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經驗 — 努力地工作、追求好的生活品質,卻總是在夜深人靜時,感到悵然若失?
深陷迷惘時,就像在無邊無際的海上迷失方向,找不到靠岸之處。以下三本書分別從人、事、時的角度切入,或許當中的某些文字能成為照亮你的燈塔,重新思考接下來的航線該怎麼走。
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認真讀書考上名校,將來就能有好工作。」想必不少人都聽過這樣的言論吧?畢業後,才曉得學歷不是萬靈丹,所謂的「好工作」更非能靠薪水多寡、離家遠近來衡量。畢業於臺大經濟系的插畫家 Cinyee 對此有深刻體悟,透過不斷地摸索與自我提問,逐漸建構出理想的生活。
她在《人生就求一次如魚得水》提出「設計角色情緒板」的概念,試著將思維從「你自己」切換成「你這個角色」,並為其設計一個有趣的劇本,此時不需要顧慮太多「不能」,只要專注地去想怎麼樣可以讓角色更有特色,進而打造出「理想的自己」。當然,隨著時間與經驗累積,追尋的目標可能會改變,但沒關係,重點是得先完成情緒版這個指南針,才能幫助自己往想要方向前進。
你想完成哪些事?
有人嚮往環遊世界、有人渴望征服百岳、有人追求在工作領域上成為能夠讓人依靠的專家…..完成哪五件你最想做、看或體驗的事,會讓你覺得不枉此生?
《生命沙伐旅》以非洲為背景,展開主角傑克與嚮導嬤嬤甘比的冒險旅程,兩人一路上與各種不同思維的人們相遇,透過一次次的對話重新思考成功的定義,過程中曾有瀕臨死亡的時刻,考驗我們追尋夢想時,是否擁有足夠的智慧與勇氣來面對當下難題,甚至在盡力而為卻事與願違的情況下,是否仍對自己的決心與經歷的一切感到不後悔。
試著列出自己的人生五大事,記得不要拿著別人的劇本活別人的人生。
如果能回到 __ 歲,你會 ⋯⋯
身為 COW BOOKS 書店負責人的松浦彌太郎被譽為日本最會生活的人,但其實他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曾輟過學、也打過時薪只有兩美元的工。他將過往經驗重新梳理,設想若能回到正值迷惘時期的 25 歲「怎麼做會更好」的 50 個提醒與讀者分享。
他特別強調「累積每一個小成功」的力量,並提醒讀者不要落入將「重複」誤以為「堅持」的陷阱,前者只是在完成例行公事,再拼命決勝點也不會到來,唯有開始思考如何改進作業流程,進而提高效率或品質,才能離開原地踏步的迴圈,長期累積下來,便會產生指數函數的曲線變化。
三張療癒處方箋,希望能為你帶來一些建議或安慰
生活中有太多事放不下,家庭、工作、既有的舒適圈,現實的考量讓夢想越離越遠,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找不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也弄丟了熱情、快樂。這三張處方箋曾經在某些關鍵時刻給予我當頭棒喝,希望身陷迷惘的你,也能從中得到一些建議或安慰。
PS:建議搭配以下這首〈手紙~拜啟 給十五歲的你〉一起服用,效果更佳。
Photography / Irene Lin
核稿編輯 / 洪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