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因此孕育出豐富而瑰麗的文化和生態風貌,然而在這座小島以外的地方,是不是也有尚未映入你我眼前的獨特風景?扎根於台灣的《島嶼城誌》,便是創辦人李依佩於一次藝術交流後,從中受到啟發,隨之開展出的獨立刊物。
李依佩過去曾參與韓國總體當代美術館(Total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舉辦的活動而前往印尼泗水,並參與 2018 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文化項目中的「蠟染故事(Batik Story)」計畫,她跟著當地人學習著使用蠟和壺筆於布上繪畫,接著將布浸染天然顏料、待顏色乾了之後,使用油水除去布上的蠟,一次次重複同樣的步驟,過程不但繁複嚴謹,也因為菲律賓與馬來西亞策展人的安排,當地傳統工藝得以運用跨領域的方式延續,促使她思忖社區的蠟染學校該如何發展,以及企業社會責任與文化工藝的可能性。
由於親身感受到思想的碰撞,她開始將這難得的體驗記錄下來,除了開設線上藝術平台之外,更特別推出紙本刊物,希望保留回憶之餘,也能分享給其他有意進行相關計畫、活動的人。創立至今,如刊物名稱,《島嶼城誌》將視角聚焦於東南亞等島嶼國家的藝文動態,訪問對象為台灣設計師、社區和電影工作者,還有來自新加坡、柬埔寨、越南、印尼、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藝術家,面向對島嶼文化、電影和閱讀感興趣的族群。
李依佩自認為《島嶼城誌》是既佛系又隨興的小誌(zine),儘管採不定期出刊的模式,仍時不時會收到讀者詢問下一期什麼時候會發行的訊息,這或許是因為坊間鮮少專注於東南亞藝術家的採訪報導,而且是提供中英雙語的小誌,著實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我覺得『自由』是《島嶼城誌》的靈魂,一樣的靈魂自然會相遇。」— 李依佩
至於《島嶼城誌》未來的發展,除了維持不定期發表刊物的傳統、參加藝術書展與講座之外,也開始探索世界各地的島嶼性文本。此外,因為有感於疫情期間藝術家面臨到衝擊,李依佩思考著若能將他們所積累的創作想法和生活態度與更多讀者分享,那該有多好?抱持這樣的想法,她計畫將觸角伸到 Podcast 平台,期盼能搭起藝術家與大眾間的橋樑,此舉不僅是互相支持、打氣,更希望能喚醒越來越多渴望探索島嶼藝文的靈魂共鳴!
島嶼城誌 Facebook / 官方網站
照片提供 / 島嶼城誌、李依佩
核稿編輯 / Irene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