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認識一個樂團的起因很有意思,是因為聽覺?視覺?還是因為感覺?在數位時代裡,大數據可以便利地推薦樂曲給你,即使是以標籤分類、而非有系統地推送,沒有了先入為主的意念選擇,或許才是輕鬆接觸音樂的最好方式,即使這句話存在的本身就是個矛盾。
基於這幾年大概都不太能出國,在 2021 年的夏天,相信台灣有許多人都一起線上參加了 FUJI ROCK FESTIVAL(社群上又常簡稱腹肌、富士搖)。打開 YouTube 就有三個頻道免費看,音樂祭本來就是認識新團的機會,經過週六晚上收音不好的 King Gnu,以及讓資深樂迷哭翻的 The Spellbound 後,星期天的午後時分,這個團名、歌曲、顏值都會讓人留下印象的樂團,即使從來沒聽過,但是發現放著順順聽,抬頭看一下螢幕,就不自覺地坐下來看完整場表演。要說聽覺、視覺、感覺,都挺不錯。
在這之前,如果有聽過羊文學(羊文学,hitsujibungaku),基本上都是從網路分享或是大數據推播而觸及,不過前提往往是平常就關注著日本音樂。基於地域性及運算法使然,即使是 YouTube、Spotify 或 Apple Music,都得要先點開與日本有關的音樂人,才會被推播到更多日本音樂;然而對在台灣的我們來說,更多的是歐美樂團以及台灣在地音樂可以聽、在地音樂祭可以去,所以如果要把羊文學跟平時大家更耳熟能詳的台灣音樂創作者連結,那麼或許可以這麼說:羊文學或許是清新些的 LÜCY、詩意些的雀斑樂團、歡樂些的 deca joins、輕鬆些的 Tizzy Bac。對現在的樂迷們來說,要接觸一個新的樂團,已經不太需要以往的「標籤」,所以不妨就用很 Old School 的方式,試著想像看看上述的形容,然後點開 YouTube,很可能就會按下訂閱「羊文學」了。
三名團員都才 20 多歲的羊文學,以主唱塩塚 MOEKA (塩塚モエカ)為主創,加上貝斯手河西YURIKA(河西ゆりか),以及男鼓手 FUKUDAHIROA(フクダヒロア)組成。官方說法是,團體原本起源於高中組團,翻唱像是東京事變、Chatmonchy,甚至 9mm Parabellum Bullet 的歌,後來從五人改制為三人樂團,再經歷更換樂手,原本彈吉他的河西和自學打鼓的 FUKUDA,看到社群上招募樂手的廣告而加入,才成為現在的羊文學。
日本的流行音樂市場跟環境,經過數十年來的累積,比起其他國家,對年輕人來說是相對完整的,更簡單地說,是還保留著夢想跟理想的空間。剛開始時,羊文學在一些小型會場演出,團員們自製 CD 販售(他們還自己繪製封面),後來與唱片公司 felicity 簽約,獲得了更多資源與機會。說到這間唱片公司,他們有著從 90 年代澀谷系開拓市場的經驗,即使旗下藝人都不算超大咖,卻都擁有極大的自由度,而不是像某些以自家風格為訴求的唱片公司。必須要說,除了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畢業的塩塚 MOEKA 自身帶有的能力跟魅力之外,felicity 給予的協助,確實讓羊文學的形象更具整體感 ── 一個新的樂團,在一年內不僅拍了 MV,還參加了 FUJI ROCK 演出,甚至到海外表演,雖然都不是主秀,但卻是難得的機會,而且隔年還發行了完整專輯呢。
羊文學也開始在東京許多場地進行了眾多合作企劃,邀請其他音樂創作人一起演出。接著,羊文學的歌曲開始大量與網路劇、電影、動畫合作。如果談及羊文學的音樂讓人擁有的第一印象跟聯想,或許會提到像導演岩井俊二的作品。羊文學的第二支 MV〈Step〉,找來岩井俊二極為讚賞的女演員轉任電影人、作為新銳導演的松本花奈執導,岩井俊二本人更主動協助監製。
這個特點似乎也成了羊文學的特色,之後的每一支 MV 都有年輕演員參與,導演也都是新一代的影像創作人;少數沒有演員參與的,卻有像是超級資深的深津昌和(Fukatsu Masakazu)擔任導演的作品,例如單曲〈天氣預報〉。說真的,看羊文學的 MV,就是很日系,很不願意被說成文青的文青感,因為她們從不是那種刻意要唱雙語來展示國際觀的樂團。
在 80 年代前,日本大量吸收西洋流行元素;到了 90 年代時,他們開始把東西元素合併並轉化成自己的風格;到了千禧年之後,日本音樂圈已經有了自己的樣貌跟脈絡,甚至發展出專屬於日本的流行音樂文化。很有意思的是,日本受到歐美流行文化影響非常深,無論在各個領域當中都是,以音樂而言,在 90 年代末期開始,出現了非常崇洋的一群,也慢慢地帶來一些變化,比方說 DRAGON ASH、RIZE、PAY MONEY TO MY PAIN、ELLEGARDEN、ONE OK ROCK 這類在台灣也很有知名度的樂團。而當初最具國際觀的澀谷系,反而將這些歐美元素內化了,逐漸也變成了另一種自己的獨特風格,比方說 Suchms、Nulbarich 這些團體,當然更有 Nujabes、mabanua 這樣的音樂人。
如果要說羊文學的音樂類型,雖然也有著發展脈絡、聽得出受到的風格影響,不過若是硬要加以分類,似乎沒太大意義。
在千禧年之後出現的音樂,已經很難用以往的分類和標籤來定義,新世代的聆聽者們早就習慣用偏好而非類型來選擇音樂。舉例來說,同樣樂風的不同樂團,對某些人來說就是不能放在一起聽,畢竟對創作者而言,他們也是從各種音樂風格中尋找自己喜愛的方式呈現。一定要分析的話,以形式而言,後搖滾、後龐克、清新搖滾,羊文學好像都有那麼一些,但又很不貼切。細膩跟感性,優美卻仍有著搖滾樂的厚實感,當然,還有著塩塚 MOEKA 的魅力 ⋯⋯ 如果要很不負責而直覺地形容,那或許是兩個字:舒服;她們同時有著來自歐美樂團的元素,也有著日本後澀谷系(這是自創詞)的影響。要說是 Sigur Ros 遇上 miwa?好像有點難想像,但確實是這樣的感覺。
在與 SONY MUSIC 旗下的 F.C.L.S. 簽約後,台灣也可以買得到羊文學的 CD 了(重點不是 CD 本體,而是有海外發行的機會)。先前音樂媒體平台 宇宙電波 訪問羊文學時,主唱塩塚 MOEKA 表示曾因為畢業旅行而到過台灣,還剛看完了三部侯孝賢的電影;貝斯手河西 YURIKA 跟鼓手FUKUDAHIROA 雖沒有詳細說明,卻都不約而同地認為台灣有許多很棒、跟羊文學有些類似的創作音樂。
羊文學在今年四月份發行了新專輯《our hope》,收錄了近期非常多極受歡迎的單曲,像是動畫《平家物語》主題曲〈光るとき〉、動畫電影《海岬的迷途之家》主題曲〈マヨイガ〉、電影《流れ星を待つ夜》主題曲〈ワンダー〉等。透過網路傳播,再加上無論是音樂、影像或是氣質、外型,羊文學都非常合台灣樂迷的喜好,也使得她們在台灣已經有著不少粉絲。雖然因為疫情而沒辦法自由自在地前往日本,甚或是在台灣看到羊文學的表演,不過先透過網路、透過團員的 Instagram 認識他們(包含塩塚 MOEKA 個人的 Instagram!),相信會有更多人都被圈粉,並一起期待未來能看到羊文學的現場演出吧!
🎧 WONDER 也即將釋出與羊文學相關的特談專訪,請大家拭目以待!
照片提供 / SONY MUSIC TAIWAN
核稿編輯 / Irene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