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所有文化推廣手段一樣,音樂類型節目自電台開始已有相當久遠的歷史,作為唱片產業、音樂娛樂文化的先鋒,它們成為攝取音樂動態新訊的管道與極佳載體,直到網路興起後才隨著媒體革命往下一個地方去。YouTube 興起後的直播秀,以及每日 24 小時、一週 7 天不間斷推薦音樂的頻道,以及這一年在台灣火紅、深受年輕族群喜愛的 Podcast,讓音樂這種門檻極低的藝術型態,隨時代轉變而更深入地嵌進生活裡。
獨立音樂大舉入侵主流視野,催生優質別格節目
在獨立音樂大舉於主流音樂圈綻放光芒的同時,也讓獨立製作的音樂影音節目大肆崛起,包括台北 PIPE Livehouse 主導的綜藝閒聊談話節目「瞎槓」、嘻哈廠牌顏社秀色可餐的「顏社煮場秀」、樂團親友交流互動的「怕胖星期四」,以及技術取向的「頤原介吉他」與「鼓手小安兄弟情」都享有一片天地。
其中,透過各類談話性節目深入介紹音樂與背後的故事,抑或滿足商業宣傳目的,是音樂產業受到數位化衝擊後,談話類型節目仍保有續存意義的關鍵,且有別於文字內容和影像,「聽覺內容」能利用碎片時間充分聆聽,更符合當代視聽分離的資訊攝取習慣遷徙。
仰賴前人鋪路,自 2009 年開始經營獨立音樂內容的廣播節目「StreetVoice 未來進行式」與長年於獨立音樂領域耕耘的 DJ 小樹,日前在金鐘獎受到雙料肯定,耕耘開花結果,並持續在馬世芳、吳建恆、邵大倫、黃子佼⋯⋯等廣播主持人手中,綻放音樂多元的繽紛色彩。
就近年涵蓋程度而言,呱吉頻道或許也可歸為優質音樂類型節目,「人生晚長」直播與「陪你上班」系列帶有推薦音樂的性質,雖然內容通俗與多元,但每次皆安排自選歌單,並大幅著眼台灣原創音樂,呱吉也陸續訪問顏社迪拉胖、李英宏、LEO 王、頑童 ESO、馬念先、楊大正、無妄合作社等音樂創作者,不定期介紹屬於他年代的舞場和 Livehouse 回憶,逆風地推廣音樂給自己的粉絲,哪怕因為播歌版權而使廣告營收充公、流量不如預期,呱吉也全心以熱情推廣和介紹音樂。
Podcast 崛起:描繪次時代廣播媒體輪廓
在 NCC 管轄範圍外的 Podcast ,由於形式自由度高、言論尺度辛辣無上限、起步門檻低,在沒有廣大宣傳資源、凡事需要斜槓親力親為的獨立音樂人身上,只要將演出錄音設備稍作調整就可以實作。在受疫情影響的上半年,為維持聲量、持續養出鐵粉,自產節目風氣可謂相當盛行,自帶流量的 9m88、王若琳、韋禮安等人皆開設談話節目;也有平台與廠牌投入音樂節目製作,如新興都會音樂廠牌 ChynaHouse 的「Good Times Great Music」,或音樂平台 StreetVoice 自媒體吹音樂的「一碗雜炊」,還有橫空出世、認真探討音樂產業的「IndieFucks」等。
令人玩味的是:大多「無音樂」的 Podcast 風起雲湧,也促進更多元音樂節目的可能。
小樹在廣播外由「感官一條通」另闢蹊徑,嘗試不同角度繼續向更多元的創作者背後脈絡,進行深度探索;The Tic Tac 的「踢他音樂公寓」一如胖虎樂團的「胖虎的人生相談室」,皆以更為第一人稱的角度闡述當代音樂創作者故事、分享生涯趣聞,成為樂團與親朋好友的自媒體頻道。
入圍本屆金曲獎最佳樂團的「傷心欲絕」鼓手冠甫,與夥伴開設的哲學經濟政治節目「深度履行」則結合聰明幽默與知性架構,事件評論犀利又饒富趣味;與之相對的 Triple Deer 吉他手冠宇與魏公子的「倒霉七八年級生」,分享斜槓和 SOHO 心得,吐露任天堂世代的憂鬱,更讓你一虧私下廢話不少的後搖滾樂手。
也有以題目般設定「周穆的1分鐘練習」的饒舌歌手周穆,以一分鐘的錄音習作當成創作練習分享理念;台上甜美的甜約翰暨 I Mean Us 主唱兼鍵盤手 Mandark 推出「夏日只想躺在家」,暢聊生活、兩性和情感,拉近與樂迷互動的距離。
甚至不到半年便崛起便霸榜不下的「台灣通勤第一品牌」,初期也是經由獨立音樂圈的朋友慫恿,最終促成節目中的魔性二笑匠誕生,熱愛獨立音樂的他們總在節目中分享相關活動和文化現象,相輔相成地送五湖四海的聽眾走出舒適圈,讓獨立音樂恐成「最大贏家」。
回看今年八月金鐘獎入圍名單揭曉時,身為揭獎人卻沒有入圍資格的百靈果 News,在台上戲謔提到「我們就是廣播電台淘汰的瑕疵品」、「我們很感謝電台把我們踢出門,這樣子我們才可以開始賺錢」,甚至揚言正構思專為 Podcaster 設計的「金Pod獎」,習慣言論極度自由的 Podcaster 想必早已開始描繪下個時代的廣播媒體輪廓。
這是否會讓喜愛當代音樂文化的你感到似曾相似?想起那些言論文化審核、曾經隸屬於地下而不被認可的時代,那些原創、自由的題材,那些不在乎政治色彩、跨越語言限制和產業箝制的音樂創作⋯⋯或許 Podcast 與獨立音樂兩者間的革命情感和宿命糾葛,早已注定。
Wonder More:看更多 #蹭音樂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