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也喜愛美國 20-50 年代電影的懷舊氣氛,《La La land》在 2016 年的一場致敬,可能對你來說並不陌生。當時導演 Damien Chazelle(達米恩·查澤雷) 融合歌舞劇的拍攝手法,導出眾人在洛杉磯的談情與追夢,讓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影像美學又再度被眾人提起。
如果說《La La land》是送給電影之城洛杉磯的一封浪漫情書,那藝術家 Alex Prager 的影像,則是將經典風格包裹於影像表層,「復古」對她而言是直闖人心底層的迷惑手段,試圖創建屬於洛杉磯的特殊審美。
畫面的極端特寫與游移曾在經典電影中被大量使用,尤其是在塑造驚悚氛圍時更為常見,Alex Prager 也善用這點帶出觀眾的不安。在《Despair》裡僅僅四分鐘的片長,將演員 Bryce Dallas Howard 在結局裡的「墜落」,通過電話亭的一通電話道出,節奏變化十分快速,承接片尾憂愁、慢步調的蒙太奇敘事,致敬希區考克的電影《The Birds》裡的情緒構圖,爾後利用超現實、高飽和的色系,將電影片廠中細膩的人物妝法及場景佈置調度至她的靜態影像中。
隨著場景戲劇化的陳設給人時刻的詭譎流動,新黑色(Neo-noir)電影美學的怪誕張力在她的影像中不言而喻,這股迷人的顏色調性,便是深受彩色攝影之父 William Eggleston(威廉·埃格斯頓)的影響。
起初,她以街拍為起點開始探索日常,「我記得我的第一張照片是全黑的」她嘗試將底片盒打開曝光,並期待不在她計劃內的魔幻時刻發生,等待她的卻不盡人意。至此後,因為渴望「人」與「城市」的互動,她的拍攝方法有了轉變,「編導式攝影」出現在她的拍攝方法中。
出現在 Alex Prager 影像中的洛杉磯,並非只是個從小生長的地方,她偏愛在空中視角觀察城市,有時甚至以監視的角度窺探攝影,系列作品《人群》就是個例子,畫面看似個體獨立,周遭「災難」般的氛圍,如劇場般拉開帷幕,你會想像某些人物,甚至是一隻黑貓的結局該如何發展。
MOMA 策展人 Roxana Marcoci 曾評論道她的作品:「尤如無聲電影,混雜著不斷發酵的慾望及恐懼。」Alex Prager 建立在影像上的分秒動靜,皆意味著人們於洛杉磯遊歷出的城市歲月。是對好萊塢片場時代的致敬緬懷,也是讓幻想經歷過的黃金歲月在作品中瀰漫。
影像藝術家|Alex Prager
INSTAGRAM / WEBSITE
Source:NewYorker、its nice that
核稿編輯:Avril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