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熟知的安徒生童話,或是有著妖嬈歌聲般古惑船員心智的海妖賽蓮,皆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美人魚印象。而美人魚輪廓與淒美浪漫愛情,口耳相傳的幻想,都在奧地利籍人像藝術攝影師 David Uzochukwu 的鏡頭之下,融合性別、種族與社會議題,表現他心中的水上人魚神話。
作品展現人魚水生物的圖像,個個具備鰭、尾巴及鋒利的牙齒,群體或孤立於海面上露出,於水中擺動鱗片魚尾悠遊、石岸上流著鮮血擱淺。透過與海洋的共生,和帶著「破壞性」特質的警世,David Uzochukwu 或許不僅想實現自小就迷戀的奇幻生物,更透過人魚的孤獨性,探討另一種人類型態的自由,以及生活的顛頗。
自 2016 年開始的「Mare Monstrum / Drown In My Magic」系列,拍攝時間長達五年之久,而水是穿透整個作品的核心元素,激烈如在水中的浮載浮沉,平靜如打在身上的浪花,安靜如池塘內的池水,每個狀態都寓意了人類在不同情緒下的反射。
David Uzochukwu 自小便迷戀奇幻生物,在他為人魚構圖時,勾勒的場景也隨之廣大,想要訴求的社會意識也逐年提高,黑美人魚從水面浮出的那一刻,便是要探出頭來與陌生的世界接觸。
「我一直覺得人魚之於黑人社會,有種混合狀態的連結。」— David Uzochukwu
其中黑美人魚擠在如方舟的石塊上,海水天地連砌成一體,渴望到接觸陸地的黑人魚群,隱喻歐洲近幾年的分裂與社會擺盪,透過作品呈現只有海洋與渺小無力的群體,以及好似永遠上不了的岸。
人魚身體上的特徵如尖刺的鰭與鱗片,也是攝影師想要具象化表達對於抵抗、追求自由與公平的防禦武器,以生長在身體上器官的延伸,作為追求理想生活的唯一籌碼,海洋配予美人魚適應大海的力量,同時展現大海強烈而無情的殺傷力,為了生存,黑人魚的處境因而更加艱困。
David Uzochukwu 作品的奇幻性,並不全然幸福唯美,透過神話性的詮釋,帶出當今人類生活的困境與掙扎,這或許正是許多人之所以欣賞 David Uzochukwu 作品的原因。
Source: i-D magazine
核稿編輯:洪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