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 年,生物學家法蘭西斯・傑克・帕茲在國家公園午睡,當他躺在茂密的紅樹林下時,樹冠浮現眼前,他昏昏欲睡地望著,卻有了發現 — 因為風的吹拂,相鄰的樹冠頂梢彼此交纏的樹枝被吹斷,落下一道道安全距離,就像在互相修剪,而樹冠之間似乎害羞地避開彼此,後來,這些裂縫網被稱作「樹冠避羞」(crown shyness)。
帕茲認為,樹木也需要獨立空間,後續研究者發現,樹冠之間的空隙可以阻絕傳染病或寄生藤蔓,為了保護自己與其他樹種,它們藉由風的輔助,形成一道道孤立而美麗的裂縫,宛若疫情下的你我,插畫家卓霈欣也在此中捕獲靈感。
現居於倫敦的卓霈欣,以作品《樹冠避羞》獲得 2021 年義大利「波隆那 SM 國際插畫大獎」。在疫情期間,她孤身棲居於柏林城市中的房內,看著窗外樹木枝葉在季節變換下,從乾枯死寂到嫩葉新生,卓霈欣聯想「樹冠避羞」的特性,突然領悟其實這種特性早已存在於自然定律,萬物更因而得以繁榮共存。
卓霈欣的筆觸隱晦柔軟,作品時常飽含一種難以言喻的情緒張力,卻一點也不濃郁厚重,如她替美國紐約客製作的文摘插畫,家具的影子如有機物般有靈,整張作品充滿透明的語言,能夠放置視覺,展開一場無字的漫長閱讀。
另外一件描繪疫情時期的漫畫作品《Lockdown Moving》,也坦露病毒帶來的孤立,剛剛入住居所,來不及發現城市的新意,卻被屋內的三隻蜘蛛給找到了,充滿活力的蜘蛛便成為主角唯一的社交對象。
光影在卓霈欣作品中有著魔法般的效果,因為光影而奇幻,卻又因為光影而寫實,明與暗的對立之間有股溫柔的模糊暖流,正如作品中角色總有似悲似喜的曖昧性,彷彿人們可以撐著這一張無悲無喜的恬靜臉孔,溫柔地觸碰內在世界。
Source:peihsincho、Facebook
核稿編輯:洪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