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個暑假舉辦的綠島人權藝術季已邁入第三年,2021 年《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即將開展,藉由當代藝術創作的方式,表述「監禁」與「離散」兩個主題,來對照不同時代的生命處境。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匯集 22 件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其中有 18 件是藝術家為今年的綠島藝術季所量身打造的全新創作,邀請觀光客到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一起感受經由藝術重新詮釋後的歷史記憶。
因應防疫政策,原定於 5 月 17 日開展的綠島人權藝術季,由於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自 5 月 16 日起至 6 月 8 日暫停對外開放室內外空間,展期也將一併延後,並視後續疫情發展調整相關措施。
國家人權博物館除了致力於將人權侵害的歷史發掘、保存下來,也在三年前提出了藉由藝術媒介轉化的方式,把過去痛苦的教訓,轉換成對我們自身對歷史的諒解。
綠島作為一個事件的發生地,如同一面鏡子,這面鏡子曾經映照各位綠島前輩極為辛苦的歷程,而我們今天站在這個鏡子前面,我們想展現什麼樣的面容?綠島前輩們向年輕世代分享親身經歷的人生故事,創作者將這些經歷轉化為藝術,以不同形式呈現在更多人面前,期盼能藉由這次藝術季,邀請社會上一堂前輩們用自己的生命、青春、自由所寫下的人權教育課程。
今年藝術季的策展人高俊宏,三年前也曾是綠島人權藝術季的參展藝術家,他將本次藝術季從「監禁」與「離散」的概念出發,運用文獻研究、實地踏查、影像製造、文字書寫、藝術行動等多樣化創作方式,以藝術為路、以島為鏡,將綠島曾經的歷史照向今日的離散與人權議題。本次藝術季特別規劃兩個部分:「再次述說」從綠島「再叛亂」案出發、「藝術現場」則是由北藝大的年輕創作者做駐村創作。
同為政治受難者後代的參展藝術家黃立慧本次以「月桃」為題進行創作,藉由這個與母親同名的綠島常見植物,串連父親與舅舅過往在綠島的政治受難者經歷;錄像創作者洪鈞元以綠洲山莊與新生訓導處內無處不在的「縫」作為意象,參考政治犯口述歷史,虛擬出一段最後以失敗告終的越獄行動。
2021 綠島人權藝術季亮點之一的作品,由黃奕捷與廖烜榛兩位藝術家共同創作的「小屋」,兩人參考大量文獻紀錄、口述歷史、建築田野調查等,仿效1950年代第一批登島受難者們在70年前以咾咕石、茅草等克難材料為自己搭建「監獄」的經歷,實地在充滿傳說色與受難者前輩記憶的燕子洞還原咾咕石建築。
展覽期間將有 3 組年輕藝術家輪番登島、舉辦參與式工作坊,5 月駐島藝術家劉紀彤從身體經驗感考察過往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的勞動記憶《最低的地方》,以及身在綠島時與周邊水域、居民的關係;7 月份駐島藝術家林彥翔希望重現當年於綠島唯一併身在監獄內的照相館,透過《島嶼影像館》製作針孔相機開始到暗房沖洗,帶領民眾體驗從無到有的攝像創作;8 月駐島藝術家周心瑀的《綠島聲線計畫》將要開發觀眾們的感官,蒐集在地聲音製作綠島音景地圖。歡迎觀眾們來到藝術季現場,與藝術家們共同創作、體驗這座島嶼、這段歷史。
綠島就像一面鏡子,對照著不同時代的生命處境,對於當代社會而言,更是一個縮影。藝術季期間將舉辦多場教育活動,包括行為藝術、肢體、影像、調查、聲音及等工作坊,讓參觀者以不同感官方式進入歷史的體驗。
2021 綠島人權藝術季《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 展期:2021 年 5 月 17 日 ~ 2021 年 9 月 15 日 時間:09:00~17:00 地點: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台東縣綠島鄉將軍岩20號) 更多資訊:綠島人權藝術季官方網站、綠島人權藝術季粉絲專頁 ※ 因應防疫政策,原定於 5 月 17 日開展的綠島人權藝術季,由於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自 5 月 16 日起至 6 月 8 日暫停對外開放室內外空間,展期也將一併延後,並視後續疫情發展調整相關措施。
圖片提供 / 文化部、均勻製作
文字整理、編輯 / Avril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