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會提到「信仰」,它既深刻又現實,並可能是各種不同的事物,而對於生活在印度孟買的Sandeep Dhopate 而言,信仰無處不在, 並且連結到的一定是宗教。
小時候他很喜歡去十勝節,因為可以在外面待到晚上才回家,十勝節是一個致敬神祇羅摩的節日,該節日為期十天,這十天裡會看到全民的狂歡,猶如史詩;在印度,有無數的神明可以被以不同的方式祭拜,人們祭拜他們,心裡或許懷著自己的希望,比如願來世不再受苦,比如能上天堂。
神明似乎就要懷揣著這些希望,因為他們確實很虔誠,為了信仰可以拋棄許多日常生活,甚至忍受磨難,那麼神明是否應該對他們的虔誠作出回應呢?這是 Sandeep Dhopate 在思考的事。
在《六祖壇經》裡,六祖惠能說:「此心本淨,無可取捨,意為人的心本就是清淨的」,而《金剛經》中則有更具體的說明,在鳩摩羅什的傳述中,佛說對於世人的「福德」宣揚是世俗諦,佛存在,但並不是眾人眼中那尊佛,佛是無相的。
Sandeep Dhopate 在成年後看著身邊的陷入信仰並有所求的人,開始了他的質疑,透過質疑所處環境的大眾盲目、普遍接受的真理和由此建立起來的道德價值體系,探索宗教、靈性與現實之間的交界點。
「我想邀請我們自己去思考,用我們今天所知道的事實去建立一個新的身份,適應我們今天的感覺,接受我們所經歷的新的現實。」— Sandeep Dhopate
他是糾結和矛盾的,作為傳統印度人,他的心中有神明,但當他看到新一代的印度年輕人,正在全球化潮流中失去了所謂的特質,又不免去質疑信仰,那些年輕人喜歡美劇和滑板,他們是否應該不斷地在祭拜的節日中回望過去,而這種回望,又是否是正確的?
Sandeep Dhopate 的糾結和矛盾會讓我想起《少年 Pi 的奇幻漂流》,Pi 問過一個問題:「為什麼人不可以同時信仰三種宗教?」如果在現實中遇到一個同時信仰三種宗教的人,或許我們會說這個人一定是不虔誠的,我們默認了虔誠是「唯一」,所以我們認為印度人一定也會信仰某位神明,而《少年Pi的奇幻漂流》最終給我們的答案是 — 影片裡的那隻老虎是原始環境中迸發的獸性,神明是人類用幾百年建立起來文明社會後的「溫暖」,我們從獸性開始,衍生出了信仰。
是無神論還是有神論或許不重要,就像在 Sandeep Dhopate 的影像裡,我們能看到非常美麗的印度宗教色彩,我們可以信仰神,但他的矛盾又在暗喻我們:如果回到「原始世界」的殘酷境遇之中,我們也該拿起現實的工具。
Source:Sandeep Dhopate
核稿編輯:洪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