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綠連綿的大山與湛藍無垠的大海環抱著,臺東這塊土地,涵養了臺東人做自己、過自己的生活、長出自己的藝文精神;參與文化,就像創作者分享了一段人生切片,而參與者投射了一段生命經驗。隨著近年來持續推動藝術下鄉,整個臺東儼然成為一座無牆的美術館,成為藝術家、創作者移居的謬思之地,更是許多人心靈的原鄉。這些滿載的能量,促使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推動全新的「台東藝文平台」誕生,整合充滿臺東意象的設計及新識別形象,在 2022 年末之際上線,為大家打開生命力滿滿的臺東藝文之窗和逛覽體驗!
此番我們邀請到幕後的策劃團隊分享「台東藝文平台」網站和新識別形象的設計初衷和亮點,由臺東縣政府文化處副處長劉俊毅、操刀網站與識別設計的「版塊設計 Block Studio」創辦人暨總監李明,以及臺東設計中心營運計畫主持人及藝術總監吳孝儒,分別從政府、設計師、肩負公部門與設計單位溝通橋樑的三種角色出發,帶大家看見「台東藝文平台」如何揉合大山大海的文化地景、串連線上與線下,展現豐富多元的藝術生態、自然風土和人文地貌。
翻轉政府官網人設,
以數位轉型帶動藝文串聯及全新發展
說起推行嶄新「台東藝文平台」的起心動念,臺東縣政府文化處副處長劉俊毅帶著親切的笑容說道:「出發點很單純,就是希望跳脫原有的架構,站在使用者的立場思考,而不是傳統地從政府單位自己的立場來構想網站。制式的政府官網往往混雜各種官方資訊,讓需要查詢藝文活動的民眾很難其門而入,臺東有很多很棒的展覽和活動,但以前常常收到一樣的反應,大家都說『你們的網站很難用!』」也因此,文化處便積極期望透過數位轉型,提供更直覺的查詢檢索,讓看表演和展覽、參與藝術季活動變得更容易,也確實,這次的合作展現了劉俊毅口中「讓專業的來」所應有的尊重:「原本以為會窒礙難行、摻雜層層考量和意見,但在討論和設計過程中,發現大家的共同目標是一致的,進行得也相當順利。」負責設計的「版塊設計」創辦人暨總監李明也分享了這回令他印象深刻的經驗。
以山海為景、人文為本,「來到臺東,不經意就能融入周遭的藝術創作,也許是排隊買炸雞的等待期間、下午散步去海邊看夕陽的時候。」副處長興奮表示,全新的「台東藝文平台」可以說是集結文化力、資訊力、數位力、藝文力和未來力於一體,不僅將鑲嵌在大山大海的文化地景化為平台首頁的臺東限定藝文地圖,歡迎著造訪者開啟細細探索臺東的藝文視角,網站並以豐富的藝文活動為主體,透過選單配置設計,整合收納文化處公告、場地申請等行政資訊,改善過去大眾獲得藝文資訊的管道分散,有時靠追蹤粉絲專頁、有時偶然看到街邊的海報、有時靠朋友口耳相傳,往往與活動擦身而過或錯過時間的問題,讓參加藝文活動不再靠運氣;同時納入過去以紙本發行方式提供自由索取的《臺東藝文月刊》,展現數位力的實踐。「台東藝文平台」作為「臺東縣政府文化處」的官方網站,期待以生動活潑的視覺設計,加上友善便利的介面,翻轉過去制式的「政府官網」印象,期望這個平台成為大家探索臺東的共同語言,在未來帶動藝文串聯及發展運用的無限可能。
鑲嵌於大山大海的新設計意象!
點亮臺東藝文的網站亮點解析
2015 年至今,李明所創辦的「版塊設計」擅長以跳脫形式的「動態特效」,為網站帶來多層次的視覺與互動體驗,並於短短幾年內獲得多項國內外大獎肯定。問到這一次為「台東藝文平台」設計全新的形象識別與網站視覺,背後的靈感啟發來自哪裡?李明燦笑著答道,自己其實為了這次的設計案而造訪臺東幾回,每次都要不斷盯著地圖:「我自己就是這個網站的目標使用者!身為都市小孩的我,以前沒有機會探訪臺東,對這片土地保有自然、原始且神秘的印象,很需要藝文平台的引領和探索。」
形象識別上,李明透露最初其實一共提了四個版本,最終共同選擇出的這款設計,他汲取「自由」和「野性」的生命意象,以「有山有海」、「有靜有動」為關鍵,延伸和貫穿所有設計元素,分別透過「山」表達與大自然連結的原始野性;「海」展現藝術流動的瞬息萬變、波濤洶湧;「靜」展露後山寧靜的包容性,安穩卻具有力量,醞釀著藝文創作的豐沛潛能;「動」象徵表演藝術中戲劇、舞蹈、音樂的情感傳遞,他同時觀察到「臺東充滿著多元文化的融合,作品蘊含濃厚的手感氛圍」,於是運用版畫拓印帶有雕琢、噪點、粗糙的特色,表現充滿溫度和自然野性的精神,也映襯著臺東豐富迷人的意象。
即便藝文平台網站的資訊量非常複雜、龐大,李明仍決定保留視覺動態的重點體驗,放在首頁的呈現:
「進入網站宛如望見太陽從東邊升起,光線穿透雲端,任思緒自由翱翔天空,以由上往下的視角,緩緩俯瞰整個臺東的樣貌。」— 李明
他並以滾動方式做出動態效果,帶出雲霧繚繞、微風吹拂的輕盈氛圍,「首頁地圖結合拖曳式網頁設計,期望創造出『虛擬觀光』的效果,讓使用者擁有更深入的互動性!」UI 介面則透過細膩的圓角設計,體現臺東具多元包容性的特質;而繽紛的色彩配置也是新平台讓人耳目一新的功臣,呼應臺東壯麗地貌交織而成的美景,提取地理環境、在地植物的特色延伸出色彩系統,甚至特別為了這次的識別設計規劃了完整的應用規範(Guideline),幫助平台在未來也能持續維持視覺設計的一致性。
除了用美感抓住觀者的目光,整體網站也藉由 Google 建置地圖導覽功能,整合複雜多元的藝文活動、藝術季展品地點,選單設計亦力求清晰、簡明,以藝文受眾的需求為首要考量,列出重點目錄單元,其餘場地租借、行政申請、公開財報等事項則都整理收納到漢堡選單(Hamburger Menu)中,兼具生動有趣的視覺共鳴與資訊機能性,又不失公家機關網頁應負有的功能與任務,李明邊說明邊輕快地說:「完成這個案子後,有機會真的會想到臺東度假,甚至一次就住個半個月到一個月也好!」
以獨有美學成就價值:
與其追求第一,不如成為唯一
身兼臺東設計中心營運計畫主持人及藝術總監的吳孝儒,同時亦是「無氏製作」創辦人,他認為設計的表達,不僅在於美學與包裝,更是連結在地產業與日常生活的一種修辭工具,長期帶領團隊以「型隨在地 / form follows story」為座右銘,持續用行動實驗、落實至文化風格脈絡之中;他對臺東有著獨到觀察與思考,曾操刀 2021 年臺東全新的形象月曆,並從「慢」的多元想像出發,發起一系列「台東慢波計畫」,包含暢聊臺東山海人事的「台東慢波電台」,還有以在地聲音出發、以設計美感為工具的「慢波提案」等。
吳孝儒侃侃談起上任以來,他眼中「臺東」在文化創意、藝文發展的獨特之處,他認為:「在這片土地上,因應環境誕生出解決事情的方法、看世界的角度是難以取代的。」大海的寬廣遼闊、山林的豐沛生態、文化的多元融合,臺東得天獨厚的環境使他領悟:設計不僅是視覺上的展現,更是親身踏入自然去學習、依據地方需要而生的過程;設計並非萬能,不是所有事物都能被設計、需要被設計,「在這裡,許多制式化、學校教導的做法都不管用,而這種地方產生出來的智慧往往令人驚艷。」
這一次,吳孝儒以政府和大眾美學溝通的角度導入,牽起臺東縣政府文化處和版塊設計的連結與溝通,問他如何為藝文平台的設計定調?吳孝儒表示:「我們做的事情都只是『加分題』,因為臺東本身就擁有足夠豐富、珍貴的藝文故事。」提取當地獨樹一格的靈魂,在剛好的狀態中,以更好的方式呈現和分享,盡可能「昇華、優化多於創新」是吳孝儒期望為臺東做的事。
「臺東依山傍海、加上地形狹長,南北海岸線長達 176 公里,導致許多好的展品很難被好好宣傳與看見。」他舉例,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中,許多作品和自然環境、地形地貌或空間美學完美結合,卻四散於難以抵達的特殊場域,「進行藝文平台發想和實際執行的過程中,地圖路徑的劃分最困難。」臺東豐富的地貌涵蓋了高山、縱谷、平原與海岸,在風格個性、人文思維上都有著相異的差距,同時影響著藝術季獨特的景觀:
「最後我們決定用縱谷線、海岸線、南迴線、市區這些更接近地方、在地人的路徑和區分方式來規劃地圖,選擇插畫的活潑形式展現,在視覺上快速連接當地的意象。」— 吳孝儒
「我們期待藝文平台裡的索引地圖,就像探索當地的神秘藝文寶藏圖,帶領大家感受臺東偏遠角落的美好發現。」除了將藝術創作作為橋樑,分享臺東自然與人文的對話,臺東的人文和故事正是這裡最珍貴的一切,吳孝儒相信「與其創造遙不可及的第一、不如成為貼近日常使用者體驗的唯一」,藉由「台東藝文平台」的記錄形式,將臺東緊鄰山海的生活美學、自然資源、族群文化、藝術創作更完整呈現,他熱情分享道:「臺東這片土地,擁有非常神奇和迷人的能量,當你願意用非物質的層面去思考喜歡的事,構築理想的熱情因而變得很純粹、很簡單。」未來,或許想起臺東藝文,你便會想到這個平台,隨著越來越多人親身體驗臺東的魅力,更有機會激發無窮的潛能,觸發全新的美學能量。
📣 「台東藝文平台」即將正式上線!更多資訊請鎖定「臺東縣政府文化處」FACEBOOK 粉絲專頁 📣 看見更多臺東多元藝文風貌:探索島嶼邊際的藝術能量!從在地到國際,跟著三位策展藝術家揭開臺東的多元藝文風貌
Wonder More: ○ 臺東,需要設計嗎?臺東設計中心重新開幕,首推「慢波電台」放送在地聲音! ○ 傳遞在地最真實的聲音!台東慢波電台邀請音樂人 PUZZLEMAN 與十六等知名 YouTuber,開啟 「慢」生活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