為全國首例進口鑽石鏈鋸機起,三泰礦業前進更完整的礦體和礦脈、開啟了台灣礦石現代化開採之路,時至今日仍穩定地提供國內高品質蛇紋石原石與建材,並大量外銷至中國、韓國及歐洲等市場。
照片提供 / 台灣設計研究院 照片提供 / 台灣設計研究院
「改造是重新整理,保留好的部分,將雜亂不適合之處去除。」由此,朱志康空間規劃重新梳理廠區功能與空間關係,希望透過廠區改造,強化台灣獨有蛇紋石的特殊加工質地和瑰麗的森林系色澤,以及企業品牌的國際知名度與形象。設計師將第一次看見蛇紋石礦山的震撼與驚艷刻劃下來,打開倉庫,透過天窗設計將把礦山的陽光、礦石、植物、風引進工廠,自然光線讓礦石呈現最完美的樣貌,綜觀整個場域、位於中央蛇紋石檯面展現企業的加工技術,廠區內部的燈光與機具色調稍作調整,保留傳統噴漆方式呈現導視說明,讓工廠保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同時改善客戶挑選石材過程的舒適與流暢度,並且保留工廠和台灣唯一開採大型蛇紋石礦石的品牌獨特性。
BEFORE | 下圖為高陽益實業改造前
在打開工廠的遊程中,不妨也安排拜訪花蓮在地富有定置漁業文化特色的熱門店家「漁場鍋物三代目」,除了飽足身心的鮮味鍋物,店中亦合作使用由出身三泰礦業的生活品牌 Verde 攜手跨足空間、產品、品牌形象的享向設計 Shiang Design 共同於 T22 計畫推出的「石器食器」,將紋路複雜獨特的台灣玉紋石以最親近消費者的方式現身,享受暖心鍋物的同時,還能認識這塊美麗的石頭和它的特別,承載著花蓮的共同記憶 ── 漁場與石材。
創造多方情感連結,
T22 重新詮釋花蓮石材產業記憶
經濟部工業局與台灣設計研究院自 2019 年醞釀發起「T22 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用設計思維與跨域協作角度切入近年的地方創生風潮,陸續完成「陶瓷產地 ─ 鶯歌」與「都市農業產地 ─ 北投」等區域計畫;2022 年展開的「石材產地 ─ 花蓮」,以振興石材產業鏈為目標,帶領人們更加認識大理石、玉紋石、花崗石等時間淬煉出的天然礦石。
「在梳理、打開工廠的過程中,常常覺得台灣人非常謙虛,能做到 90 分常常只說 80 分;而改造過程中,除了年輕一代接班人們的加入,其中往往還要過得了長輩們那關,其中阻力其實不少。我們希望以『工廠製造學』吸引大家了解石材產業的魅力,透過跨領域協作,讓花蓮石材放眼國際。」台灣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艾淑婷在參訪過程中,不忘侃侃而談計畫推行的心路。
「T22 花蓮」以發展石材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為策略,正視花蓮石材產業面臨的課題,整合產地形象與專業型採購體驗的角度,導入跨領域專家經驗與能力,培育產地接班人企劃觀念,提出極具產地魅力的工廠見學企劃,推廣產地文化及工廠技術傳承,鼓勵工廠打開最真實的製造現場,讓大家走進石材、接近石材進而了解石材,提升情感連結,期許未來石材能夠作為詮釋這個時代與空間的一種記憶形式,把花蓮石材產業的故事繼續訴說下去,將設計思考深深烙印在這塊美麗的土地。
Wonder More:
○ 走進最華麗的石材產地「花蓮」:T22 計畫打破代工競爭輪迴,跨界打造 6 組聯名風格物件
○ 去濕去寒趣味尋!丘丘‧森旅 x 島東譯電所「丘上的下水湯」泡湯新企劃,且來泡碗忘卻塵囂與雜念的下水湯
○ 移居,宜居:搬到花蓮後,劇場成為「聚」場-專訪體驗設計師陶維均
資料、部分照片提供 / 台灣設計研究院
Photography / 除另外標示者外,其餘由 Irene Lin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