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節日,同樣的名目在不同國家所代表的意義、甚至日期都不盡相同,不過 4/22、4/23 接連迎來的世界「地球日」與「閱讀日」,倒是全球都懷有同樣的意識與目標,各個國家的政府、媒體或相關組織都會在這幾天積極響應活動,身為地球公民的我們雖然大致明白這些日子的涵義,卻常常因為不知從何下手而鮮少實際行動 ── 或許我們不用想得太複雜,從觀察自我的「生活」甚至「心靈」著手,慢慢起步就好。
適逢世界閱讀日的今天,我們為你精選一份恰能呼應世界地球日、學習與自然共處和清淨心靈的嚼書單,讓大家能藉由閱讀,從不同面向和層面試著感受「永續生活」的意義。
知識補給|世界地球日與閱讀日從何而來? 🌎 4 月 22 日「世界地球日 Earth Day」的成立源於 1969 年「聖塔芭芭拉漏油事件」,當年位在美國加州聖塔芭芭拉外海岸的一處油井嚴重漏油,導致上萬隻海鳥、海豚等海洋哺乳動物失去生命。隔年,美國威斯康辛州的參議員蓋洛尼爾森(Gaylord Nelson)號召了 2,000 萬民眾為地球走上美國街頭,這場大規模集會促使美國國會通過數條環境保護法令,並將那場遊行的日期訂定為「世界地球日」。每一年的地球日都有不同主題,今年第 52 屆世界地球日則以「投資我們的星球 Invest in Our Planet」呼籲全球公民落實綠色經濟及永續商業模式,透過實際行動守護環境 📖 4 月 23 日「世界閱讀日 World Book Day」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於 1995 年訂定,會選在這天是因為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西班牙著名文學大師塞凡提斯與中國南宋理學家朱熹巧合地都於這日辭世,同時也是多位著名作家的誕辰,除了向這些文學家表達敬意,也鼓勵世人飽覽書籍、享受閱讀的樂趣。世界閱讀日的正式名稱其實是「世界圖書與版權日」,也盼望大家更注重版權,給予這些為文學發展貢獻的人更多尊重。
📖《把自己送回自然》
讓我們把自己送回自然:
在森林芬多精裡、在海浪聲裡,重拾療癒與覺察之力
如果還不知道怎麼「愛地球」,就先從認識腳下這塊土地開始吧!首本推薦選書《把自己送回自然》系列套書,是由花蓮在地團隊「寫寫字 採編學堂」出版,他們於每年 10-12 月開課,招收 10 位在地年輕人學習採訪編輯,以出版、展演活動等方式來關注一個在地議題。
在《把自己送回自然》的每一冊裡,開頭都以漫畫來揭開序幕,而漫畫裡的主人翁就代表了作者群,象徵引路人的角色,一步步地引領讀者回到自然的懷抱。透過反覆行走的過程中,覺察自己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如此扎實地踩在養育我們的土地上,那一刻我們將與自然連結,讓我們能以更柔軟的態度傾聽並接納自己與周遭世界的聲音。
📖《跟一棵樹聊天,聽他的人生哲學:溝通師的 37 堂植物療癒通心課》
走入山林聆聽樹的人生哲學,
「挑食」才能免於慾望的污染
還跟著《把自己送回自然》系列書漫步在林間時,不妨試著「與自然對話」、「聆聽山林的聲音」, 透過實際走訪,與大地共處之時,也從中學習讓心靈也能澄淨的人生哲學。《跟一棵樹聊天,聽他的人生哲學:溝通師的37堂植物療癒通心課》的作者春花媽是一位動物溝通師,平常除了跟動物聊天,也很喜歡跟植物說話,從他們的對談之中,得到的不僅是新的觀點與啟發,還讓我們能用更加謙卑、友善的態度面對所處的環境。
當植物遭受水、空氣或土壤污染,吸進一些無法消化的成分,可能就會導致不適、甚至受傷,但他們依然只能依循「本能」繼續吸收,「污染」他們的身體。人類也時常會吸收無法消化的成分,只不過多半是因「慾望」而吃進身體不需要的東西,別忘了我們有「挑食」的能力,更要懂得清楚地辨別「需要」與「想要」,並謹慎地加以選擇。
📖《Exercises 練習》
運用圖像的力量,
藉由「練習」獲得心靈養分
當我們回到了家中,又或者因為近年的疫情而只能坐困在家,看似與外界中斷交流的期間,也能透過書本滋養富足的身心,讓自己真誠地擁抱世界。
不種奇亞籽的藝術家 Chia 奇亞子 用擅長的鉛筆、蠟筆、顏料等媒材,以純樸的筆觸帶領讀者探討「自我」的定義,從中找回心靈的力量。在其獨立出版的書籍《Exercises 練習》中,她拋出「渴望」、「自由」、「剛柔」、「沉潛」等四個主題,或許說再見很難、解放自己很難、維持溫柔真誠很難、沉著守護自己更難,但沒關係,只要我們相信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有它的理由和要帶給我們的考驗,就能試著藉由「練習」一次次地進步、從中獲得新的能量,慢慢地成為更好的人。
📖《藍色潮間帶》
以微科幻漫畫描繪「心」的交流-
短暫交會的美好瞬間,化為更加深沉的寂寞
最後一本推薦選書是由動畫編導楊朝皓與漫畫家葉馨文合作的微科幻漫畫《藍色潮間帶》,故事背景設定在遙遠的未來,人類都離開以後,僅剩機器人留在地球執行著生態復育的工作。某一刻,原本毫無交集的兩個機器人開始閒聊、交換經驗以排遣寂寞,然而,再氣味相投,這終究只是一次短暫的相會。
原本是為了排遣寂寞,寂寞卻在分離之後像浪潮般席捲而來。相遇、離別,看似不斷循環的過程,其實沒有習慣可言,每次都是新的體驗,需要重新適應。為了讓這股感覺被沖淡一些,我們只好許下一些未必會實現的諾言。
雖然本書的主題同樣不是探討環境,卻也藉由融合「生態復育」理念的背景,展開對現代人的寂寞、孤獨與憂鬱的探討與療癒,而精美的裝幀更將在閱讀時為視覺、觸覺帶來另一種享受。
如果還不知道怎麼愛地球,跟著這份地球日嚼書單,先從認識腳下這塊土地開始 ,接著實際走訪、從自然中學習人生哲學,在回到家中之時,也持續讓書本孕育豐厚、清淨的身心,從與外在環境的連結到對內在心靈的覺察與自省,善待自己,正視每一個對環境、對人生做出的選擇,透由這樣的正向循環,實現永續生活的美好可能。
Wonder More: ○ 種下與地球共好的信念!漫步「未來花園」永續體驗展,遨遊明日世界的美好之境 ○ 用「廢棄牛骨」打造的再生插座 Elos,兼具永續與美學還能自由轉動角度 ○ 看更多 嚼書單 🌎 閱讀更多 永續生活 主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