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e Buffum 11 歲之前,生活在一個龐大的家族。她住在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由於母親喜歡熱鬧,家裡一次收養了十個孩子。在六、七零年代,她伴隨著各種民權運動長大,卻沒有受到其中的攻擊,在那間擁有父母兄弟姐妹的陪伴與簇擁的房子裡,她總是感到安全,她熱愛收集小石頭和漂亮的紙片,並在上面塗塗抹抹。
11 歲那年,Anne Buffum 的父母離異了,長大成人不過就一瞬間的事,然而直到 25 歲,她仍未從這驟變中釋懷。她很快輟學,開始做各種各樣的工作,比如當餐廳服務員、打掃飯店,或在酒吧裡調雞尾酒。雖然她一直想學習畫畫,但從沒想過成為藝術家 — 她得讓自己少花些錢,所以不可能去藝術院校學習,甚至還得還債,於是在常理中學習了一門技術,成為牙科技師,而在日子疊日子的縫隙中,Anne Buffum 在更多的畫紙上塗抹。
等到她結婚,生活的壓迫慢慢減輕,她終於租了一間小畫室,主題通常是動物、女孩和婦女,這是一個和成長同步的過程,她還沉溺在 11 歲的少年,心中畫一隻貓、綿羊、被手觸碰到很驚恐的烏鴉,而那些女孩長得和 Anne Buffum 自己很像,她們經歷了游泳課、很多幸福或驚惶的夜晚,眼神悄然發生變化,成為更坦然的女人。
你能從她的畫作中,發現一個表情、一種微妙的感覺,與近現代著名畫家常玉一般,有對於生活懷揣童心的精神與自我慰藉。或許每個人的童年裡都會有一只貓,牠蜷縮在心底最易碎和溫柔的角落,不發一言,我們從未來對牠投以慈愛的目光,嘗試挽留,而它到底只留存於那裡。
Source:Marcia Weber Art Objects
核稿編輯:洪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