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爆米花、粽葉、肉品組成的雅緻造景、將生蛋黃汁液透過破裂眼鏡、滴落在地毯的情境,藝術家羅智信過往作品夾帶媒材上的結合與質變,他經常利用隨處可見的物件進行創作,試圖在特定空間內,打破物體的既有形式與設定。
近期由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的「2021 TFAM 年度個展」,他以「像是一個夜店的小便斗」為主題,將美術館限地改造為沉浸式空間,透過聲音、裝置、燈光試圖製造夜店的魔幻氛圍,並從一段書寫於廁所牆上的短文出發創作,談論人與人、人與物相遇後的行為與交互反應,讓人不禁好奇:將美術館與夜店兩個場域結合,會是什麼樣貌呢?
「你匆匆來去,我蹲在那,聽你們沉默或交談,自陶或社交,相互介紹過名字,今後便不再往來。我分析著你吃了與喝了什麼,從一種金黃色液體變成另外一種金黃色液體,你像是顆濾心,物質穿越過你便成為你的一部份,而我負責解讀成分,你的秘密和我一起很安全,像是對一個樹洞講話一樣,大家都知道樹洞是不說話的啊。」— 台北某間夜店廁所牆上的留言
壞掉夜店中架設的正反兩面結構有如迷宮般,皆可自由行走
進入羅智信所設定的「壞掉夜店」空間結構,參展通道讓人無法直接界定是前台或是後台,結構中用來置重的沙袋以及播放低頻聲音的喇叭,則是觸發我們感知經驗的重要線索;利用通道劃分的空間性格鲜明,可以根據展區中的裝置物件,分辨廁所、玄關及休息區,且得以在展覽中想像人們穿梭夜店的生活樣態、模式與軌跡。
「人的狀態,可以因為空間,或是情境變化,而產生改變。」— 羅智信
羅智信於北美館導覽中,親自錄製一段有如情境式心理測驗的作品說明,讓大家依據參展當下的狀態,自由選擇前進的區塊。起初,散落的貼紙與煙蒂形狀的籤詩觸發淺層記憶,你或將因迎面而來的聲響,開始聯想是否參與過類似的情境,接著受到昏暗氛圍的影響,方向感愈趨不明確,人們參與過的喧囂,靠在記憶上緩緩浮現。
在紅色霓虹燈的洗手間中,〈用蝸牛畫蝸牛〉延續先前於谷公館的展覽〈不存在的蝸牛〉。羅智信利用鍋牛殼與桃園紅土作為塗料,可以看見對繪畫材料的變化與討論。
〈同步水槽〉 〈同步水槽〉
〈聽雨軒〉
物體的「象徵」有時在他的作品裡可以很直覺地感受,當日常常見的現成物被重組為奇異樣貌,身體記憶會告訴我們一段熟悉的感知,或者説,藝術家將我們熟悉的材質建構為藝術作品,使原有物件的「功能」產生移地轉變,觀眾的視覺及觀念便容易被過往經驗帶動刺激,間接產生共鳴。
最後,從散發紅色及藍色的霓虹空間進入鐵灰色休息區中,坐在有如浴缸形狀的沙發上,因吊燈的強烈逆光,凝視開始有了不同以往的消磨,抬起頭,發現周圍人們的面孔並非如此明確,冰冰涼涼的沉靜氛圍有如置身無聲舞廳般疏離,而空間也順帶收編了人們的都會心事,塑造一場「當代社會」的詮釋。
羅智信〈浴缸沙發〉
《像是一個夜店的小便斗》羅智信個展 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3B 展期:2021 / 09 / 04(週六)~ 2021 / 11 / 28(週日) 詳細資訊:台北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