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隱居士或苦行僧,想像他們可能居住的地方,據《金剛經》中「因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果是修煉的其中一道習題,那「一切皆為空相」也就會帶領他們進入一個對物質與居所無欲念的維度裡;如此的修行模式,精神特質從人物轉換延伸到建築當中,不管是誰暫居,或許都能重新覺察與調頻自己。
讓修行隱居的精神本質實踐於建築物當中
西班牙巴利阿里群島的最大島嶼 — 馬略卡島,位於西地中海,被稱為「地中海樂園」,是著名的旅遊與觀光勝地。深入其中的特拉蒙塔納山脈高處,即便是小小一隅也是遠離塵囂的秘境,建築工作室 Mar Plus Ask 藉由圍繞的巨櫟與橄欖樹,設計一處迷你、功能性分開的住所 —「粉紅屋」與「紫色屋」,並統稱為「橄欖屋」。
「橄欖屋」在建設時,對周圍土地岩層進行最少地干預,讓原本騰出的土地空間,就像大地自然地生長出橄欖屋的那般模樣。「粉紅屋」作為睡眠空間,從地板、牆面到天花板皆由灰泥粉刷成淡色的珊瑚粉紅,顯得格外溫馨;利用床面對著山谷景色及拱形的無門扇設計,讓大自然的鳥語花香以最順暢的方式與空間交流。
圍繞著建築的巨大岩石成為外觀主要的特徵,除了床旁邊有一個凹型壁爐,屋內沒有擺放額外的家具,僅透過建築的空間、採光位置,達到睡眠的舒適度與溫暖,讓人以最直接的方式與大自然接觸。
被粉刷成葡萄紫的「紫色屋」為廚房與洗手間,流理台面對雅緻山景,長條型無框窗戶設計讓視野不被侷限,彷彿欣賞一幅風景畫長卷。紫色屋距離粉紅屋雖只有幾米之外,但要先經過戶外岩層形成的小徑蜿蜒而行,才能打開穀倉門入內;繞道的迂迴過程像極了人生,似乎提醒著我們,前進行走都需要耐心與時間的。紫色屋的空間狹長窄小,是砌在厚厚石牆的切口內,粉紅屋與紫色屋帶粉霧狀的牆面質感,與山林綠葉的色調柔和地映襯著。
橄欖屋以最環保的設計供應房屋內的水電,例如設計天窗使光線照射進建築中、收集屋頂上的雨水並過濾、太陽能電池板供電等。透過建築,以最低物慾的方式減低人們對外的渴望與雕琢,唯有生活剪去雜亂不整的邊緣,才能看見橄欖屋這處極簡建物的核心價值。
Source: IGNANT、Mar Plus Ask
核稿編輯:Avril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