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4 年,仍是少年的畫家 Caspar David Friedrich 在晨曦裡望著遠處塔樓,這座位於小鎮山尖的建築在綠蔭中若隱若現,此景甚美,少年卻異常沉默。他在鑲嵌著彩邊的雲朵裡尋找早逝的母親影子,還有掉進了冰涼的湖水中不再回來的弟弟,黃昏他從山坡上回到家,父親依舊寡言少語地做著手中的工作。
他支起畫板,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很雄偉,和他喜歡的主題很像,只不過他的山是在凜冽的清晨中,畫中的人平靜而孤淒,與他同時代的人們,喜歡宏偉壯麗的豪邁之景,還有陽光鋪滿畫面的濃郁的下午,Friedrich 卻在畫漆黑的海面、冷寂的山峰,他讓他的主角面向山海湖泊,但一定把背影留給我們,似乎除了背影,他不知道該以怎樣的面目面對自然,自然與人是疏離的,相視無言。
因為這樣的疏離感,他的畫作往往呈現出不只一種的孤獨,畫中的人在山河中孤寂著,留給我們的背影同時,又凸顯無法碰觸的距離。
《雲海中的旅行者 Wanderer Above A Sea of Fog》中,他站在崖邊,看向密佈的雲海和無邊的群山,那山和雲都有名字,在上面氤氳的是他成長的德國北部霧氣集合。
1808年,Friedrich畫了《山中的十字架》,描繪了在孤峰中顫抖的耶穌和十字架,這是他的早期作品,彼時他正在風景中感知到與宗教相似的崇高,在後期,耶穌不再出現於他的畫中,而是借用礁石、月亮、山丘的存在去表達痛苦與愛。
Friedrich 的畫是浪漫的,與愛情毫無關係,正因天地浩瀚,時空無垠,於是站在山頂望向月亮的人們會有一顆無言而微弱的心,它在蒼茫中感受到悲傷的浪漫。
古人們寄情山水之間,也曾這樣仰視同一輪明月,那時南宋的畫家馬遠(1140年-1225年)畫臥在船上獨自漂在江水中的老者,成了《秋江漁隱圖》;畫在枯枝嶙峋的山頭賞月的人,成了《月下觀梅圖》。Friedrich 隔著時空,勾勒同樣的悲傷與浪漫。
Source:Caspar David Friedrich
核稿編輯:洪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