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以名狀表示複雜微妙、無法描述的事物。在這裡,「無」借代生命與死亡的輾轉,「名狀」則是我們的表達。
《無以名狀》是銘傳大學商業設計學系應屆畢業生劉愷潔、黃宇慈、林長緯、練德的作品,收錄了兩冊以死亡為主題的攝影文集,分別為記錄與演繹,在經歷永久的離別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變得清晰而巨大,消亡的同時也是情感傳遞的開端,藉著兩者對照,讓觀者在閱覽後能產生思考對話,其中想呈現的從不是生死的最佳解答,而是邀請大家共同凝視死亡。
四位成員、四種迥異個性之所以決定這樣的主題,是因為都曾經歷過至親的別離,對於善終有著更深一層的體悟,在實際體會後,發現不捨的背後有太多的遺憾和懊悔,哪怕是一場敞開心胸的對話,或是在喪禮上播放他指定的心愛歌曲,都是可以透過正視、事先討論而有所不同的,但願意談及死亡話題的人太少,甚至是反看自己本身,要能輕鬆的和家人開口談論死亡並非易事,於是才有了作品主題的起頭,設計團隊決定從自身做起,將方向放在了解自身親人和描繪自我狀態上,希望透過不一樣的呈現提供生死的另一種觀看角度。
凝視生死必然出現在每人的生命中,若選擇面對那又何以紀錄?團隊所做的並非定義死亡,而是希望勾起觀者情緒,無論認同與否,產生討論和思考而言即是目的。觀看作品的過程和感受好比一場觀禮,透過作品邀請大家一同凝視死亡,從打開書盒的那一刻起,即進入一場觀禮。
生命的故事與或動
第一冊為紀錄身邊親友們的故事,講述生命的韌性和流動,以文字為主,影像則為故事裡的真實物件,收錄 了訪談中的四則故事。每一則所呈現的主軸各自不同,裡頭關於善終、生命的給予,甚至於採訪者本身在生 死之間所做出的應對。
死亡的狀態與想像
第二冊則以無色彩的黑白照片為主,所描繪的是死亡的狀態和想像,內容透過自身的取材、演繹,由我們同 時擔當拍攝者與模特,藉著身分和心境的轉換,呈現觀點的多樣面相。
設計團隊希望以紙本作為作品的承接,透過翻閱儀式感和實際沈甸於手上的重量保留溫度,讓紙張所持有的觸感,將故事和畫面細緻刻畫,屏蔽掉聲音和環境是讀者當下所獨享的。翻頁間的紙張重量,蘊藏著故事背後的思緒和心境;印刷的油墨氣味,張顯著每個快門下的凝結瞬間。《無以名狀》共印製 250 套,有興趣的讀者歡迎參考團隊提供的表單。
《無以名狀》 Instagram / 訂購表單
照片提供 / 無以名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