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於攝影師的作品往往眾所周知、超乎自己所料地熟悉,但對攝影師本身則不盡然如此 ── 要是你曾看過古巴革命領袖切 · 格瓦拉(Che Guevara)那張標誌性的傳世之照,並被那叼著雪茄、堅毅眼神中鋒芒畢現的神韻牢牢給吸住,那麼你更得認識它幕後的掌鏡人:瑞士攝影大師、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殿堂級成員勒內.布里(René Burri)。
臺北市立美術館 今年春季重磅協同瑞士洛桑愛麗舍攝影博物館(Photo Elysée)製作「勒內.布里:視覺爆炸」展覽,自即日起至 6/18(週日)於北美館展出,由馬克.多納迪尤(Marc Donnadieu)和梅蘭妮.貝特里西(Mélanie Bétrisey)共同擔任策展人,更是藝術家辭世後的亞洲首次回顧展,展覽集結布里攝影、繪畫、拼貼、書籍乃至書信等各式各樣的創作與生活記錄,可謂難得的全才大師,展覽規模盛大與精彩程度,實在不容錯過。
台灣、瑞士跨國攜手,
以兩大主軸、海量作品與檔案呈現豐富面向
勒內.布里於 1933 年出生、2014 年辭世於瑞士蘇黎世,終其一生都處於全球歷史的前線,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家之一。他在 1955 年加入馬格蘭攝影通訊社,並於 1959 年成為正式會員,在將近 60 年的職業生涯中,布里以熱誠冷靜的目光記錄 20 世紀後半葉的重要國際事件,足跡遍及歐洲、中東、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日本與中國,鏡頭下更不乏知名人物,如藝術家畢卡索(Pablo Picasso)、 賈柯梅蒂(Alberto Giacometti)、丁格利(Jean Tinguely),建築師柯比意(Le Corbusier)、尼邁耶(Oscar Niemeyer)、 巴拉岡(Luis Barragan),以及導演黑澤明(Akira Kurosawa)等,而他在 1963 年拍攝的標誌性肖像〈抽雪茄的切格瓦拉〉(Che with Cigar)更使他聞名於世。
這次展覽是歐洲代表性攝影博物館之一的洛桑愛麗舍攝影博物館歷時六年、對布里之作品與生平進行全面性研究的成果,並且涵蓋布里基金會(Fondation René Burri)與家族收藏,以及巴黎與紐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的檔案。展出試圖翻轉以事件或作品內容為主體的既往影像展覽印象,而是讓攝影家個人成為論述中心、事件的匯聚點,期望為大家提供全新的觀看視角,循著兩大主軸開展布里豐富多采的人生跡線,從「電影」、「結構」、「我與他者」、「切.格瓦拉」、「電視」、「馬格蘭攝影通訊社」、「中國」、「書籍」、「一個世界」、「色彩」、「拼貼」及「繪畫」等共 12 個與勒內.布里息息相關的「焦點」,展現他創作過程的關鍵元素,並以其生命中重要事件依時序貫穿其中。
展覽中將展出 500 餘件作品與文件檔案,包含原版古董照片、底片印樣、印刷樣張、影片、手工書、展覽計畫、筆記、書信、拼貼、水彩等,除了可見布里的攝影作品,亦可從他生活中信手拈來的多元創作中一睹其才華洋溢的藝術家風采,其中包含許多過去從未曝光的資料,並且除了極少數幾件收藏和作品,基於運送及存放考量而僅能以複製品替代外,其餘均為真品展出。
感受真正的視覺爆炸!
人文關懷、藝術造詣、幽默趣味他都有
布里以流利的法文、英文與德文暢行世界,他所持有的瑞士中立國護照,更讓他便於出入戰亂的國家。他拍攝的專題報導極具人性關懷,關注大時代下的人事物變遷,如蘇黎世聾啞兒童特殊學校的報導(1955)、蘇伊士運河危機報導(1956)等;經四年研究後出版的《德國人》(Die Deutschen)(1962),則是德國二戰後人民建構新身份過程的寫照。布里曾多次訪問中國,記錄下那片國度不同階段的關鍵轉變,如文化大革命前傳統中國在政治改革下的新樣貌(1964、1965年);共產黨長征五十週年紀念(1985);天安門廣場示威(1989)等。而透過報導美國總統雷根與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在華府及莫斯科的高峰會(1988),以及柏林圍牆倒塌現場(1989),布里更親眼見證了冷戰的終結。
除了極具歷史與文化意義的拍攝題材,布里的作品亦以高度的藝術性著稱。對他而言,鏡頭中的點、線、面以及光線不只是影像語彙的結構,也是攝影的腳本、節奏和韻律。他擅以出乎尋常的方式框架或分割畫面,並巧妙捕捉光線的不同層次,從下面幾張代表作品可以窺見一二:
雖然布里為人所知的作品大多是黑白攝影,但他自 1950 年代起便接受雜誌社委託拍攝彩色照片,精彩的彩色攝影亦將於本次展出,如〈尤夫,瑞士〉中一朵光亮卻模糊的黃白色小花,作為前景擺放在尤夫(Juf)── 歐洲海拔最高村落 ── 的清晰影像前,這種對比同時強化又反襯了阿爾卑斯山區予人的典型印象。
除了修習攝影,布里就讀於蘇黎世工藝美術學院(Kunstgewerbeschule Zürich)期間,也在其他課程中奠定平面設計、攝影蒙太奇乃至於線條及色彩基本技巧等的紮實基礎。他在忙碌攝影生涯之中,同時涉獵影片、平面設計、拼貼、繪畫等多元的創作實踐:他一共拍攝過 20 多部影片,1965 年赴中國亦以影片記錄,最後剪輯成《中國的兩副面孔》(The Two Faces of China);他曾為瑞士德文雜誌《你》(Du)設計封面,也曾一手將旅途中拍下的照片構思製作成書;他隨身攜帶素描本、膠水以及彩色鉛筆,持續將其拍攝照片副本裁剪、拼貼及添加顏色,有時加入雜誌摘錄、標籤、機票等;他也展露自由而即興的繪畫才華,無論是旅途中的景色描繪或觀察,或是書籍設計的初步構想、展覽佈局、報導企劃等,透過簡練的線條或色彩將思維轉譯於畫紙上,呈現其創作脈絡與多樣性。
這次展覽的所有展件並沒有一一與展品對應的說明牌,而是在展區入口處放置了精緻、詳盡的介紹手冊,「勒內.布里:視覺爆炸」邀請觀者自由瀏覽,沉浸於沒有標題的影像、文件與物件,並在它們的細節處、或是布里自己補充的說明文字裡尋找意義,對於有興趣深入了解的故事,則能在手冊中細細一覽。且讓我們恣意探索,走進勒內.布里的人生故事,也走進我們的歷史之中。
「重要的是將你自己經歷過的強烈感受融入到畫面中。否則它就只是一個文件。」(What counts is putting the intensity that you yourself have experienced into the picture. Otherwise it is just a document.)— René Burri
💥 跟著策展人 Mélanie Bétrisey 探索 3 種有趣的逛展看法! 在勒內.布里攝影展逛 1 天的 3 種看法:專訪策展人 Mélanie Bétrisey,解密引領「視覺爆炸」的 20 世紀跨界先驅
勒內.布里:視覺爆炸 ○ 展期:2023/3/18(週六)- 6/18(週日) ○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3A、3B 展覽室(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 更多資訊:官方網站 / FACEBOOK
資料、照片提供 / 臺北市立美術館
文字整理、編輯 / Irene Lin
首圖封面 Banner 照片 / 右上紅色長廊照片為 Kris Kang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