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藝文場館時常以各式面貌呈現它獨有的空間特質,因應一個地方多元的背景文化,人人皆可對場館內所發生的內容進行討論,亦可受它陶冶,是地方藝文萌芽於日常時最理想的狀態。
而發生在社區內的藝術計畫,時常被沾染上潘朵拉盒子的神秘,使現代社會踏逐藝術與鑑賞的管道,除了一般大眾所認知的美術館、文化中心即是商業畫廊,縱使「替代空間」、「後替代空間」詞於藝術界的發展討論已不是一時,但放眼望去,身處複合式空間林立的時代,何種型態的空間能產生地域性的化學變化,考驗的是空間背後如何被各種不同的人與地方連結乘載,這不僅是地方藝文工作者長期致力的目標,更建立在觀眾文化意識與投入社會參與的積極程度上。
「桃園真的沒特色嗎?我們就來做點什麼吧!」一群默默耕耘於桃園地方文化的工作者們,從自主到成立組織的桃托邦藝文聯盟,在 2021 年著手策劃政府委託的空間-桃園區公民會館,以「藝文便利店」為經營概念,聯手洄游創生進行在地品牌的選物進駐、策展團隊一加崙的展覽規劃,將位處市區的公民會館進行翻身改造,讓民眾在獲取藝文、旅遊資訊的同時,可以將藝術策展的思維實踐於大眾,使空間在扮演藝文與社區間的調和角色時,讓藝術介入社會能量,對城市發展的重大議題發出效應。
走進二樓展覽空間,公民會館第一季策展「城市游移」,對桃園近年新舊交雜的社會樣貌提出反思,除了媒材多向度的增生外,在反世俗認知的討論當中,乍看藝術作為美好社會、烏托邦式的處方,實則關心現代化的機能建設,伴隨環境過度發展、房價水漲船高、物質與人文關係等現代性議題。
當城市的主軸被放大,可以從每件作品直觀地感受材質給人的強烈,不鏽鋼製品、水泥材料等媒材帶來現代化的工業感,開放討論及批判視角間接發酵於空間中,而公民會館前身作為國民黨黨產的民眾服務站再轉手市政府經營的背景,更是為觀展經驗與整體作品夾帶衝突感。
展場中,對未來願景提出疑問的錄像作品是郭立亭《遠方的幻想世界》,藝術家透過想像,利用收集而成的建商文案,以手繪質感繪製成建築量體,並在影像中建模至郊區,在空間風扇的吹拂 之下,灰色質調的影像飄逸著戶外帆布的擬真質感、不成比例的建商大廈有著童話小屋的拙趣,兩者所營造出不協調的景觀提示,卻與桃園景致有著不謀而合的詼諧。
在劉書妤的作品裡,人們習慣的使用空間以現成物挪用的方式實踐,且可以看到許多因為材質而交織的語彙,《Plan 1: Portal Frame》當光線打在壓克力版內印有橋墩圖像的楮皮紙中,因為圖面、壓克力板融合而成的小細節,使裝置所產生的影子成像為視覺下另一維度的空間。
室內展場連接到室外的陽台空間,視線順勢遙望前方的百貨、影城及人流,淡藍白色塗料所塑造出的小花在腳下無害地抬頭,是藝術家林盈潔於展場限地製作的作品《花園》,透過白牆上的絹印圖像引導,我們不難想像此立體化的意象是台灣工地外圍護欄的花朵圖像;誘發圖像記憶的同時,城市裡室外花園一角有著美好寄託的想像,成為一種訊息,揭示與提問的對象,是追求美好生活願景的人們。
林盈潔《花園》(Photography / Liu jou)
循環播放的施工現場背景聲,把我們帶到另一件錄像作品,蔡奕勳的《城市多面鏡》可以看到藝術家本身作為桃園人對於在地變遷的詮釋,是來自於生活裡容易被忽略的廣告牆面。首先可以透過頻道中不時更換的視角,看昔日廣告牆面所宣傳出去的城市視野,再透過模擬昔日油漆師傅的身體行為,將廣告油漆牆磨至平整,並將磨平後掉落的灰泥收集,塑造成有如地層結構般、具有時間感的生態雕塑。
此次策展像是藉由藝術家的想像,意圖建立一條推廣群眾對當今多元型態藝術作品的認識,這並非是新世代藝術家對大眾的一段直白呼籲,在世界的內核裡,為了文明所產生的各種痕跡,於未來城市文化快速的形塑之下,似乎沒有人是局外人。
《城市游移:滲透市中心的限時策展》 展出藝術家:何孟娟、林盈潔、郭立亭、游孟書、蔡奕勳、劉書妤 地點:桃園區公民會館桃園|市桃園區中華路8號 展出期間:07.20 (二)-08.08 (日)(週一 & 國定假日休館) 詳細資訊:公民會館
Photography / Ian Wang、Liu jou
核稿編輯 / 洪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