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對很多人來說,總是一種理所當然,是從出生以來就一直存在的避風港;但對於無家可歸的流浪者來說,用一台推車、一塊防水布、一堆厚紙板堆起來的空間,就已是實際意義上的家。為了對比貧富差距的嚴重性,攝影師兼藝術家 Jana Sophia Nolle 在富有人們的家裡重建了流浪者的住所,並透過鏡頭將這樣突兀的畫面記錄下來,希望能藉此引起人們關注。
命名為「起居室(Living Rooms)」的攝影系列,是 Nolle 在美國舊金山跟富有的人家們借場地所完成的作品。她借到的住宅中,無論是富麗堂皇或崇尚極簡主義的空間,那些覆蓋高級地毯的實木地板、雕飾著線板的內嵌書櫃、享有自然美景的落地窗、沒有裝飾品的極簡風房間,都只是富有屋主的一種美感選擇,而非生活收入帶來的限制,這正好對比出流浪者流離失所或住所簡陋的無可奈何。
Nolle 希望透過比較居住空間、財富和安全性的差異,提高人們對於貧富差距與收入不平等的重視:「我在拍攝這個系列的時候,聽到很多流浪者跟我反應,城市裡的居民彷彿把他們當作隱形人。對於大多數的美國人來說,無家可歸的人就像是不存在一樣,他們長期處於大眾視野之外。」後來 Nolle 在拍攝過程中加入了無家可歸者所組成的組織,並與其中約 15 個人形成緊密聯繫,所以當她得知他們要被政府強制驅離時,內心不禁大喊:「他們可是人啊!」
在這波疫情大爆發之前,Nolle 曾計劃到巴黎與柏林再創這個系列作品,但後來受到疫情影響,她只能跟柏林當地的一些居民跟流浪者取得聯繫、進行拍攝,她觀察到:「有住家的人可以回家關上門,盡可能保護自己,但我遇到很多無家可歸的人,他們跟我說疫情讓他們的社交網絡跟支持系統產生巨大改變。」流浪者不僅要擔心受到病毒感染,還要在捐款減少的情況下繼續求生。
就像 Nolle 說的:「不幸的是,藝術無法解決問題或改變社會。不過,即便藝術不能提供解決方案,它卻可以喚起人們的重視。」或許我們能做的事情不多,但只要開始投以一個又一個的關注目光,甚至化作實際行動,那麼流浪者的處境或許就能一點一滴獲得改善,不再是大眾視而不見的隱形鄰居。
Wonder More:看更多 #疫情時代 創作
Source:Colossal、Jana Sophia Nolle