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 Waplington 在拍攝系列作《客廳 Living room》時,給觀眾帶來一種紀錄片式觀感,畫面中的人物與他沒有眼神交流,他於他們而言,是一個熟悉到可以毫不忌諱和被忽視的存在,正如家人不會因為我們在場而小心翼翼控制著打嗝的音量。
對於觀眾而言,這則是一個全然陌生家庭的客廳,但因為 Nick Waplington 的介入,對私密的褻瀆感被消解了,跟隨他的目光,我們的視角也可以自由出入在他們客廳的每處縫隙。
雖然《客廳》更大的層面上講的是英國 80 年代工業崩潰下的貧困工人階級生存現狀,跟以悲傷的小說化影像描繪此般崩塌的 Chris Killip (其代表作《此地 In Flagrante 》記錄了英國去工業化的縮影)不同,Nick Waplington 是中立的,他並未表達出任何社會見解,只是使用鮮明的色彩和幽默的語言捕捉這個家庭的日常生活:他似乎和這家人融為一體,每日一同起床、在清晨孩子們的吵嚷中進行早餐、收拾滿地狼藉,並終於能在午後小憩一下。
是的,他長時間存在於他人的私密空間中,他的眼睛帶我們看到這家人的地毯變了顏色,而廚房裡的櫥櫃已被改造成了吧檯。
敘述的親密性必須經由時間達成,同時因全方位的空間感而完整,Nick Waplington 已然是一臺被隨意放置、不停止工作的家庭 DV,他自然地掌控著家庭公共領域的中心「客廳」,記錄他們的爭吵、歡笑和愁眉苦臉,我們便看到他們的每一個週六,如同我們自己的,也看到歷史中個體在苦悶中孜孜不倦的倔強與嚮往,如同每一段歷史。於是,《客廳》的畫面旁白絕不是「他們是被保守政府忽視的千萬個家庭之一」,而是:「嘿,看看我們這一家!」
Wonder More:
○ 身處猛烈的青春之中:私攝影鼻祖 Nan Goldin,展現未經修飾的魯莽與狂暴
○ 坦率記錄日常隙縫 − 美國街拍攝影師海倫 · 萊維特,捕捉關於紐約街頭的那些靈光片羽
Source:loeildelaphotographie
核稿編輯:洪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