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往宜蘭明池國家森林遊樂區去,放眼望去,從嫩綠到墨綠層層堆疊,組成了天然色票,而陽光在樹叢間躲貓貓,一閃、一閃地像是地面上的星星。整座山林寂靜、莊嚴,阻隔了城市的喧囂,只剩蟲鳴鳥叫與自己內心的聲音。
漫步在林間時,想起了《跟一棵樹聊天,聽他的人生哲學:溝通師的37堂植物療癒通心課》。作者春花媽是一位動物溝通師,平常除了跟動物聊天,也很喜歡跟植物說話,從他們的對談之中,得到的不僅是新的觀點與啟發,還讓我們能用更加謙卑、友善的態度面對所處的環境。
生命中的訪客都有其意義
「颱風的歌,可以清理我們更多不乾淨的意志、或是不確定的生命、也有多餘的生命,颱風沒有傷害過我們,只是他用你不接受的方式經過大地。」
身而為人,我們害怕受傷,因此畏懼讓人折損的強大力量,但當我們將目光從「傷處」移開,或許就能看到不同的意義,像是清理或告別。
適當的執著是企圖心,過度的執著則是傻氣
「在我身上彎彎的這幾個曲線,我們這幾個老朋友會問問對方,記得那是怎樣的陽光拉出來的扭曲嗎?而這時候,筆直的樹只是聽著,因為他們滿腦子的陽光,然後就只想往上生長,他們只喜歡陽光,喜歡到忘記自己是樹,只想成為陽光。」
正如一樣米養百樣人,植物也有千萬種姿態,會有不甘於此、好還要更好的想法,似乎一定要活成某種「我想成為」的樣子才算是對的,卻忘了考慮那樣的生活樣態是否適合自己?一味地追求不屬於自己的人生,不僅白費功夫,還會讓精神空虛不已。學習欣賞自己的獨特之處,那或許正是別人眼中最有魅力的地方。
不需要的成分,對植物與人都是一種污染
「你知道嗎?我們有時候也吃進去我們所不需要的,當我吸收的時候,我會想,如果我有像你一樣的手,會不會也能挑出來⋯⋯我不想要的。」
當植物遭受水、空氣或土壤污染,吸進一些無法消化的成分,可能就會導致不適、甚至受傷,但他們依然只能依循「本能」繼續吸收,「污染」他們的身體。人類也時常會吸收無法消化的成分,只不過多半是因「慾望」而吃進身體不需要的東西,別忘了我們有「挑食」的能力,更要懂得清楚地辨別「需要」與「想要」,並謹慎地加以選擇。
植物的哲學之道
從種植多肉植物擺放在辦公桌、坐在公園草皮野餐到前往山林與樹擁抱,過往親近植物,多半只是為了轉換環境或療癒、舒緩自己的情緒;如今,更是為了提醒自己換位思考,學習從其他角度出發,有時換個觀點,對於人生的想法或許就截然不同。尤其,大自然是智慧的寶庫,有許多等著我們挖掘、探索的事物,我們未必要聽懂才能學習,打開自己的五感,觀察他們的紋路、觸感、氣味,也能有不同以往的感受。
Photography / 黃羽萍
核稿編輯 / Avril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