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青田街巷弄,我們來到趙廣絜如今的住處。身為 Blueburn 主唱兼吉他手,她在台南長大,大學則在新竹就讀,台北是她長住的第三座城市。拍攝那日又下著陰雨,厚重的雲層讓午後三四點的天空都顯得灰暗憂鬱,我問她是否想念台南的陽光,她說:「下雨是挺煩的,不過新竹其實也沒好到哪裡去,每天風都很大,我們都說那裡是『沒有瀏海的城市』,所以也習慣了。」
她高中是籃球隊隊員,但在 19 歲那年傷了膝蓋,做手術將韌帶換掉,無法再做高強度的運動,會開始密集地彈吉他也是在那段養傷的時期。「因為不太能行動,為了打發時間,只能拿起在宿舍裡彈吉他。」練了有些成果後,便去報名吉他社的成發,開始站上台演出,她還記得當時選的曲目是洪佩瑜的〈踮起腳尖愛〉。
適應力很強的她,大學住了四年四人宿舍,與室友相處融洽,也從沒想過要搬出去找房子,直到上台北有了自己的房間,才意識到有獨立空間的美好。如今搬過幾次家,我問趙廣絜有什麼東西是總會帶在身邊的,她立刻回答:「手機、鑰匙、錢包。」如口訣般快速說完後,她笑了出來,「你們企劃不是要寫這種的對不對?」然而作為對照組或許也滿有趣的,我請她多分享一些細節。
趙廣絜說,打從她第一次搬出家門,就清楚意識到接下來搬遷進的住所都是「臨時住處」,自己終有一天會搬走,因此大部分的東西都留在台南老家,只帶了需要的東西。「我不會刻意把住的地方打造成『家』,對我來說那只是一個休息的地方。」像是許多人會在牆上貼拍立得、明信片等紀念物,她從沒有想過要做這些佈置,「感覺會讓我分心。」
分心?這個特別的形容詞立刻引起我的好奇,我追著問。她說:「我可能也有過對物品很依賴的時期吧,但前陣子台南老家也要搬家,不得不丟掉一些東西,就發現斷捨離對我來說並不太困難。」想了一下,她又說道:
「我覺得只要開始依賴一個東西,我就會變弱。」— 趙廣絜
講到這裡,她突然站起身,「但如果你需要的話,我還是有一些東西可以介紹啦。」用彷彿交作業的語氣,趙廣絜拿出一張鼓皮,說是北愛爾蘭樂團 Two door Cinema Club 來台演出結束時,鼓手丟下台被她搶到的,然而馬上接著說:「但他其實是 Session Player,不是團員,所以好像紀念價值也沒這麼高。」
我試圖引起她的情緒,誇張地提出假設,如果某天回家發現鼓皮遭竊,她會有什麼反應?她回答得無所謂,「又不會怎樣,只是一張鼓皮。」
看見我的表情,趙廣絜又指了牆上的 Taylor Swift 和 Billie Eilish 的海報,這是她兩個偶像,供在桌前,寫歌時將她們當作靈感之神膜拜。我故技重施,問她若某天回家發現冷氣漏水,海報全都壞掉了該怎麼辦?「還好啦,也不是什麼限量商品,只會想說『爛冷氣』。」她冷靜地說。
與過去接觸過的創作者不同,趙廣絜表現出來的特質相當務實冷靜。與她聊天,我總感覺她有個很堅固穩定的內在,才能讓外在世界雲淡風輕地經過。有形的事物終有消失損壞的一天,若不對物品過度依戀,或許就能活得輕盈一點。
I Wonder … 趙廣絜的房間異想
Q:想像一下,有個朋友從沒去過妳家,會跟這個朋友描述自己的房間長怎樣?
有點小,放了很多器材,沒什麼裝飾的「直男房」(笑)。來我家通常待在客廳就好了,房間不宜會客!Privacy~~~
Q:對於居住空間,有什麼絕對不能妥協的地方?居住空間、國家或城市地域的不同,對於個人創作有什麼影響嗎?
從外面回來沒洗澡不能上我的床,因為我很懶,都超久換一次床單,所以不能髒!這樣可以撐比較久再洗!(大笑)
我沒待過國外,開始寫歌後幾乎都在台北,房間也不一定是我創作起頭的地方。我很常在外面走路的時候寫歌,要進到房間錄的時候,應該是已經寫好了、只差編樂器跟錄起來而已的狀態。
Q:除了睡覺,最常在房間做什麼?
彈琴跟錄音、玩阿發(室友的貓)。如果不出門也沒有特別的規劃,就會叫 Uber、看 Netflix 和籃球,然後叫朋友來家裡聊天,八卦講一整天!
Q:有什麼東西,無論妳是搬家或是出國短居、巡迴,一定會帶著一起移動?這個東西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呢?
手機、鑰匙、錢包,還有護照(?)出國或去表演墨鏡一定會帶著,Rock Star 必備。除了樂器和電腦以外,最值錢的是相機,我有很多台。
Q:若可以隨意去一個人家玩、看看他家長怎樣,妳會想要造訪誰呢?
球星 Stephen Curry 或是 Klay Thompson 的家,頂尖運動員的家一定很豪、很懂享受,而且搞不好會內建籃球場。
房間的心臟|趙廣絜 插畫主視覺(繪製|HENG Hsu)
ABOUT |房間的心臟 💙
遊走於演唱會製作與 Live session 拍攝之間的製作團隊 semi,早在 2021 年夏季便開始於 YouTube 頻道推出居家系列影片《ROOM SERVICE》,一如其名,拍攝音樂人於自家以最愜意、放鬆姿態呈現的表演,從耳朵、眼睛到心緒,帶來私房享受般的 ROOM SERVICE。
窺視創作者生活環境的同時,我們也好奇:一個人與一個空間,是從哪一刻開始產生聯繫,進而得到歸屬之感?當這個角色出現,該處就從「空間」成為「房間」,賦予環境獨特的生活氣息,房間也因此有了勃勃跳動的心臟。除了音樂人們的《ROOM SERVICE》影像,semi 更特別與 WONDER 攜手,以「房間的心臟」為題展開四篇特談連載,並由擅於以簡明寫意線條帶入生活場景的 Nite Studio 操刀繪製主視覺;後續並延續為長期專欄,持續由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小說首獎的新銳作家 鍾旻瑞 訪問及執筆,並由攝影師 鄭曼姿(Manchi)簡約而舒服地捕捉閃爍動人的影像,並與不同藝術家合作繪製視覺,在與創作者們的私房對談中,找出那顆耀眼於他們房間的「心臟」。
💙 點此看更多「房間的心臟」專訪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