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屋裡,窗外可能是風雪呼嘯,木門闔上後,你拍了拍身上的雪,屋內是一片寧靜,一盞燈背負著永恆之光,等待你、擁抱你、曬乾你。沒有人可以打擾光打造的時間場域 — 這是當我看到張博傑的鑲嵌玻璃燈具時,腦海中的畫面。

真真鑲嵌玻璃研究所 zhēnzhēn Stained glass lab 創辦人張博傑,就讀建築系培養對空間與材料的細膩感知,被傳統玻璃鑲嵌工藝重擊內心。一直對上個世紀、過往時光有濃厚興趣的張博傑,像名時空旅行者,喜歡透過與舊物件的接觸,想像當時的環境,以及物件過往的遭遇。當他與物件相遇,他會問:曾經,也有個什麼人這樣凝視過它嗎?



張博傑爬梳史料,發現台灣早期曾經幫歐美做玻璃代工,在那個年代的高級餐廳、教堂、飯店,都可以看到鑲嵌玻璃的技法。但工業時代迅速開展,這些耗時耗心的工藝一下子被取代。
一件鑲嵌玻璃製品需要經過:切割、打磨、包覆銅箔、錫焊接、染銅色、上蠟,像是一趟雙手的旅行。工業商品與工藝作品之間一大差距正是「時間」。當消費者購買每一件鑲嵌玻璃工藝製品,買下的不僅是一個美麗的產品,同時也存取了創作者奉獻在上頭的時間。
對張博傑來說傳統工藝不是一種過去式,而是一種選擇。 創立品牌,取名「真真」,用真摯的雙手,製作真實的作品,對張博傑而言是一個承諾,他想透過創作,學習成為一個真實的人。


早期在歐美的鑲嵌玻璃工藝中,往往都是使用多片玻璃的組裝,但他的作品只想用一片玻璃就展現工藝的精髓,呈現簡單、輕巧的形狀,輕盈承載光線的各式姿態。
此次在三徑就荒的展覽「抵達於光的前方」,張博傑想要討論的是「時間」,以及活在自己時域的方法。一盞一盞的燈具,光線穿透不同質感的手工玻璃、吹玻璃,在空間內暈染各式氣息的光線質地,有淡薄、有濃厚,和三徑就荒的茶品契合。
「抵達於光的前方」像是踏進還未被指認的宇宙場域,你掌握光線,為自己的時間空間命名。

抵達於光的前方 A TIME TO LIGHT 真真鑲嵌玻璃研究所個展 展期|2021.04.10 – 05.09 地點|三徑就荒 Hermit's Hut (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四段553巷46弄15號1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