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前幾天時不時的陣雨,採訪當日的陽光特別炙人,口罩下的肌膚早已佈滿汗珠,一心只想趕緊躲進訪問所在地「島 Dau」酒吧;在這兒,我們將探訪本屆台北電影獎「最佳攝影」獎項的入圍者 — 《捕鰻的人》導演兼攝影師 許哲嘉、《消失的情人節》攝影師 周宜賢,兩人分別在紀錄片和劇情片中展現獨到的攝影美學,由題材而言,更反映了台灣的人情與風景,我們想,在這洋溢台式混搭元素的酒吧開啟暢聊,實在再適合不過了。
在門口探頭探腦了一會兒,想不到是搶先一步到場的許哲嘉替我們開了門,而與照片中拘謹的形象不同,本人意外地熱情、親切。才剛坐下來相談幾句,哲嘉便以真摯的眼神說道:「紀錄片能與劇情片共同入圍台北電影節的最佳攝影獎,對我來說非常驚訝、驚喜,畢竟兩者的呈現手法上有很大的不同。」
這兩種類型的影像創作,在大眾認知裡確實往往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 紀錄片題材予人的印象通通常較為嚴肅、沉悶,並以許多定拍訪問畫面講述社會真實;劇情片則能以各種劇情描寫、運鏡變化、科技技術呈現或真實或天馬行空的世界。但在鏡頭背後所需具備的眼光與思緒,是否也是兩個極端?又或者其實極其相似?一起探究紀錄片《捕鰻的人》與劇情片《消失的情人節》,影像追尋的起始是否真如我們想像!
紀實不需「服務」故事,勇於在社會邊緣挖掘題材
從「為什麼會選擇拍這部片?」開始揭發創作心路,常以紀實影像為主要創作領域的的哲嘉表示,除了紀錄片外,另一部分的他也拍攝商業影像案件,這讓他不至於得擔憂生計,在尋找紀錄片題材時,也更得以完全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人、事、物,而不需要服務於已有既定方向與需求的腳本和故事。平日總是關注各種時事與社會議題故事的他,曾多次在地方新聞中看見關於捕鰻聚落的故事,但卻發現報導大多以同樣的視角、口吻,將關注面向著眼於鰻魚產業的發展與生態鏈,鮮少有人近身接觸第一線的「捕鰻人」。眼尖的洞察能力,讓哲嘉從別人所不見的細枝末節中發現值得深掘的文化故事和邊緣生活,便起心動念前往這個離他家僅三十分鐘車程、位處蘭陽溪出海口的大片工寮一探究竟。
紀錄片《捕鰻的人》劇照。(圖片提供 / 台北電影節)
踏入由塑膠帆布搭建的捕鰻人臨時家園,每年 11 月至隔年 2 月,那兒有一大群來自台灣東部的阿美族人在生存於沒水、沒電的岸邊,盼著捕撈當年亞洲第一批出現的鰻魚苗,他們在艱難處境下散發生命的韌性 — 溫柔、憂慮、堅強,讓哲嘉忍不住想捕捉這群人的生命細節、揭露這個邊緣環境的生活文化。
從與人交涉到觀察人生百態,作為攝影師,長年拍攝紀錄片的哲嘉磨練出一種精準的探測視野人間度量,侃侃而談中可以感受他總能抓準時機聆聽、給予反饋。歷經一年多的田野調查、甚至鏡中角色也歷經多次觀察與轉換,這部紀錄片總共歷時了五年時間才完成,這段期間不只面臨了拍攝困境,他也正經歷自身生命狀態的挫敗與改變,兇猛的浪花映照著他與被攝者各自在現實生活所遇的難題與處境,讓哲嘉心有戚戚焉地說:
「那五年跟著《捕鰻的人》的被攝主角,我的生命也改變很多,讓我用『放空自己』的狀態來拍攝這部片。攝影對我來說是『建立關係』,不是為了拿取一段故事,而是等待對方開啟他的世界。」 — 許哲嘉
紀錄片《捕鰻的人》劇照。(圖片提供 / 台北電影節) 紀錄片《捕鰻的人》劇照。(圖片提供 / 台北電影節)
劇情片攝影,是反映導演腦海想像的一面鏡子
從幕後掌鏡角色反轉成被攝者與受訪者,《消失的情人節》攝影師周宜賢則笑說自己實在感到很彆扭,卻又在短暫相處後展現直白的真性情,互動、交談間就像許久未見的朋友。「我為什麼拍這部片?一年能出產的電影也不多,能拍就是福!(大笑)」、「拜託!導演是陳玉勳欸!」宜賢接連幾句讓人忍不住噴笑的發言,說出除了劇情內容,導演也是接下一部電影拍攝與否的重要因素,期間勢必得不停磨合、找到最適切的溝通語言,拍攝過《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返校》、《十二夜》等眾多作品的他,過去就曾以《騷人》獲得台北電影節最佳攝影獎肯定,但即便攝影經驗豐富,他仍不掩活潑地以認命語氣笑說:「但有時候,不挑戰導演也沒關係啦!」幽默回應逗樂在場所有人,讓哲嘉又熱絡地接著問他:「對你來說,攝影是什麼?」
劇情片《消失的情人節》劇照(圖片提供 / 台北電影節、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宜賢想了想認真地說,在電影中,攝影便是實現導演腦中的想法,劇情片的畫面是出自於導演大腦中迸發的點子與想像 — 「他在想什麼?」便成了宜賢在攝影工作中最艱難的任務,就像他說的,人並非記憶卡,一插就能存取、解讀對方的思緒,必須透過一次一次的相處與交流,才得以描摹符合導演心中的視角。
「電影攝影師必須理解導演想要怎麼說故事,再思考能夠怎麼看待、取景;導演走到哪,我就看到哪。」— 周宜賢
劇情片《消失的情人節》劇照(圖片提供 / 台北電影節、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劇情片《消失的情人節》劇照(圖片提供 / 台北電影節、華文創股份有限公司)
不讓觀眾出戲的攝影,才能深刻映射電影的世界
宜賢又補充說道,相對於大飆攝影的手法與技巧,體現導演腦海中的場景、傳達角色情感、呈現故事脈絡、讓觀眾能夠自然而然地融入電影情節,才是攝影師的首要之務,若是在劇情片中讓觀眾不斷出戲地關注「這攝影手法好酷」,那麼便是喧賓奪主。哲嘉也深感認同地表示,他從未高度追求攝影的技術檔次,除了喜愛業餘感的畫面外,讓自己的狀態與器材融為一體,並與被攝者建立一段恰到好處的關係,觀者也將能與片中的角色、世界觀保持一段舒服且適當的距離。
問及哲嘉在紀錄片中是如何拉近關係,勾勒出《捕鰻的人》片中主角、時年 61 歲的捕鰻人 噹噹 不同層次的生命面貌,他答道:「攝影就是見證我們對話且深入交流的歷程。」哲嘉以水平的攝影機視角,拋去被攝者與拍攝者的關係,「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但與其說是捕捉故事,我卻越拍越覺得我也是被捕捉的對象。」以不複雜的攝影器材讓自己與現場環境、人物保持自然的互動狀態,過程中甚至一句話都不說,靜靜看著被攝群體的生命故事,那一刻,哲嘉彷彿也藉此觀照了自己的生命。
「並非是我主動找噹噹當主角,而是他慢慢走進了我想記錄的這個角色。」— 許哲嘉
沒有分鏡、情節與太多預想的視覺安排,哲嘉常常直覺性地選個位置就擺上攝影機,以不打擾噹噹生活的方式「巧遇」故事,將他生命的註記深深烙印在幀格上。哲嘉說,接近影片尾聲,有個片段是噹噹在餐前進行長禱告,祈禱自己的工作、也祈禱哲嘉的紀錄片拍攝的順利,話還未說完,身旁他的女友已拿起啤酒啜飲,噹噹質問她為何偷喝,女友只是敷衍似地念了「阿們」,意想不到的片段不只引觀眾發笑,對哲嘉來說更是拍片的「魔幻時光」。這段看似無憂無慮的日常對話背後,也散發著現實滋味的苦澀,哲嘉透過鏡頭捕捉細微表情背後的厚實情感,讓觀者更深入其境。
不過,雖說是紀錄片,其中幾幕因海邊拍攝環境嚴峻,哲嘉也嘗試以藝術手法突破夜晚攝影時幾乎拍不到畫面的窘境,透過慢快門製造出的殘影,表現捕鰻人在黑暗中的行動狀態,雖無法清楚實際看見樣貌與身形,但觀者能隱約地得知捕鰻行動正在發生,藉著將感知「意象化」讓人沈浸事件發生的氛圍裡。
不同於將真實景況以紀實攝影方式現於大家眼前,宜賢則是見證戲劇背後許多不為人知的生命淬煉,而那也是他作為攝影師最為著迷、享受的時光。他炯炯有神地說起自己有多喜歡在拍攝期間與構成電影的人們交流,「這個產業的大家都很有才華,某種程度來說也可以說都有種『怪』,內心世界常常充滿狂想,這樣的互動經驗也深深影響我對攝影工作的準備。」
他分享《消失的情人節》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飾演壁虎伯的國寶級演員顧寶明,因為年事已高加上身體狀況,已多年未在螢光幕前現身,卻因為與導演陳玉勳的多年交情而答應出演,在開拍前不論講話談吐、肢體動作間,都能明顯感受到病症帶來的影響,但一句「Action」就讓這位令人敬重的演員從倦容中能立刻進入角色、帶來令人醉心的表演,「在旁邊拍攝的當下,那種敬業和靈魂狀態真的會令人起雞皮疙瘩,更讓我看見一個演員的職魂能有多強大!」宜賢忍不住激動地說。
不必刻意創造奇幻的氛圍,現實世界中的這一切已是如此魔幻,見證演員表演、詮釋角色令宜賢感到過癮,對宜賢來說,能透過影像替演員留下紀錄,就已有彌足珍貴的意義。
能打動人心的影像,都出於人與人的緊密扣連
「每一部片會帶我們去哪裡,我們其實無法預知。」哲嘉說,自己與被攝者的距離親近到何種程度,是否能走進對方的生命感受甜美、困境與悲傷,都得端看彼此建立的關係,哲嘉說自己都是先感受再思考呈現手法,以影像、聲音與感受相互對應,帶出被攝者的生活細節與內在:「我先被他們的生命情調或信仰捕捉後,自然會產生能傳遞的攝影技術想法規劃。」
「我必須等待,等待他的包容,於是我們一起進入敘事的流動。」— 許哲嘉
宜賢也認為拍攝技術確實是難題,但最難的還是「人」,電影劇組聚合了一大票人,而如何讓大家腦中所想的畫面聚合為符合眾人同想的景象,必須透過導演絞盡腦汁讓攝影、美術到造型都有到位的頻率,畢竟拍電影並非讓每個人爭相出頭、拔河拉扯的場域,而是要將每個創作者的心融合在一塊兒,最終才能成就一部理想的電影。
不論是紀錄片或劇情片,不管是有心地挖掘或無意間發現,宜賢與哲嘉都是以自己的雙眼和方式觀察這世界,他們對攝影、對生活周遭的愛毫不喧嘩,靜靜側寫這一切的發生,將悲歡離合、人生百態以攝影機梳理成各種精彩的篇章展現在眾人眼前。在談笑風生中,他們不時展現謙卑的職人精神,也更讓人期望未來能不間斷地從他們鏡頭下窺見不一樣的電影世界。
「拍攝電影是一種幸運,我非常樂在其中。」— 周宜賢
「電影製作是一種生活方式,透過這樣的勞動讓我認識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許哲嘉
台北電影節 TAIPEI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 / INSTAGRAM / FACEBOOK
◐ 2021 台北電影節|鎖定 WONDER 系列專訪 ◑ 接下來 WONDER 將持續帶來 2021 台北電影節系列專訪和主題片單推薦,請密切關注我們! ☛ 看更多 2021 台北電影節主題文章:https://bit.ly/3kUCjst
2021 台北電影節於 9/23(週四)-10/9(週六)在信義威秀影城、京站威秀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展開,相關票券於 OPENTIX 兩廳院文化生活 發售,各項活動將視疫情變化滾動式調整,詳情請瀏覽台北電影節 官方網站、INSTAGRAM、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